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落实“双减”相关*策,雅安市教育系统立足市情、教情和学情,用好用足本地资源,坚持规定动作不走样、特色动作有亮点,确保“双减”落地落实。
“课后服务”亮点纷呈
汉源县丰富课后服务供给“创新招”组织56名校长到成都、绵阳等名校跟岗学习“课后服务”模式,经过“班级兴趣课-小组活动课-社团活动”三阶段探索,试点推出“5+N”“3+2”“白+黑”课后服务模式。
九襄四小大课间
科学设置课程,打造“好习惯成就好人生”“习惯教育+生活教育”等“一校一品”特色文化,开设武术、刺绣、烹饪等20余个课程,采用“总体分配+自选+调配”形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九襄二小课后服务
坚持“专业教师+兼职教师+聘用人员”方式,精选社团辅导老师余名,利用“青蓝结对”培养辅导员,保证每个社团有两名辅导教师。
富林一小割稻实践活动
针对烹饪、武术等师资较薄弱的社团,聘请校外、职高等专业教师进校对师生进行辅导。
大树中心幼儿园校园特色足球活动
芦山县打造“挖掘汉代文化,传承汉风汉*”的课后服务课程汉书坊。组建汉书工作坊,了解汉字发展演变过程,认识汉代著名书法家,学习书法;了解汉代历史和典故,了解汉代乐府、汉赋等文学形式,学习颂唱汉乐府诗歌、优秀汉赋。坊下设毛笔书法小组、汉乐府诵读小组,每周周一至周五午间还设置了书法练习时间,落实书法教师专项指导。
汉艺坊。汉艺工作坊与县文体旅局协作,将“王晖石棺”“芦山东汉石刻”等汉风遗存作为学校汉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定期开展实践活动,了解汉代石刻文化和汉代工艺成就,学习使用汉代绘画和雕刻技法制作汉砖拓印、石刻印记,学习古法造纸等。
汉风坊。成立汉风运动小组,开展足球、踢毽子、武术等体育活动,由君子六艺中的“射”艺展开活动,组织蹴鞠、投壶等古典游戏。汉风工作坊还自主编创的毽子操,并在各班级和学校大课间推广。
汉舞坊。汉舞工作坊主要帮助学生了解汉代儒家思想中的礼仪教化,学习汉代礼仪、汉代蜀人的打击乐器、汉唐舞蹈等。
雅安市田家炳中学坚持内外兼修做好课后服务采取“1+4”模式,即1个劳动基地+4大课程体系,开垦劳动实践基地,划分16块责任田,每班承包一块,各自安排种植内容。
深挖资源,践行四大课程体系,开设篮球、足球、有氧健身等运动类课程,象棋、围棋等益智课程,电子琴、手工、舞蹈等艺术课程,文明礼仪等交际课程。
宝兴县灵关中心校多举措抓好课后服务对名教师进行体育、美育兼职培训,让每位老师做到“一专多能”。
开设科技实践类、美育类、体育类等28个社团,让多个孩子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
利用每期一次的“懋昭杯”体艺节、“六一”庆祝活动、建队节等,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
荥经县胡长保小学教育集团亮出“红牌”促“双减”落地落实
亮“低效红牌”,课堂教学提效。开展“行*跟班帮扶”活动,优化“教、研、学”一体化校本研训模式,采用“组推校赛”“送课下乡”方式,以赛促学、以送促提。采用“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加强对外学习交流,转变教学观念。“线上+线下”开展家庭教育培训,宣传“双减”*策,转变家长观念。开展“红孩子+红家长”家校联谊课,家长进课堂观课监督,探索减负提质新途径。
亮“枯燥红牌”,课程设置提优。制定《胡长保小学教育集团落实“五项管理”工作方案》指导教师优化作业多元分层设计,控制作业时间,严肃作业批改,“定期+随机”严查教师擅自调减或挤占其他课程情况,将巡查情况纳入绩效考核,着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落实“2+30+30”阳光大课间制度,每天坚持“眼保健操+特色活动+秋冬季长跑”,学生体质健康检测优良率提升16.1%。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专项特长”教学模式,每周实施“1节教材+1节乐器(体育器材)”教学,提升学生艺术素养。
亮“单一红牌”,课后服务提质。采用三种课程模式,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基础性课程,开展基础作业辅导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综合素质拓展服务。兴趣活动课程,分年级开设“红色胡小·小篮球大梦想”“红色胡小·足球圆梦”“红色胡小·绳舞飞扬”“红色胡小·乒乓英雄”“红色胡小·红孩子的国画梦”“红色胡小·农耕雕刻”等课程,着力打造“一年级一品牌”。社会实践课,以古城田园学校为载体,探索“校地共建”模式,教师、社会志愿者和专业人士为学生提供专业课程指导。
雅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构建“1+2+X”课后服务模式
“1”是必选动作。即自主作业、面批面改、学科辅导,学科教师进班指导,落实“减负”要求。
“2”是“两结合”。第一个结合即课后服务与学生兴趣特长相结合,开设了舞蹈、美术、小合唱、书法、篮球、主持、乒乓球、跆拳道、英语沙龙、电脑与制作10门丰富多彩的兴趣班队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第二个结合即课后服务与校外实践活动相结合,采用“走出去”方式,将课后服务延伸到校外实践,开展“筑梦蓝天放飞梦想”航空研学主题实践活动、“‘薯’你最棒”挖红薯劳动实践等活动。
“X”为自选动作。基于各班、各年级不同年龄段学生培养需求的不同,允许各班、各年级每周经学校同意后开展1-2堂适合本班、本年级的富有特色的课后服务活动。
雨城区四小教育集团光华校区突出课后服务特色动作
采取“5+2”方式,即:每周5天、每天不少于2个小时,主要内容为作业辅导和艺体等特色课程,师生覆盖率达%。课程前期,家长们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