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电影《重返20岁》吗?虽然谁也无法真的重返20岁的美好年华,但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不少坚持运动健身的人,即便他们人到中年,时光在他们身上也没有留下多少痕迹。
那么,中年人能否通过锻炼恢复到年轻人的体能状态呢?在展开讨论前,有必要对三个概念先进行明确的定义:
(1)中年人。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于中年人的定义可能突破我们的传统认知,WHO将44岁以下的人归为青年人,而将45岁至59岁的人归为中年人。而我们中国人一般认为30或35岁起至60岁这个年龄段为中年人。考虑到40岁以下大部分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尚属良好,本文将40岁至60岁这个年龄段称为“中年人”。
(2)恢复到年轻人的体能状态。按照前述对中年人的定义,本文将18至40岁列为年轻人。也就是说,40至60岁的中年人能否通过锻炼恢复到18至40岁时的体能状态。
(3)体能。体能是通过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它包括了心肺耐力、肌肉力量和耐力、柔韧性、速度、灵敏、平衡、协调等要素。
由此再将问题重新整理一下,即:40至60岁年龄段的中年人,能否通过体育锻炼达到(恢复到)18至40岁年龄段的年轻人在体能方面的水平?
限于篇幅,我们仅从长跑速度和肌肉力量两个方面来讨论一下:
长跑速度
御行君在本号其他文章中曾经以杭州马拉松和北京马拉松的完赛成绩为例,说明了坚持锻炼的中年大叔和大婶们有多牛:
北马、、三年的平均完赛成绩,跑得最快的男子组年龄段为55至59岁。以年为例,这个年龄段男子组的成绩是4小时17分52秒,而35岁之前的三个年龄段中跑得最快的20至24岁男子组的成绩是4小时26分0秒。大叔们整整领先青春年少的小鲜肉们9分钟,领先男子组25至29岁年龄段16分钟,领先男子组30至34岁年龄段15分钟。
北马的大婶们也当仁不让。年的北马跑得最快的女子组年龄段为40至44岁,成绩为4小时46分45秒。而20岁至34岁三个最年轻的女子组年龄段的完成平均成绩都超过了5小时,也就是说这些大婶们至少比这些正处于身体巅峰期的年轻女性快14分钟以上。
御行君还查阅了历史悠久的波士顿马拉松的选手完赛成绩情况,在至这几年间的数据比较,基本和我们的认知一致(年龄越小,跑得越快),但领先幅度有限。以年为例,40岁之前的男子组平均完赛成绩是3小时41分,仅比位列第二的40至44岁年龄段快4分钟,相差并不大。而这两个年龄段女子组的成绩差距则更小,只有2分钟。
许多常年坚持长跑运动的小伙伴都有切身的体会:虽然人到中年,但由于科学的训练和长期坚持锻炼,心肺功能远超二十来岁的年龄。中年人了,却能轻松跑完5公里、10公里,甚至更长的距离,许多人在年轻时都无法想像自己原来这么能跑!
力量和肌肉
囿于日常所见所闻,”年轻就意味着有力量、中年老就意味着衰弱“,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事实如何呢?研究发现,哪怕处于50至75岁的年龄段,运动能力也只是以每年3.4%的速度衰减。
我们的肌肉力量约在25岁前后达到巅峰,大多数人不事运动,然后就造成了逐年衰减的自然景观。然而,如果从年轻时起就保持力量训练的习惯,即便到了四五十岁,仍不会感觉在力量上多大的差别,甚至比年轻时还有所提升,这种状态甚至可以保持到60岁以上。相关研究证实,通过力量训练保持肌肉量,特别是中年就开始注意保持好肌肉量,对于强壮骨骼、延长寿命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苏州大力士陈龙兴先生,在年时已经66岁,但他仍在香港力量举锦标赛上以.5公斤的成绩取得74公斤级无装备卧推冠军。这个重量,不经过一段时间训练的年轻人几乎不可能举起来。虽然这是一个比较突出的例子,但并不意外,因为在健身房里我们可以很轻松地找到那些人到中年的肌肉大叔。
力量和肌肉是随着岁月和身体一起老去,还是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之中?在人生中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并不取决于时间老人,而是我们自己。
老天给予长期坚持锻炼的人的回报是慷慨的,比如:当同龄人老去时你仍青春长驻,高质量的睡眠,开朗的心态,如年轻时般曼妙的身材,良好的柔韧性等等。即便人到中年,再开始体育锻炼,只要方法得当,仍旧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体验到”重返十八岁“的快乐。
在电影《重返二十岁》里,青春照相馆引发的女主人公重返年轻时代的故事,触动着每个人心底对青春的无限留恋。无论何时,只要你能开始运动健身,那么你也就推开了属于自己的青春照相馆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