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斌卡,弹力带和国外很多人练的TRX训练带,是同一套东西吗?
A1:并不是哦……
弹力带动作
TRX动作
虽然某种程度上它们有点像:都是通过固定在某一点上,提供外在支撑来训练的;
而且由于需要自身把控稳定性,所以对核心肌群都有很好的训练效果。
不过他们有一个本质的区别:
弹力带:自身可以提供额外的渐变式阻力,可以相应地改变训练负荷,是器械训练的一种;
而且阻力形式非常符合人体目标肌群自身的发力特点,训练效果更好。
比如上面的弹力带夹胸,由于弹力带有弹性,可以通过胸肌自主发力收缩,带动大臂内夹,更好地训练胸肌整体和训练中缝,其实本质上就是健身房里的拉索夹胸。
TRX训练带:只提供支撑,不提供额外阻力,是自重训练的一种;
而上面这个TRX练胸,TRX没有弹力,只做支撑,其实动作本身更像俯卧撑,还是自重训练的一种。
所以本质来说,这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训练道具哈。
Q2:斌卡,弹力带训练,到底算是有氧还是无氧啊?
A2:之前咱们就说过,有氧和无氧,其实并没有非常明确的划分。
事实上,人类除了一些极少数的运动,比如举重、投掷、单次跳跃,以及90分钟以上的耐力运动等,并不存在单纯的有氧和无氧运动。
大部分的运动都是无氧和有氧相结合的,两者是相辅相成、友好共处的,都是在混合供能中进行的!
在运动中,总是有氧和无氧混合供能
那么如何判断,你做的到底是偏有氧,还是偏无氧呢?
最简单粗粗暴的划分方式:时间强度!
运动强度越高、持续时间越短的,无氧供能占比越大;运动时间越长、运动强度越低,有氧供能的占比越大。
比如跑步吧,大多数时候,你长跑跑个几十分钟,那肯定是有氧供能占比多;
但是当你进行最后几秒冲刺阶段,其实靠的就不是有氧供能系统,而得动用ATP-CP这种最快速的供能方式,所以这时候做的其实就是无氧训练!
弹力带训练也是一样的道理,当你训练时用的强度很小(负荷小,节奏慢)时,其实你做得就相当于是有氧训练;
而当你选择用中高强度训练时(大负荷,短间歇),那就相当于是在做无氧训练或者高强度HIIT咯。
日常在健身房用哑铃或器械训练,也是一样的道理,很多童鞋经常说:“斌卡啊,为什么我做训练,同样都是每组8~12次,肌肉围度却一点不涨,感觉一点都没练到啊!”
嗯哼,这可能就是因为你训练强度太低,活活把一无氧抗阻做成了有氧训练,自然没啥效果咯……
Q3:斌卡,不是说粥这玩意GI高,吃完饿得快吗?怎么这会又说能饱腹了?
A3:嗯,是我的错.不该用粥来举例的!我道歉!
重新再解释一遍,咱们说的食物质感,其实更形象的应该是指食物入口的稠度,按某个童鞋的描述:就是汁汁比不上糊糊,糊糊比不上坨坨……
所以更合适的说明是:相似热量的两份食物,口感浓稠的要比口感较稀的来得更让你有饱腹感,更有助于你控制体重。
而GI值与饱腹感之间的关系,其实得和食物质感分开说,因为这根本就是两个维度哦。
我们说过,食物GI、蛋白质、食物纤维等,都会影响你的饱腹程度:
GI:
GI高会引起血糖和胰岛素的大幅度波动,所以你可能很快吃饱,接着过不了多久又很快会饿,也就是说,持续饱腹感超弱……
蛋白质:
蛋白质则可以通过提高血清内氨基酸的浓度,从而调节食欲,让你的饱腹感更强。
纤维素:
另外,多吃高纤维的食物,也能比较明显地抑制餐后血糖的增加,同时还能抑制胰岛素的应答反应,也让你饱腹感更强。
不过这些都是综合作用,一起决定你的饱腹感的,所以总的来说,还是建议大家日常多吃高蛋白、低GI、多纤维、食物质感厚的食物,相对也更加有效咯。
至于怎么在家自制满足上述条件的饱腹食物,昨天也有很多小伙伴PO出了自己的独家秘方,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