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无剧透,可放心观看。
年3月8日,《新世纪福音战士新剧场版:终》在日本上映。
作为新世纪福音战士这一顶级动画IP的最后一部作品,终结篇历经了长达数年的跳票,又受到疫情的影响,姗姗来迟。
什么是《EVA》?
《新世纪福音战士》,英文名《Evangelion》,简称“EVA”,是一部由年上映的26集TV动画、年上映的2部剧场版《死与新生》《Air/真心为你》,以及千禧年后,分别于年、年、年上映和正在上映的四部新剧场版组成的世界级的常青IP。
剧中,公元年9月13日,南极发生了一次剧烈的大爆炸,彻底改变了地球生态,使地球减少了一半的人口。
此次事件被称为“第二次冲击”。剧中的官方宣称,事件是因一颗大质量的陨石撞击南极大陆导致。但是根据一些流传出来的照片、视频和幸存者描述,事件似乎并不是陨石撞击这般简单——爆炸发生的核心区域,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发光巨人身影,并展开了数对翅膀。
事件过后的15年,幸存的人类顽强不息,虽然生态已不可逆转,比如大海变成了红色,但是城市再次恢复了繁荣,人们似乎又回到了以往的生活。然而突然有一天,一个巨大的人型怪物,侵入了日本的“第三新东京市”。
男主角碇真嗣,就是在这一天得到了父亲的邀请,从乡下前往“第三新东京市”,去参观父亲工作的地方。
碇真嗣的父母,都在一个高机密的科研机构工作,母亲在一次实验事故中失踪。事故之后,父亲像是变了一个人,沉默寡言,把儿子送到了乡下寄养,从此近十年,父子二人再无联系。
跟传统的日漫主角不同,因为父亲的疏离,真嗣在成长的过程中懦弱而孤僻。他没有朋友,不爱说话,总是戴着一副耳机,谁也不知道耳机里放的是什么。他人畜无害,与这个世界故意隔离开来。
父亲突如其来的邀请,真嗣原本非常高兴,但是没想到刚巧遭遇了被称为使徒的怪物的袭击。
关键时刻真嗣发现,父亲的工作,原来就是研发被称为EVA的人型机甲,以对抗怪物的袭击。而不知为何,只有真嗣才有资格驾驶那台EVA“初号机”。
少年开着机甲对抗怪物的故事由此展开。一个个不同类型的“使徒”接踵而至,驾驶“零号机”的绫波丽、“二号机”的明日香也纷纷加入战斗。
大爆炸的真相是什么,《EVA》究竟是什么,使徒从哪里来,父亲在策划什么,母亲去了哪里,人类的命运将何去何从?
一个个谜团,让这个故事看似在“打怪兽”,却又远远不止于“打怪兽”。
科幻,还是哲学?
如果观众从来没有看过《EVA》,看了以上的剧情,再联想《EVA》里一系列出圈的名词,比如“暴走”“人类补完计划”“绝对领域”“同步率”等等,几乎所有人都会认定,这是一部末世的科幻机甲动漫,与大名鼎鼎的高达系列、同时期大放异彩的“宇宙骑士”并无太大区别。
然而随着故事推进人们会发现,这根本就是一部披着科幻外衣的哲学作品。
剧中,人类在年,于死海发现了死海文书,里面记载了人类的起源:神种下一颗生命之树,树上结了两颗果实,亚当和莉莉丝。这就是第一、第二使徒。
亚当和莉莉丝先后来到了地球。亚当诞生了之后的第三到第十七使徒,而莉莉丝的体液流入大海,孕育了人类。使徒拥有绝对力量,却没有智慧;人类个体脆弱,却拥有高等智能。人类太过渺小,需要抱团取暖,却又总是互相伤害,而全人类汇聚为一的,正是第十八位使徒——每个个体,便相当于一个细胞。
死海文书预言,人类终将舍弃个体形态,彻底瓦解肉体和心灵的壁垒,融为一体,回归莉莉丝。想要促成此事的人类组织,制定了所谓的“人类补完计划”,而作为计划负责人,主角的父亲其实又另有目的……
即使谈了这么多剧情,如果没有实际看过《EVA》,一定还是不知所云。即便是看过的观众,如果不去细捋,也会在剧集后半部意识流的呈现中,被绕得云里雾里。
