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运动一族,对拉伤一定不陌生,它可以说是健身时最常见的伤病。在众多运动性肌肉伤病中,肌肉拉伤因其发生的突然性、疼痛程度和运动限制程度毫无争议地排在了第一位。那么拉伤是什么?如何预防与治疗运动性肌肉拉伤呢?
什么是运动性肌肉拉伤?
医学上对于急性运动性肌肉拉伤的定义是这样的:肌肉在运动中急剧收缩或者过度牵拉而引发的肌肉损伤,通常发生在肌腹和肌腱上。通俗的说,肌肉拉伤就是有相当的一部分肌组织(肌肉或者肌腱)甚至整块肌肉或肌腱被急性运动或者过度拉伸给拉断了。
不同于力量训练中有益的小部分肌纤维的损伤再修复,拉伤对于肌肉本身和运动来说是非常有害的,轻则严重限制运动,重则可能会导致肌肉坏死。
一旦感觉自己严重拉伤,或者拉伤后摸到受伤部位有明显的沟壑或者凹凸,基本可以确定是肌腹或肌腱断了,请立刻冰敷后就医,不要再发力,更不要接着运动。
如何预防拉伤?
几乎所有运动都有可能造成特定肌群的拉伤,预防拉伤就成了运动前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其实运动前进行简单的热身,让自己的体温上升、肌肉粘滞性降低、神经活动水平提高,就可以很有效地防止肌肉拉伤。
运动时也应该注意使用正确的姿势,学习新动作时需要全神贯注。进行对抗性运动比如足球、篮球时,或者长期重复性运动比如长跑、划船时也应注意中途的休息和对自己运动状态的判断,一旦过度疲劳或者难以集中注意力,就应该停止运动。
然而,有相当部分的拉伤是发生在运动健身之后,比如撸完铁或者跑完步回家上楼梯的时候或者走下坡路的时候。这时由于肌肉疲劳、体温降低,代谢废物堆积,肌肉的粘滞性会慢慢提高,肌肉会变得比较脆弱,而这时一旦进行像爬楼梯、走下坡路(肌肉的离心收缩)等运动,肌肉很容易拉伤。
拉伤后该怎么处理?
重度的拉伤,如前文所说,医院,而轻度的拉伤,还是可以自行处理的。处理的流程在运动医学上有一个RICE法则。
R:Rest(休息)。一旦出现拉伤,应立即停止运动并休息拉伤部位肌肉。如有需要还应固定住受伤部位的肌肉,比如用夹板或者绷带等。
I:Ice(冰敷)。这是处理拉伤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能减少炎症的发生与扩散、肌肉蛋白的分解、肌肉的肿胀和毛细血管的进一步破裂。冰敷的方法为:在拉伤的24小时内(拉伤即刻最好)拿一个塑料袋,内放冰块冷敷20分钟左右,冷敷过程中局部可能有些刺痛。此时,伤者可以把塑料袋拿开一会儿,然后再放上去。如果没有缓解或者拉伤比较严重,应每2-3小时重复一次。
C:Compression(加压)。加压包扎可使患部内出血及瘀血现象减轻,还可以防止浸出的体液渗入到组织内部,并能促进其吸收。加压包扎有很多方法,比如使用弹力绷带、弹力胶布等等。根据不同的部位使用不同的方法,但是目的就是压迫受伤部位。
E:Elevation(抬高)。抬高是把患部提高到比心脏高的位置,减轻通向损伤部位的血液及来自体液的压力以促进静脉的回流,降低伤处的肿胀。
一般性拉伤的恢复时间在3周至6周。如果想要良好恢复应在恢复期里保持尽量少的运动,或者尽量固定伤处。当感觉恢复得差不多了,就可以进行一些恢复性训练了。
(燕赵都市报小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