长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郑洞国陈碧莲朝夕相处20年竟因赌气离婚, [复制链接]

1#

郑洞国和陈碧莲

当一段爱情来临时一定好好好珍惜,不要等到错过时才后悔莫及。

爱国将领郑洞国曾有过三段婚姻,而第二任妻子与他相伴二十年之久,两人在动荡岁月生死相依,彼此扶持。

终于等到战争结束,半生戎马的郑洞国,本可与妻子在最后平静的岁月中走完一生,可此时他们的缘分已经,走到了婚姻的尽头。

两人都怀着刻骨铭心的遗憾,却怎么也无法回到最初的模样。

年1月13日,郑洞国出生在一个极平凡的湖南农民家庭,他的父亲郑定琼一边种田,一边做裁缝养活了家中五个孩子。

或许是因为郑定琼期望儿子考取功名,郑洞国从小便在他的要求下熟读《三字经》、《四书五经》。

在平静无波的岁月中郑洞国渐渐长大,那时郑家依靠祖上留下的10余间房、三十亩地生活,虽然过得不十分富裕,可是依旧衣食无缺。

郑洞国

到了十四岁那年,他父母都认为儿子应该成亲,于是便找媒人聘娶了邻村姑娘覃蜡娥。

和所有的旧式婚姻一样,郑洞国直到新婚之夜,才看到了新娘的模样。可那时新式婚姻的浪潮尚且没有蔓延到乡村,他非常淡然地接受了包办婚姻。

然而他是十分幸运的,他不仅发现新婚妻子长相秀美,而且在婚后也看到了妻子的贤惠、勤劳的品格,就像他母亲一样使他亲切。

因此他渐渐爱上这样一个像大地一样的女人,并且两人不久便生下了两儿一女。

然而在那个年代,女人注定只能在家操持着家务,可那时还是少年的他仍要外出求学。

郑洞国

年时,他刚刚升入中学,却发现家境大不如前,从此每期学费都由大哥资助起来,那时他过得十分拮据,甚至连每季换洗的衣服也没有。

也或许是因为困难锻造了他坚毅的品格,他不仅刻苦学习,还在那段时间里学业大进。

此时恰好是五四革命时期,他也被革命风暴深深震撼,在五四浪潮中奋勇前行,从而确立了自己的志向,直到五年后他终于踏上了从*之路。

可是几年间的沉浮,他依然没有找到人生方向,直到年,他听到*埔*校成立的消息,满心欢喜的他向好友借了60块钱,便坐船去了广东参加那年的考试。

*埔*校

那一年他也顺利收到了录取通知书,从此走上了从*的道路。他一生参与了许多场战争,几乎每一场重大战役都未缺席,也见证了时局的动荡,历史的变迁。

而且他也从未想到,自己是最早参加抗日战争的将领之一,那时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只有一腔诚挚的报国心,恨不得一夜之间将侵略者赶出祖国。

在那个家国不能两全的年代,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他已有许久未写家书,并非是他不关心妻儿,不思念自己的亲人,而是战争太过于残酷、激烈,让他不日日夜夜守在高地。

年,中原大战正激烈时,一封家书快马加鞭送到战场,他放下了情报,捧起了那封家书.....

郑洞国

原来那上面除了关心他的话外,还告诉了他一个意外的消息,覃蜡娥因为感染伤寒,在医院里不治身亡了。

他在外面征战多年,覃蜡娥便一直在家中操持家务,照顾老人和小孩,他甚至很少有时间陪伴妻子,这些年对她充满着冷落,可是她依旧无怨无悔。

而妻子的去世,让他充满着遗憾,脑海里浮现出与妻子相处的一幕一幕,这段丧妻的痛苦,让他很长时间难以走出。

年,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看着每天漫如飞雪的新闻,郑洞国陷入了忧国忧民的痛苦中,此时他已不再纠结小女儿的感情。

年5月,郑洞国刚刚经历了激烈的长城抗战,在战争吃紧时,他为了鼓舞士气,脱掉了*装,身穿白衬衣,提着手枪带头冲锋。

长城抗战

他这样英勇无畏的举动,大有当年北伐时,*埔*校学子不顾生死,带头冲锋的遗风。

虽然这场战争还是以失败结束,但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于是又从战争的紧绷状态走到暂时的平静中。

这年五月,他来到南京探望好友肖忠贞,那时南京不是战场,也不是沦陷区,还依旧沉浸在一片繁华、祥和中。

秦淮河边浆声灯影,美女如云,让他感觉自己回到了一个正常世界里,也正是在那里他邂逅了第二任妻子。

他来到肖忠贞家中,发现那里还有一位妙龄少女,那时正是十七岁的陈碧莲。

陈碧莲

陈碧莲是肖忠贞夫人的堂妹,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是一个中西结合的女子,不仅会说一口流利的英文,还会写一笔漂亮的簪花小楷。

