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广告词: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我想这句极具煽动力的广告词会让许多家长开始寻求各种培训学校,把孩子送去开始培训,培训班也是各种花样去提升孩子的能力。孩子们几乎没有休息日,没有节假日,孩子们盼望已久的寒暑假,家长都计划好安排满了。每个家长都恨不得把孩子们培养成全能战士,揪着自己的孩子成长,刚进幼儿园就开始学习琴棋书画,舞蹈形体······看到孩子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没有了童年应该有的欢乐,家长的心里也许会心酸,心疼。但是行动上依然高度紧张,他们感觉,孩子现在苦一点,将来才能少吃一些苦。
有则新闻报道,一个被称为神童的男生,出生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8岁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后来通过中美物理学交流计划选拔,本科毕业后以交换学生身份公费赴美攻读博士学位,就读于爱荷华大学物理与天文学系,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这样一个男生大家看来就是天之骄子,未来的前途不可限量,他就是卢刚,而给人们带来的却是那场震惊中美的杀人事件。现在家长们都喜欢让孩子们抢跑,抢跑是什么意思呢?幼儿园学小学的东西,小学学中学的东西,而到了大学里,反而需要补幼儿园该学的东西,比如行为习惯,人格培养等。
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让-雅克·卢梭曾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台湾著名培训师黑幼龙先生,有一本书就叫做《慢养》,他相信孩子是慢慢养大的,面对他们的缺点、错误从不简单的打骂、斥责,而是本着支持与包容的原则,耐心与孩子沟通,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甚至有时放手让他们犯错,这样才能切身体会到错误的后果。发自内心的自信,良好的人际沟通,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我们不应该用现在的状况来判断孩子将来的好坏,现在小孩功课可能很好,但不一定保证孩子未来就会功成名就,而现在也许孩子功课很烂、留级或者甚至可能交了一些坏朋友,但将来他可能会成为一个很杰出的人,不要现在就替自己孩子的一生下定论!孩子的教养应该要慢慢来,给他们多一些空间,让他们慢慢形塑自己的人生蓝图。这个教育理念也用在了他的生活中,他的儿子立国从小顽劣异常,做过无数令父母头疼的事情,包括差点儿点着邻居的汽车,超市里顺东西被抓住,成绩平庸落后,基本可以算是个问题少年了。面对这样难以管教的孩子,黑幼龙并没有是以高压棍棒或是干脆听之任之,他相信孩子都会因为好奇而做错事。为人父母最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他的爸爸妈妈会支持他,即使他犯错,只要改过,爸妈对他的爱永不改变或减少。事实证明,这样的无功利性的慢养教育是成功的,长大后的儿子立国成为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副院长。那一年,他只有29岁。
其实,慢养就是在孩子小的时候,任由孩子吃喝拉撒玩睡,做好他们应该做的。上学之前别给孩子报太多的培训班,如果孩子有兴趣想画画,可以带着孩子以玩儿的形式去学画画,以强身健体的目的去学游泳,任何的兴趣班都不要有太强的功利性的目的,我家润润接触过的各种培训班有几十个,都是以试听形式去的,就是让她多多接触各种各样的兴趣,在玩中会让她的思路和心理更加开阔,她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最终她自己决定有兴趣,想去学的只有两三个。家长不要去强求孩子必须达到什么样的成果,一切尊重孩子的意愿。如果孩子确实对某一项有强烈的兴趣,那就需要和孩子沟通好,教会孩子坚持,不能半途而废。首先和孩子一起定一个小小的目标,比较容易达到的目标,第一个目标完成,如果孩子兴趣不减,继续下去,这样也给予了孩子走下去的信心。第一目标结束后,如孩子不想继续,这时他也会明白自己已经坚持完成了,没有半途而废,在心理成长上也是很好的。不要刻意的去教孩子认字,数数,不要一本正经的教孩子背唐诗宋词之类,但是这不代表就不让孩子学习。在给孩子读绘本的时候,孩子很自然就会跟着认识很多的字。在平时的游戏中,大人数数孩子很快就会学会,刻意的去教,孩子就会有压力,慢慢的没有了兴趣。每一个孩子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是超强的,在日常生活游戏中,孩子会记住的更多。
有研究证明,在学前班认识较多汉字的孩子,一年级的语文会领先其它孩子。但是到了二年级在往后,水平就与其它孩子慢慢持平了,没有必要给孩子过早的背上沉重的包袱。慢养,让孩子自然长大,教育孩子不要太担忧,太着急。不以当下的表现评断孩子,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慢养,可以让孩子发现最好的自己。著名作家龙应台写过一本红极一时的书,叫做《孩子你慢慢来》。在这本书中,龙应台描写了自己看着小孩打蝴蝶结场景非常美好:“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并不是短跑。而最终夺得冠*的,并不是刚开始跑得最快的人。
不要急,孩子你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