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行动带来改变」
PositiveChangeThroughAction
在动物界,有些动物宝宝或者胚胎的成活率特别低,但是雌性一次会产很多卵,所以整体出生率很高,就像鱼和青蛙。
而远在南极,有种动物一次只产2个蛋,但是幼崽的成活率却很低,而且一直在变低,在某些地区甚至低到了1/...
这就是阿德利企鹅。
大多数人对于企鹅的印象是——各种可爱!
打架可爱!
摔倒可爱!
而企鹅家族中的阿德利企鹅大概是因为配色简单,所以比较好画,大部分企鹅的卡通形象都是他们的样子。
比如它——
还有它——
阿德利企鹅是企鹅家族中的中小型物种,所以成年的阿德利企鹅还够不到帝企鹅宝宝的身高。
成年阿德利企鹅vs.帝企鹅宝宝图片来源网络
但是阿德利企鹅丝毫不因自己身形矮小而自卑,反而发展出了极富张力的个性,大众人称“企鹅界的泥石流”。
纪录片《企鹅卧底日记/企鹅卧底帮》中的一幕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在巨海燕盯上一群帝企鹅宝宝时,隔壁的阿德利企鹅叔叔挺身而出,和巨海燕正面“刚”上,受到阿德利叔叔强大的气势所迫,巨海燕放弃了那群帝企鹅宝宝。
(图片可上下滑动)
截自纪录片《企鹅卧底日记/企鹅卧底帮》
但是,别看企鹅萌得无法无天,看过BBC纪录片《冰冻星球》的人就会知道,其实它们面临的生存压力是非常巨大的——除了要躲过虎视眈眈的捕食者之外,每年还要花上数月时间长途跋涉到适合的栖息地繁育下一代。
正常状态下,以阿德利企鹅为例,企鹅宝宝从生下来到孵化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而且为了哺育企鹅宝宝,企鹅父母们还要轮番出海,一来一回又是几十天。在这漫长的两个多月里,一旦企鹅爸爸/妈妈在海里进食过程中落入海豹等捕食者之口,那么守在冰天雪地里的妈妈/爸爸和宝宝就只得挨饿受冻。
企鹅的长征SteveBloomImages/Barcroft
而就在前不久,英国《卫报》报道了一则更加让人心痛的新闻,在东南极(其实就是南极洲东部)的佩特斯岛(PetrelsIsland)上,1.8万对(也就是近4万只)阿德利企鹅遭遇了一场“灾难性的繁殖失败”,数千只新生的企鹅宝宝,只有2只繁育成功并活了下来,其他刚出生的、甚至还未破壳的企鹅宝宝们都被活活饿死,散落在这片名叫阿德利地(AdélieLand)的地区。
阿德利企鹅宝宝尸体CNRS/IPEV/Y.RopertCouder
繁殖失败对物种来说并不奇怪,但是“灾难性的繁殖失败”会引起种群内个体数量非常大的波动,直接让这个种群的生存进入hard模式,甚至还可能遭遇“灭族之灾”。在南极大陆的这片区域,这种生态灾难放眼过去五十多年都算鲜有,而在过去的四年中却在佩特斯岛上发生了两次。在上次(年)的繁殖失败中,没有一只企鹅幸免于难。
事实上,不仅是佩斯特岛的阿德利企鹅,其实全南极的企鹅都面临着种族危机。
研究相关问题的科学家普遍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第一点是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导致位于东南极洲海域的这片企鹅栖息地出现反常规模的大面积海冰,大面积海冰的出现也就意味着成年企鹅们不得不额外跋涉更远的距离才能到达海里觅食。
在纪录片《帝企鹅日记》中,企鹅界身材最高大的帝企鹅,在觅食过程中来回一共要走公里,耗时3个月。而大面积海冰的出现导致阿德利地的企鹅外出觅食单程要多走公里,来回就是公里。
公里是什么概念?如果一个正常身材的成年人不吃不喝不休息,以正常步速(大约5.4km/h)匀速走,得走将近40个小时。也就是说,已经饥肠辘辘的企鹅宝宝还要再等3个多月(其实应该更久,别忘了前面说过,成年阿德利企鹅还没有帝企鹅宝宝高,就更不能和成年帝企鹅相提并论了)。
公里的漫漫长路,对身高只有70几厘米、迈不开腿还总是摔倒的阿德利企鹅来说,无疑是一场长征。
巨大海冰中的企鹅Greenpeace/JiriRezac
第二点是人类开始跟企鹅抢磷虾吃了。
磷虾(Krill)源于挪威语,意为“鲸的食物”,但实际上,磷虾也是企鹅的主要食物。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年刊载的一篇文章认为,企鹅在南极遭遇繁殖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人类对南极磷虾日益加剧的捕捞。与此同时,诸如气候变化所导致的冬天变暖等其他因素,又使得和企鹅争食磷虾的鲸变多了。
磷虾是长这样的——