郑洞国看着她那姣好的面容,还有温婉娴静的气质,便对她一见倾心起来。

而陈碧莲也一眼便注意到郑洞国,那时郑洞国已经升为了旅长,屡立战功的他有着大好前程。

陈碧莲一眼便能看出郑洞国的不同寻常。

他身着*装将他衬托得无比挺拔,再加上他坚毅、深邃的目光,还有他果断、成熟的谈吐,都深深吸引着陈碧莲。

似乎每个女生都会有英雄崇拜,相比气质儒雅的书生,十七岁的陈碧莲更喜欢成熟有魅力的郑洞国。

正因为彼此间都留下深刻印象,不久后他们便交往起来。

这是郑洞国第一次自由恋爱,虽然他依旧每日公务繁忙,依旧还是会为陈碧莲留出时间,陪着她去剧场听戏,也陪她去看电影。

在那个年代爱情没有长跑,婚姻也很快就能定下来,就如同郑洞国、陈碧莲之间,几个月后他们便步入了婚姻殿堂。

然而婚后的生活并没有陈碧莲想象中的浪漫,那时本是她最需要陪伴的年纪,可是那些美好的时间里更多的是等待。

等到青春已经过去,她就没有了浪漫的心。

南京

因为动荡的年代,每个人都在为活着而斗争,虽然她生活在富足的平安区,可是每一次看着丈夫开往战场的车,她都会陷入深深的担忧中,担忧他在战场上的安危。

战争是十分残酷的,谁都没有上帝视角,一上了战场便不知命运如何。年,保定保卫战时,日*炸毁了补给站、电台、医院,用飞机将守城士兵炸的血肉横飞,最后撞破了保定城门。

而这场保卫战的将领正是郑洞国,因为与外界失去了联系,国内有许多报纸都已刊登他“壮烈牺牲”。

可想而知,远在家中的陈碧莲,看到这样的消息时,她的内心有多么绝望。

而几年后的台儿庄战役,一块炮弹皮击中郑洞国左胸,那时他口袋里刚好放了一枚硬币,万幸的是炮弹皮只是将他口袋里的硬币打弯。

虽然陈碧莲一直担心丈夫安危,但不知怎的郑洞国好像被上天眷顾般,在无数场战争中出生入死,他每次总是能完好地站在自己面前。

郑洞国被誉为“福将”,他不管经历多少场战争,每次总能完好无损地回来。

可是陈碧莲并不知道他的好运,她往往喜极而泣后,又会陷入新一轮的担忧,因为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迎来胜利。

中原大战

这场婚姻终究是聚少离多的,渐渐地她也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即使心中思念丈夫,却也理解着他。

婚后多年他们并没有生孩子,而是从陈碧莲弟弟那儿抱养了一个女儿。陈碧莲一直觉得对不起他,于是便问他有没有遗憾。

郑洞国娶了这样一位如花美眷,他开心还来不及,又怎么会有遗憾,在他心中陈碧莲和女儿就是最好的礼物。

在这样聚少离多的感情中,郑洞国偶尔的花言巧语,也能让陈碧莲开心许久。

年冬天,日*将要在云南发起战争。为了表示众志成城抗日的决心,远征将领和云南共存亡,纷纷将自己的家眷接了过来。

而陈碧莲的到来,也引起了轰动,大家都发现陈碧莲不仅长得漂亮,而且性格爽朗。

郑洞国

在*中主持的慈善捐募舞会上,陈碧莲往往是最不计得失的,她每一次都出手大方。

年,郑洞国收到命令,他要飞到印度作战。那个年代出一次国是十分不易的,陈碧莲不知道丈夫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这么多年的战争,将她的耐心消磨殆尽,而每日对丈夫无尽的担忧,也彻底将她逼疯。

这一次她做出了勇敢的决定,她冒着极大风险飞往印度,就是为了和他团聚。

终于年时,日本宣布投降,陈碧莲也以为恢复了彻底和平,丈夫终于可以回家团聚,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要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郑洞国

但很快她发现,郑洞国又投入新的战争中。

年,辽沈战役打响,陈碧莲在家中苦苦等待着,最终还是忍不住写了一封家书。

桂庭:几个月来为了你的安危,使人时刻不能忘怀,寝食难安。桂庭,逐人衰弱与憔悴的不是岁月,而是忧愁。数月来我身体坏透了,较以前更消瘦了!桂庭,你们被困在这孤城,到底要紧不?

