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公园开放了,我跑了10公里当我谈跑步时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的治疗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ob4a5e5/

年的春节,以一种任谁也没有料到的方式打开了。居家隔离、延期复工……几乎所有人都在家里开启了“超长待机”模式。

这是多少成年人走出校门后难得的一个长假期,每天睡到自然醒,晚上玩到自然睡。但是没过几天,憋不住的成年人已经开始闷得数芝麻、数豆子。

“疫情结束后,你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顺其民意上了热搜:

呼吸新鲜空气、吃火锅、看电影、喝奶茶、见朋友、工作……这些一度再普通不过的生活小事,如今却成了最大的奢求。

也是在这个时候,人们才意识到平凡生活的珍贵。

是啊,多么怀念每个立春后的阳光明媚艳阳天,清风习习杨柳依依的玄武湖边……

好想出去跑步,疫情过去后,我最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绕玄武湖跑上10公里!

身体不能如愿,那就让灵魂运动一翻吧。从书架抽出《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这本书。

这是日本著名小说家村上春树写的一本关于自己坚持了30多年跑步的随笔集,书里原模原样、不加修饰的记录了村上跑步时的心中所想,以及跑步给村上的写作带来怎样的帮助,如同村上自己说的“诚实地书写跑步,某种程度上也就是诚实地书写我这个人”,所以这本书不光是关于村上春树跑步的随笔,也是一本关于他自己的回忆录。

关于村上春树,不管你有没有读过他的小说,我想对他都不会陌生,在中国他是多年来最有名最有影响力的日本作家之一了,一度引起“村上现象”,吸引了一大批青年读者。

29岁才开始写的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便摘取了令人垂涎的“群像新人文学奖”,从此开始专职写作,此后村上的声誉随着每本新书的出版而不断扩大,直至年,他的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挪威的森林》使他成为一颗文学巨星,此书一经出版仅在日本就有超过一千万册的销量,从那时起,村上在日本就一直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名人,虽然他本人对这种名望并无兴趣,为了远离这种公众形象,他一度在国外生活数年,后来的作品《海边的卡夫卡》、《1q84》等也都是畅销榜上的常客,在评论界也是广受好评,多年诺贝尔文学奖“陪跑王”这个称号足以证明他在整个世界文坛的广泛知名度了。

真实的村上是不是也像他的小说给人的印象一样颓丧、忧郁呢?29岁开始写作,在很多人看来已经是大器晚成了吧?那么33岁才开始坚持跑步又是怎么回事呢?跑了30多年能从中得到怎样的启发呢?

接下来我将分三个部分为你介绍一下这本书的精华,长期跑步给村上春树的写作和人生到底带来什么:

第一部分,村上春树为什么选择跑步,而不是其他的锻炼方式?

锻炼的方式有很多种,单就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的比赛项目,就有28大项,小项目更是上百种,在这么多的选择当中,村上春树为什么偏偏选择了跑步呢?

首先在村上春树看来,跑步是一项非常自由的运动。不需要什么特别的装备和器具,也不一定非要去健身房或者其他什么特定的场所,更不需要陪练伙伴或者一决雌雄的对手。只要有一双适合跑步的鞋,在兴之所至时,随意一条马路,就可以跑起来,想跑多久跑多久。

而村上春树这一跑就是30多年,听到这你是不是觉得村上春树一定是一个意志力非常坚定的人?然而村上自己却认为这跟意志力的强弱并没有太大关系,主要还是因为跑步合乎自己的性情,因为只有真正喜欢的事情,才可以自然而然的坚持下去,靠意志力和耐力,就算做到了,也会对身心产生不利的影响。

在专职写小说之前,村上春树曾开过一家爵士乐酒吧,可是他的性格并不像你所想象的一般酒吧老板一样八面玲珑善于交际,而是很佛系的认为,在十个客人中只要有一个回头客就很好了。比起为了生意讨好客人,同什么人一起做什么事,他更喜欢一个人独处,一个人默不作声地读书、全神贯注地听音乐等等,某种程度上,他也许是主动地追求孤绝,而跑步正是这样一段只属于自己的沉默的时间,不需要和任何人交谈,不必听任何人说话,听着自己喜爱的摇滚或爵士乐,只要凝视自己一个人慢慢跑就可以。这对村上来说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宝贵时刻,所以跑步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村上生活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村上之所以选择跑步,还有一个与他自身身体有关的因素,就是他是那种很容易长肉的体质,在刚刚成为职业小说家那会儿,因为从早到晚伏案写作,体重逐渐增加,体力逐渐下降,想要以小说家度过漫长的人生,就需要找到一个既能保持身体健康,又能将体重维持得恰到好处的方法,就这样,村上开始每天跑步,如同一日三餐、睡眠、写作一样,编进每日的生活循环里,成了理所当然的习惯。

第二部分:长期坚持跑步,对村上春树的写作有什么帮助?

