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的指导下,根据运动员自身特点和培养目标制定有计划的训练安排。换句话说,“没有日常训练的积累,就没有比赛的好成绩”。因此,对于“培养周期比较长,运动负荷比较大”的马拉松运动员而言,我们要坚守培养目标的专一性,以及想法通过多手段训练方法去实现培养目标。假如:我们要想培养或成为一名优秀的马拉松运动员,其整个培养目标的定位,就是要围绕着马拉松项目特征展开长期的规划和布局。当然,坚持马拉松运动员培养目标的专一性,并不代表运动训练内容的专一性,也并排斥有利于马拉松专项竞技能力提高的其他项目的训练内容和手段。而是要认真分析各种训练内容和手段对提高马拉松专项运动能力的作用。比如:根据马拉松运动项目特点,在保证培养目标不变的前提下,为达到训练目的,是可以利用其他中长跑项目的训练手段,直接和间歇地促进马拉松专项能力的提高。例如:一名优秀的马拉松运动员需要具备的运动能力以及最好的发展阶段:有氧耐力:最重要的训练内容,贯穿马拉松运动员整个训练阶段;力量训练:早期(为提升绝对速度、速度耐力做支撑)和末期(利于保持和巩固专项能力);绝对速度:早期发展最好(青少年时期:力量、爆发力、速度感、柔韧性都强);速度耐力:中后期,当然得基于综合能力(耐力、速度、力量)达到一定的水平;总之,对于大众马拉松跑友而言,不需要再去刻意强化绝对速度训练,只要抓住有氧耐力训练为重点的同时,不完全丢失力量训练,在此基础上随着有氧耐力水平的提升和稳定,适当增加速度耐力训练,就能达到较高的运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