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投摩根孙芳17年投研长跑,唯有保持最初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http://pf.39.net/bdfyy/zjft/161225/5154127

导读:公募基金行业发展之迅猛,让中国资管行业的所有人都为之侧目,但其实这个行业还很年轻,以年10月《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为时间分界线,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到现在仅有20余年的历史,一直到去年权益新基金成立规模首次突破2万亿,才正式宣告着公募基金的超级大年来临。而目前在行业中,拥有超过9年的公募基金管理经验的基金经理不到10%,孙芳,进入公募基金行业17年,有着当前市场相对稀缺的从业经历,几乎见证了整个行业的变迁。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孙芳,那就是“全面”。从早期一个人看七八个行业,到后来的自上而下,再到行业比较和配置,以及最后的个股商业模式和护城河研究。孙芳的投资框架中,没有太大的短板。特别是在几年前也经历了看好的光伏和新能源汽车的大起大落,又增加了她对组合波动性管理的意识。可以说孙芳是伴随着中国经济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基金经理,可能也正是这个背景,让她有着超常的“居安思危“能力,是一位真正把风险控制融进血液、形成本能的基金经理。

代表作上投摩根核心优选基金自任职(成立)以来超赢显著

净值走势图来自上投摩根核心优选基金年四季报,中证指数数据来自万得,统计区间.11.28-.12.31

她很谦虚,直言投资无所谓新手老手,老手也很难为人师,投资经验不全是真理,背后是每个人不同的经历和背景而已,老手和新手一样,都是在交流中不断吸取适合自己的东西;

她很全面,上投摩根的行业配置模型她用的得心应手,不拘周期或是成长,只要是适合当下的,尽可收于囊中。这得益于她从研究员时代前后覆盖超过十个行业,到基金经理持续拓展知识边界,她给自己积累了“欣欣然遨游于天下“的底气。她有女性特有的强大韧性。扛,是结果,不扛,也是结果,但在深度认可的大趋势面前,她有定力和勇气顶住一切压力,等待信仰被市场验证的那天。女性基金经理在市场仍是少数派,她们的付出和所有人一样,勤奋、聪明、和指数赛跑更和自己赛跑,她们又和男性不太一样,相对来讲,更加敏感、坚韧。

上投摩根核心优选行业配置占基金净值比例(申万一级行业)

资料来源:上投摩根核心优选基金定期报告

孙芳在此次访谈中也和我们分享了她看公司的三部曲:管理层能够带领企业持续前进,技术足够领先到创造产品壁垒甚至品牌壁垒,有稀缺的垄断资源。在此基础上,结合行业模型做组合管理,仓位管理,都是顺理成章的事。风控,唯有风控,年之后,她放到了非常高的位置,越是顺境,越要不断提醒自己考虑风险,言行合一。

以下,让我们先分享此次访谈中的一些金句:

1、当我们很顺的时候,要想一想风险在哪里。每一次进阶的背后都是痛苦的思索和反省。2、大家在同样一件事情上做的不同的选择,我觉得就是每个人过去的投资经历和性格决定的,没有对错。3、我现在基本上会在大的时点做大的判断,对*策做一个定性,决定我们整体组合需要放在一个什么样的风险收益的定位上。我会考虑安全性比较高还是风险比较高,以此决定是不是加仓。4、我不会仅仅局限于某个行业,而是看行业成长阶段和价格之间的关系,高成长行业如果市场期待过高就容易震荡。赛道并非一成不变,需要不断比较资产性价比,所以我的涉猎面比较广。5、关于龙头:管理层能够带动公司不断前进,这是一。第二点,技术决定产品和品牌壁垒。第三有垄断资源。三者都做到很难,如有两者兼得就非常好,只做到一点也值得跟踪。6、这一轮新能源车起来的时候,我们能较早地把握住机会,是因为我们知道谁的产品结构更能满足现在需求。现在体现出来的经营优势跟它过去几年在战略上的选择,譬如把新增产能放在什么技术路线上,什么时间做并购,其实有很大关系。7、不论管人、管公司还是管组合,就是调动资源来实现自己的目标,所以首先要目标清晰定位准确,其次配置好资源实现目标。8、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给了我们这样巨大的机会,我们一定要抓住时代的脉搏,所以我们大体还是在这个上面做文章。9、组合管理这两年最大的改变就是风险控制手段得到了加强,最最关键是,讲是一回事,做是另一回事,做是最重要的,能不能深刻地把风险控制印入脑子里成为本能。

投资是很有意思的事

朱昂:作为从业十七年的资深投资人士,能否谈谈你是怎么看待投资这件事?

