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跑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冯雪松我的小传1062
TUhjnbcbe - 2023/5/10 20:32:00

我,冯雪松,河北威县人。上世纪70年代初,出生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日。父亲是本村的民办教师,母亲务农。因为姐姐叫青松,于是为我取名雪松。

奶奶嫌我又是个闺女。好在父亲和母亲对我的性别没有执念,只想叫姐姐有个伴。父母和姐姐都对我疼爱有加。随着我的到来,姐姐升级为“大松”,我则是小松。

我身体弱,胃口不好,不对口的宁可饿着也不吃。幸亏母亲奶水旺,叫我一直吃到近五周岁。不然,我可能早饿死了。

听母亲说,我刚一周就会说话了,可是因为体弱没劲,直到快两周了才学会走路。姐姐责任心很强,她怕我摔着,就俩手领着我,自己倒着走,还一边走一边提醒我:“慢儿慢儿,慢儿慢儿。”

在父母和姐姐的保护下,我渐渐长大。后来,奶奶去世,妹妹出生,我也当上了姐姐。为了跟姐姐区别,她喊我小姐姐。后来,叔叔姑姑家添的弟弟妹妹,也随着她这么叫。再后来,下一辈的孩子叫我时,也习惯加个“小”字。我越发的个子小、力气小,只能不断被赶超了。

上小学后,我又瘦又小,体质比绝大多数同学都弱。说来不好意思,体育课跑接力赛,我在哪队,哪对必输无疑。

体质不行,户外玩耍就不占优势,虽然也勉强学会了踢毽子、跳绳,但比玩得好地的同学差了许多。于是,我只好发挥自己的优势:读书、背诗和说绕口令,享受语言文字带来的乐趣。这些爱好陪伴我许多年,一直延续到现在。

小学最后两年,父亲教我们语文,兼班主任。他对课文的灵活的分析解读,尤其是他强调的作文要写真情实感,引我走上学语文的正路。在他的课堂上,我享受着公主般精神贵族的优越。

小学毕业后,我考上当时全县录取率最低的县一中。因为棒生如云,我失去了特殊地位和老师的重视。太大的落差导致动力不足,我的成绩一直不见起色。

父亲做民办教师一个月挣几块钱,还总是生病吃药。他咳嗽,吐痰,气喘,瘦得皮包骨头,常年吃药也不见好,家境异常贫困。我还没上高中,他就因病去世了。

在母亲的大力支持下,我上了县一中高中。父亲的去世给我打击很大,再加上母亲为供我们上学四处借钱,高中生活也过得很压抑。好在成绩不断进步,高三春节前夕统测,还考了年级文科班第一。高中阶段,体质也好了许多,还参加学校的运动会,米、米长跑都取上了名次。

那时候,高考录取率极低,也是自己实力不够,我高考一战失利。第二年再考,被邢台师专(现邢台学院)录取进历史专业。

考上大学,心里踏实了许多。除了上课,还去阅览室看书,去图书馆借书,曾在班级联欢会上一展风采,曾参加艺术节作文获奖,也曾在运动会上长跑获奖。那是我定居过的最好的校园,面积最大,设备最好,图书最多,压力最小,伙食也好,饭票还是免费发的。那段美好的生活,至今让我怀念。

两年后毕业,被上级分配到本校工作,再也没有离开。二十几年来,我以校为家,为人师、为人妻、为人母,从一个二十出头的大女孩逐渐变成年近五十的老教师。不过,每天跟初中生在一起,我的心还是年轻的。我爱我的学生和亲人,我爱我的工作和生活,我愿知足常乐,尽力而为,过好余生的每一天。

1
查看完整版本: 冯雪松我的小传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