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高华生通讯员孙鑫
让大学生谈虎色变的长跑,对于浙江财经大学学生来说似乎不是问题。
#教工组开跑#
10月31日,浙江财经大学第五届“钱塘英豪”万米长跑活动在下沙校区开跑,校党委书记李金昌带头,学校领导及中层干部、教师、学生和校友共多人打卡本次活动,给即将到来的浙江财经大学45周年校庆献了一份大礼。
#竞技组学生开跑#
据活动组织者介绍,报名系统后台一度出现井喷,要不是规定参与人数控制在人,参与人数达到是很轻松的事。浙江财经大学在校普通全日制学生共有1余人,当天就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跑完10公里,长跑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还可以,不是很累。我没有参加运动队,就是自己平时跑跑步打打球。”
金融学院大二在读的彭翔宇一不小心拿到了大众组的第一名,他的成绩是50分钟多一点,和他同寝室的邵之博拿到了第三名,成绩也不错。
“他(邵之博)是我隔壁床的,这次万米跑我们寝室四个人这次都来了。”
彭翔宇告诉本报记者,万米跑对于他们来说没什么难度,寝室四个人经常早上六点就起来一起跑步,浙江财经大学跑步活动很多,有晨跑、APP跑、钱塘夜跑和校园跑,身边跑步的同学很多,这次像他们这样全寝室组团出动的情况很多。
“我们寝室也是4个人全来了,我第一次跑10公里,之前跑得最远是6公里。”
会计学院的谢同学花了1小时15分钟跑完了人生第一个10公里,她告诉本报记者,学校里有晨跑、夜跑,还有APP跑,自己经常和同学一起去“刷跑”,时间长了跑步成了习惯,10公里也就不那么难了。
#身穿45周年校庆T恤,大众组学生在钱塘江畔奔跑#
为什么长跑在浙江财经大学学生这么热?
“体测对我们学生来说不是什么问题。大一、大二体育课,无论哪个运动项目,女生米定距跑、男生米定距跑都是必备考查项目。通过体育课,学生体育专项技能和耐力素质同步提高。”
浙江财经大学体育部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除体育课外,财大学生还需完成“课余体育锻炼”——即晨跑锻炼和下午的“运动世界校园”APP跑。晨跑采用计时打卡制,学生需要在20分钟内沿规定线路刷卡签到,全程大约2公里。APP跑则需在规定的配速、步频内跑2-4公里。(每个学期)完成12次晨跑和24次APP跑,“课余体育锻炼”才可得满分。到了大三、大四,学校根据二年级时的体测成绩,将学生归入素质俱乐部、减重俱乐部、保健俱乐部和其他俱乐部。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练习,完成不同次数的晨跑、游泳及校园体育竞赛等,来获得第二课堂学分,提高身体素质。
#很多学生跑完来留影打卡#
“学校准备推进刷脸技术,在体育场选择几点安装设备,学生通过那里系统就自动识别记录,将高科技引入晨跑管理中。”浙江财经大学体育部负责人说,经过这些年坚持推动下来,跑步已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
#教工组跑完全程后很多人来合影留念#
“晚上到这里(田径场)跑的人很多,有的绕着操场跑,有的绕着校园跑,还有的到校园参加荧光跑,浙财的运动氛围特别好。”
参加当天10公里长跑的凌祎韩老师告诉本报记者,因为锻炼身体开始跑步,没想到在学校跑步氛围的感染下,自己也喜欢上了跑步这项运动,生活也发生了变化。当天10公里跑下来感觉很轻松,以后自己的目标是到校外完成马拉松比赛。
“看到过清华大学学生不会游泳就不能毕业的新闻吧。其实早在年,游泳就作为必修课列入浙江财经大学学生培养计划。除极少数特殊情况外,不会游泳是无法从财大毕业的,目前我们学校学生会游泳的比率达到98%以上。”
浙江财经大学体育部负责人说,学校游泳项目高水平运动队曾获全国赛事21金26银26铜,破全国纪录5项,破亚洲记录2项,师从金牌教练朱志根的何峻毅就是浙财学生,另外其他项目校运动队在过去两年的全国比赛中获21金18银22铜。
体育,已成为浙江财经大学一张亮丽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