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训练那些跑步中不得不知的ldquo [复制链接]

1#

随着跑步运动的发展,世界知名运动专家和跑圈大神们根据经验总结出的“*金法则”也慢慢浮出水面。

这些智慧的结晶,将指导跑者更好地开展这项运动,这里给大家搜集了介绍跑步的16条*金法则,告诉你那些跑步中不得不知的“秘密”。

专一性法则

对于一项赛事最有效的训练方式,就是模仿即将参加的比赛。

这是一个最基本同时也非常重要的法则。如果你希望在10K的比赛中以每7分钟跑1.6公里的速度完赛,那你就需要按照这个配速进行训练。

习惯饮食法则

在训练或者比赛之前要坚持你的那些习惯饮食。辛迪·达洛尔说过:“你的肠胃已经习惯于特定的营养元素,如果变换食谱会增加消化不良的风险。”

如果去外地比赛,尤其是进行越野等长距离极限赛,最好提前打听途中补给,若自己不适应,应该提前准备适合自己的补给食品。

赛后恢复法则

每参加1英里(约1.61km)的比赛,你就该花1天时间去调整恢复。即,你跑了10公里,那6天内就不要进行速度训练或比赛;跑完马拉松,起码要恢复26天。

当然如果在比赛中你没有全力以赴,那就另当别论了。

补觉法则

在每周的训练中,每跑1.6公里,每晚应增加1分钟的睡眠时间。

如果一周跑48公里,每晚应多睡半个小时。美国加州大学失眠治疗中心的大卫·克拉曼说:“睡觉是最好的修复训练中损伤的方式。”

补给法则

在任何比赛、训练或者长跑之后,都需要摄入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混合物,或者在30-60分钟之内补充水分。马拉松运动员饮食指导南希·克拉克说:“理论上,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比例是4∶1。”

谈话法则

跑步需要控制心率,如果没有心率表,那可以“谈话法则”来评判。当你在跑步中,可以与队友进行完整对话,而没有出现上气不接下气的情况,说明你的呼吸节奏很好。当然,当你在进行间歇跑、速度训练或比赛时,应该全力应对,不该交谈得那么容易。

匀速法则

实现个人PB的最佳方法就是匀速跑完比赛。

过去十年间的10K和马拉松比赛的世界纪录创造者,大部分都是在匀速中完成的。美国12K纪录保持者乔恩·辛克莱说:“如果你在比赛的一开始跑得太快,后面你会付出代价。”

30公里法则

马拉松比赛前,你至少应该跑过30公里左右的长距离。

当然,也有教练认为,有经验的马拉松跑者可以跑26-30公里即可,而菜鸟最好跑到38公里,以便身体有长距离跑步的应对记忆。

10%法则

每周训练增加的里程数不超过每周的10%。这样能避免伤病。例外:休整后,如果你的周里程只有个位数,那可稍微加大增幅,直到恢复正常水平。

2小时法则

饭后约2小时后,再去跑步,尽量等胃里的食物消化完毕。如吃的是高碳水化合物的简餐,那饭后90分钟即可跑步。如果是高蛋白和高脂肪的食物,那就要等3小时了。

10分钟法则

每次跑步前进行10分钟的走路和慢跑,平静下来时也用同样的方法。

跑步教练杰里·纳普说:“热身准备能增加血流和提升核心肌肉温度。赛后平静可能会更重要,突然停下来会引起腿痛性痉挛、恶心、头晕或者昏厥。”

但是,在气温较高的情况下,热身时间可以少于10分钟。

两天法则

跑步时,如果有部位连续两天疼痛,那就要休息两天。持续疼痛可能预示着受伤。如果疼痛持续两周,休息后依然不缓解,那得去看医生了。

美国三项全能医生TroySmurawa说:“即使是完全休息五天,也不会对你的健康水平产生很大影响。”

碳水化合物法则

长距离比赛前几天,要增加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摄入。平时为了控制体脂率,有意减少碳水摄入的,这些天可以放开地吃米,吃面啦。

但是,短距离比赛或定期训练前,切记暴饮暴食!

7年法则

跑步坚持7年,水平就会有显著提高,这是大数据统计的结果。但是,如果训练量较小,那么这个时间可能会延长到10年才会迎来跃升期。

“别只是跑”法则

只是埋头跑步很容易会受伤。多做做交叉训练和力量训练,让身体全面发展更好。

当然,作为跑步爱好者,要想跑得更好,当然要以跑步训练为主。如果时间有限,那还是多跑跑步吧!

新鞋法则

理论上,建议每跑-公里就更换一双新跑鞋。当然,同时交替使用几双跑鞋,能降低鞋子磨损程度。

最终换鞋准则,还与鞋的类型、你的体重、着地方式和跑过的路面有关,感觉鞋子减震和防滑明显降低时,说明该换鞋了。

虽然这些法则里的内容已经是老生常谈,但是掌握了这些法则,相信你能跑出更好的成绩~

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侵删

-End-

精选好物推荐

奥盈体育小店已上线

欢迎伙伴们光临

往期回顾

◆详解膝关节前后左右的每一处疼痛(内涵年中大促福利)。◆墙裂推荐,这可能是最适合您的一款越野头灯!◆炎炎夏日如何坚持安全跑步?◆如何正确开启夏日跑步计划?◆长跑训练为什么如此重要?◆多远才算长跑?长距离训练策略!更多赛事资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