Greenpeace
在人们眼里却是这样的——
图片来源……你知道的
说了这么多,阿德利企鹅的繁殖悲剧,其实就是因为觅食之路堪比长征,而且拼尽全力到了海里之后,能找到的食物还变少了。所以几乎所有的企鹅宝宝都没能挨到爸爸或妈妈回家,就饿死了。
说着虽然心痛,但既然知道了企鹅宝宝活活饿死的原因,关心企鹅命运的人们,也就可以提出拯救方案了。
很显然,气候变化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不然也不会从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效起至今25年了,对于气候变化问题,各个国家都还在谈谈谈)。而在企鹅的老家南极,解决他们的“菜篮子”问题更好操作,也就是先保住磷虾数量。科学家们掐指一算,建立大规模的海洋保护区就是眼下最合适的解决方案了。
海洋保护区大法为什么好?它不仅可以让栖息于此的生物免于人类活动的干扰,还可以帮助生态系统恢复到健康的状态——健康了,“免疫力”就会增强,自然也就更能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此外,海洋保护区还可以让科学家更深入地了解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造成的影响、提供研究气候变化影响的重要场所,而随着生态的恢复,数量变多的鱼类还将自动扩散到其他海域,改善更多海域的生态状况……反正就是好处多多!
现在,有一个组织在专门琢磨和讨论南极海洋保护区的事——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CAMLR),并且已经在年10月,成功地在南极罗斯海设立了目前全球最大的海洋保护区。
罗斯海保护区面积.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西班牙,其中3/4的面积禁止商业捕捞。它的出现给全球38%的阿德利企鹅,26%的帝企鹅以及许多尚不为人知的南极物种提供了庇护,总算是吃能吃饱,睡能睡好了。
还有谁管得了我们!还有谁!
来源:纪录片《企鹅卧底日记/企鹅卧底帮》
罗斯海海洋保护区的建成,对于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来说是一个重大的里程碑。按照这个逻辑,更多的海洋保护区应该被建立起来,起码阿德利地这种将近4万只企鹅只有2只企鹅存活的情况就是对海洋保护区焦急的召唤啊!
但其实并没有。
对于东南极海洋保护区(覆盖阿德利地)的提案已经长跑了8年,然而在今年的CCAMLR年会上,各国代表又未达成一致,所以这项提案将被继续搁置,也就是说,当地的生物仍将暴露在风险之中,阿德利地的企鹅生存灾难很有可能会继续发生。
秃鹫啄食阿德利宝宝尸体CNRS/IPEV/Y.RopertCouder
但是企鹅那么可爱,怎么可以就那样被活活饿死?
萌企鹅并热爱一切生物的我们绝不会坐视不管。
下一届CCAMLR年会将在年10月举行,会议将讨论威德尔海海洋保护区的提案。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因为如果提案通过,威德尔海海域将建成一个比东三省加起来面积还要更大的海洋保护区,超越罗斯海成为全球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为了这个目标的达成,国际社会各界都在奔走呼号,做出自己的努力:
海洋生态保护区的建立虽不能挽回已经发生的悲剧,但能够防止诸如旅游和捕捞等直接人类活动造成更多的影响。——南极企鹅繁殖失败的发现者RopertCoudert
保护南极独特的南大洋系统一直以来对所有人和任何地方都至关重要-现在是采取行动的时候了。——海洋学家、深海探险家SylviaEarle
我加入全球数百万人,呼吁南极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委员会在主要南极海洋生物栖息地仍完好无损并蓬勃发展时保护它们。——演员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截自纪录片BeforetheFlood
绿色和平与那些正经历生存危机的海洋动物们一起,希望看到各国政府能够搁置分歧,决心共同保护海洋的明天。在12个月后的CCAMLR年会上,我们希望能够迎来威德尔海保护区的诞生,并期待由南极开始,掀开全球海洋保护区建立的篇章。
愿你成功入海,满载而归WWF/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