你是不是也曾认为,像村上春树这样顶级的大师级的作家,只要想开始写作,便如滔滔江水一泄而出,犹如手握神笔,一气呵成?村上确实不否认才华在写作中的分量,他说才华如同汽车的燃料,与其说是必要资质,不如说是成为优秀作家的前提条件,没有燃料再出色的汽车也无法开动。然而越是好的东西,往往越是与我们的一厢情愿毫无相干,才华正是如此,什么时候来,来多少,都不是主人自己可以掌控的。所以,村上春树认为,对优秀的小说家来说,才华之外,最重要的资质便是集中力和耐力了。这二者更需要体力的支撑,每天跑步让村上原来略呈增加的体重逐渐趋于稳定,身体也更加健康,这些身体上真实的改变为村上长期写作提供了基础保障。

村上说自己许多写小说的具体方法,也是每天清晨沿着道路跑步时自然而然学到的。如果不是当初改行做小说家的时候,痛下决心开始长跑,自己的作品跟现在写出来的东西一定有很大不同。究竟会如何不同呢?村上自己也不知道,只知道到差异肯定是存在的。

写小说,虽然是用文字去展现一个故事,但是作家将要描写的不光是故事里光亮的一面,更需要把藏身于人性中黑暗的一面、毒素一般的东西剥出来,展现给大家。一个优秀的作家或多或少都要与这毒素正面交锋,因此写小说被称为“不健康的营生”。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从电影、电视甚至新闻里看到有的作家、艺术家颓废的生活方式甚至有人选择自杀。

村上春树认为,如果希望把写小说作为一种职业长期进行下去,就必须打造出一个能与这种危险的毒素相对抗的免疫体系。想要处理不健康的东西,人们就必须尽量更健康,越是不健全的灵魂,越是需要健全的肉体,而长期的训练给村上增添了许多自然乐观、积极向上的活力。

第三部分:长期坚持跑步的村上春树,给了我们哪些不一样的人生启发?

作家史铁生说“我曾走过山,走过水,其实只是借助他们走过我的生命;我看着天,看着地,其实只是借助他们确定我的位置”。

村上春树在这本书里诚实的记录自己跑步时感到的、想到的点点滴滴,又何尝不是借由书写跑步来书写自己呢?

人生如同跑步,更多的是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超越昨天的自己,哪怕只是那么一丁点儿,也尤为重要,这种高度自律和勤奋,不需要意志力的调动,不需要去晒朋友圈,不需要自我感动,更不需要自我说服和强迫。只是因为他认为不论是长跑还是人生中,如果说有什么必须战胜的对手,那就是昨天的自己。

过了四十五六岁的村上春树,哪怕认认真真地训练,马拉松的成绩却仿佛退潮的潮水,缓慢地,却是实实在在地在后退。跑步不再像从前那样,是无限的乐事一桩,被一种徐缓的倦怠所替代,他仍然凭着手头现有的东西,勤勉耐劳、不惜体力,拼尽过程,结果随它去好了。从前开酒吧如此,现在的跑步、写作亦如此,这大约就是村上春树的人生原则吧,对待一切选择淡定从容。

30多年的长跑,每天定时定量,哪怕成绩后退,依旧一步一步缓慢地奔跑,也许你会说,这样的生活多无聊啊,可是,出彩的人生从来不顾及他人的评论。

重要的东西不是肉眼可以看见的,需要用心灵去感受。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如海。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往往都是通过缓慢地、刻意加工的过程才可获得的。这是村上对活着的看法,并不是因为有了结束,过程才具有意义,而是为了便宜地凸显这过程的意义,才在某个地点姑且设置一个结束。

作为一名长跑者,最重要的是用双脚实实在在地跑过一个个终点,从每一次的失败和喜悦之中,切实地不断汲取教训,最终到达一个自己无限接近的境界。在人生的跑道上,拾阶而上、循序渐进,势必花费时间和精力,然而也无可奈何,静水流深,涓涓不息,用自律和坚持,日积月累浇灌出来的人生,终会成为别人的望尘莫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