你真是太大意了,你不顾性命在干,这是为了哪种?我想到这一切伤心极了,苦命的我尚有何言!上天保佑你平安。应该很平安,因为你向来对人都好,心更好,应有好报。秋风起,更愁人也。

莲上9月6日

辽沈战役

此时郑洞国正被围困长春,上级下令让他突围去沈阳。

但守兵在长期忍受饥饿中,体力虚弱,士气低沉,已经没有力气突围,而且他们早已目睹了国民*府的腐败,没有人愿意沦为牺牲品,*心已经蠢蠢欲动。

可是郑洞国依旧顽固抵抗,在意识到希望渺茫后,他回到中央银行大楼,写下了一封诀别书,正准备开枪自尽.....

正如陈碧莲信中所说,郑洞国一向对部下不错,他在*中的人缘也很好。

正当他要叩响扳机时,紧闭的大门忽然被人撞开。

郑洞国一看发现是自己部下,他们夺过郑洞国的手枪,劝服他不要再为国民*府打仗。

辽沈战役

那时郑洞国已高调地写好了诀别书,如果“投诚”会让自己下不来台,但在犹豫片刻后,他还是放下了手枪。

这最后的选择,也让他平安活到了九十年代。

这时消息传到了国民*府那里,他们为了掩盖这样的事实,于是在报纸上刊登了郑洞国牺牲的消息。

看到报纸的陈碧莲脸顿时白了,她伤痛不已。可是几天后却传来消息,郑洞国被送去哈尔滨解放区学习。

原来郑洞国还活着!陈碧莲本应该喜极而泣的,可是她突然就感到十分疲惫,这是对一段单向奔赴的感情的力不从心。

郑洞国和陈碧莲

陈碧莲也不知怎的,她感觉自己累了。

她甚至看不到未来的希望,她觉得那些平静的日子遥遥无期,这样日日担忧的日子,让她感到害怕。

但她还是去哈尔滨看望了丈夫,她也像从前一样安慰丈夫,让丈夫不要灰心。

一年后,郑洞国返回上海,便一直闲居在,陈碧莲也终于得以和丈夫团聚。

那几年城市恢复了运转,渐渐抹平了战争的痕迹,陈碧莲和丈夫也像寻常夫妻一样,每日去菜市场买菜做饭,每日*昏时便一起出门散步.....

可是看似回归正常的生活,却也无法改变两人缘分走到尽头的命运,只是这时郑洞国依旧浑然不知而已。

郑洞国和陈碧莲

年,郑洞国被邀请定居北京,他欣然答应前往,可是一旁的陈碧莲却满脸淡漠,没有丝毫欣喜。

正当他要陈碧莲收拾东西时,陈碧莲却说自己不想去北京,因为北方寒冷,她水土不服。

不管郑洞国家人怎样劝她,她都斩钉截铁地说道:“北京寒冷,我水土不服”。

或许陈碧莲真的感到疲倦了,经历了无数场战争,无数次生离死别后,她只想在熟悉的地方安居下来,不想再不停的奔波。

就这样郑洞国和儿女去了北京,而他们的婚姻也从此走向尽头,不过一年后两人便离婚了。

郑洞国

这段相互陪伴了二十年的感情,最困难的岁月都熬了过来,可就在生活越来越好时,两人却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三年后,郑洞国又迎娶了一位妻子,名叫顾贤娟,而陈碧莲也嫁给了一位姓钟的男子。

可他们也没有因为离婚而失去联系,五十年代时陈碧莲甚至去看望过郑洞国几回。

可好景不长,陈碧莲丈夫经历了入狱,疾病折磨后便离开人世。

陈碧莲的生活也每况日下,受着病痛、贫穷的折磨。孤苦无依的她,在这时她又回想起从前,突然对昔日的生活怀恋起来。

年时,她得知郑洞国第三任妻子去世后,又重燃起昔日的感情,于是去北京找郑洞国。

她虽未明确表明要复婚,但是他她里迢迢而来,意思已经十分明显,或许只是不好意思主动提出,所以希望能由郑洞国口中说出。

郑洞国

但郑洞国只主动见了她一次,却对复婚的事闭言不谈。原来郑洞国已经对陈碧莲心灰意冷,就算他们复婚也回不到从前。

在往后的日子里,郑洞国的儿女总是劝他们复婚,可是郑洞国都不愿和陈碧莲重新开始。

年国庆节,郑洞国的孙子郑建邦前往上海看望陈碧莲,那时86岁的她对郑建邦说道:“我这辈子最值得留念的时光,是与你祖父20年的婚姻生活;这辈子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当年不该与他离婚”。

郑洞国晚年

或许当年陈碧莲离婚,只是出于一时的*气,但随着时间的变迁,一切都不复当年模样,阅尽了人世沧桑的他们,也回不到从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