虚虚实实,融合了历史事件与架空世界的《EVA》,披着科幻甚至的外皮,却实在流淌着哲学的血液。
80后与90后的共同青春
很多国内观众第一次看到《EVA》,是国内电视台引进的版本,翻译为“新世纪天鹰战士”。
国内版本删除了血腥、两性和思辨内容。甚至标题“福音”都因为涉及宗教,改成了“天鹰”,但是仍然让观众们津津乐道。
今年33岁的我第一次看这部片子时,还在上着小学。机器人打怪兽是我对它最主要的印象。直到初中我才知道看的是删减版,千方百计找到了原版观看。
大家都说,真嗣是日漫史上最拉胯的男主角,我觉得并不是。14岁的年纪、一个不健全的原生家庭、又处于一个末世后重建的社会,突然要你驾驶机器人和敌人作战,谁能不害怕?换成是我,我也选择逃避。
比起热血动漫里打不死的主角,真嗣更真实,也更有代入感,他是那一代80、90后里,爱动漫的少年最真切的投影。
再加上少年时代的荷尔蒙骚动,真嗣给绫波送门禁卡、对着病床上的明日香一阵抽搐等等剧情,更成了这代观众的集体回忆。
甚至可以说,某种程度上,《EVA》就是很大一部分80与90后男生的性启蒙之作。
而等到成年以后,再来看这部作品,我似乎又有了全新的感触:主角的父亲真的只是个阴暗冷漠的中年男人么?他难道不是一个为了救回自己的爱人而牺牲全世界的极致浪漫主义者么?
不同年级的人,能在作品中看到不同的东西,这才是《EVA》的魅力所在。
终结篇是否是真正终结?
虽然是一部世界级的现象作品,且已整整常青了26年,无数粉丝都不希望系列真正就此完结,但我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
《EVA》的诞生,和日本当年的社会大环境,以及导演庵野秀明自身的成长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
年前,日本经历了经济大崩盘,青年人一蹶不振。而《EVA》中人类起源与末世抉择的哲学思辨,成为了彼时日本民众最沉浸的精神体验。
师承动画大师宫崎骏的导演庵野秀明,经历了那个时代。在拍摄《EVA》的前四年,他成天浑浑噩噩,虚度年华,和大多“御宅族”一样浪费着每一天。
碇真嗣懦弱,又不得不做出选择,一声一声喊着“不能逃避”,是好不容易走出阴霾、努力生活的庵野秀明,和那一代日本青年最真实的写照。
晚几年看到作品的国内观众,其实也或多或少,存在着一样的心境:经济的高速起飞,为80后、90后带来了精神的迷茫。大多数的独身子女,性格越来越懦弱孤僻。在《EVA》里,他们也找到了寄托。
日本作家宇野常宽在著作《00年代的想象力中》中写道,以《EVA》为代表的的“95年代的想象力”,在进入新千年后,很快败给了“00年代想象力”。
00后的新生代,更加自我和独立,更加接受“我就是我”而不是“我们”。这一代人在自我与他人的冲突中,不会再畏手畏脚,做不出选择,因此对《EVA》中大篇幅探讨的人与人间的隔阂并不感冒。
简言之,新生代已很难在《EVA》中找到共鸣。
终结篇的放映会结束后,有媒体采访一位刚看完的观众,他是这么回答的:
“《EVA》播出时,我13岁。《EVA》是我的青春。而现在我已经39岁了,今天看完了终结篇,一个想法萦绕在我脑中:或许,是我该长大的时候了。”
而对国内看着《EVA》成长起来的80与90后们而言,终结篇的最后一句台词,或许已经是情绪上最好的总结:
“永别了,所有的evangelion。”
作者:总想拍大制作的小导演-飞鸟与禾X缪斯-
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飞鸟与禾X艾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