孙芳投资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这种乐趣几乎很难在任何其他工作中找到。一旦职业生涯的第一个起点是在这个领域,未来就很难有其他公司对我带来那么大的吸引力。我年就进入基金行业,这个行业的特性是每天都有非常多的新知识要去学习,每天都能够对自己的判断进行验证,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也很有挑战的工作。同时投资又有反人性的部分,这么多年的投研生涯,研究也好,投资也好,确实遇到过许多次要去克服自己的性格弱点,我相信对大部分同行来讲都会遇到同样的境地。所以到了现在我能够经常提醒自己,当我们很顺的时候,是不是要想一想风险在哪里。我们这个行业经常发明一些新词,比如年到年发明了一个词叫“浪”,后面还有“剁“,还有”扛“,投资人多少都经历过这些心态的历练。当大家在做决策的时候,”剁“也好”扛“也好,其实都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我比较成功的时候都是能理智管住自己、去扛最大压力的时候。比如年5月份,光伏在*策出来之后,很短的时间内跌掉一半,在最底部的时候也有投资者“剁”了。我非常理解这种行为,因为卖掉之后可能也买了其他很好的东西,涨幅也不差,但在那个时候大家就面临做选择。我们的选择就是,因为很看好这个行业,没有卖,我选择了”扛“,甚至在当年四季度我还加仓了。大家在同样一件事情上做不同的选择,我觉得就是每个人过去的投资经历和性格决定的,没有对错。有人能够运用自己的投资体系去买到更好的东西,而我们所擅长的方法决定了我们会去扛。总之,投资这件事情是没有什么准则的,是一直在变化的。我觉得也没有什么老手、新手之分,老手也很难为人师。有资历的人跟其他人交流仅仅就是交流,很难直接告诉别人应该怎么做,每个人都会有一些经验,但经验不是真理,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对谁都有效的东西,大家都是在市场的历练当中、跟别人交流当中,去吸收对自己适合的东西。

朱昂:能否谈谈你的投资框架和投资流程?

孙芳我是科班出身,毕业之后直接做研究,所以是被比较正统的投资理论熏陶的。我是在基金行业发展的早期入行的,记得年的时候,许多基金公司的研究部就几个研究员,每人看七八个行业。

我最早的重点行业是金融地产,那个时候的研究方法就是看*策,看行业分析、人口结构、需求等等,是以自上而下的宏观视角为主。我后来又加了消费,当时消费行业的主体是商贸零售,像超市、百货、连锁、服装,纺织服装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发展最快的行业。到年,大家在研究中又加入了对护城河和商业模式的判断。我也开始花很多时间在自下而上的财务报表,记得当时我算比较早重视环比数据变化的研究员。这些经历也导致我今天的投资框架结合了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度视角。在宏观方面,我会在大的时点做大的经济周期判断,决定我们整体组合需要放在一个什么样的风险敞口。我会考虑当下的市场安全性比较高还是风险比较高,以此决定是不是组合的基调。在我的框架中,很少用到仓位调整,只有是在系统风险比较大的时候才会做。我主要通过行业配置来决定组合到底是进攻性多一点,还是防御性多一点。我们公司有一套行业配置比较的模型,绝大部分是定量的,有少数指标是定性的,每个月都会更新一次。这个模型的结论会给我一个参考。模型的好处就是针对所有行业做定期扫描,里面的指标是根据每个行业的特性,按不同的构成去打分,比如说我们会去看产品价格、产品利润率这些东西,在一些下游当中可能会去跟踪价格等要素,所以可以非常敏感的发现每个行业的供需变化。一方面能帮助我们理解行业变化的持续性和趋势性,另一方面也能从行业比较中了解整个宏观经济的结构性变化。有了中观的视角,为我们不同风格的产品提供了底层的支撑。个股方面我主要选择的还是行业龙头,我觉得行业研究和公司研究是融合在一起的,不可分割。行业龙头对行业的代表性非常高,研究行业完了以后基本上相对较好的公司也就出来了。但我们的行业比较模型是可以相对单独拿出来看的,从侧面也说明我们在行业配置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

行业比较和个股选择要结合

朱昂:你提到的这个行业比较模型可以展开说说吗?

孙芳这个模型最有效的应用是周期性行业,像去年2季度,我们看到一些化工品和金属品比如钢铁、*金、电解铝等开始有价格变化,我们的全行业研究员就会去跟踪其他指标来应证,分析下来觉得这个变化是比较有持续性的中周期趋势。市场上一部分投资者可能不需要投资周期股,他们能找到更好标的,但对我来说,这种类型的投资机会属于低风险中收益,风险收益比很高,我就会放进组合。中国结构升级还在早中期阶段,远没到成熟期,所以一定有行业阿尔法。我会把组合大部分仓位放在高成长的行业,比如科技是高成长,新兴消费也可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