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网报道,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顶级汽车智能芯片的“角斗场”。7月29日,地平线发布了动力最为强劲的“数字发动机”——全场景整车智能中央计算芯片地平线征程5。这是继突破L4高等级自动驾驶算力瓶颈之后,国内车规级芯片厂商开始攀登整车智能芯片的新高度。
而自年地平线按下中国智能汽车芯片的前装量产元年的按钮后,地平线芯片出货量已突破40万片,获得40多个前装量产项目定点。地平线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实现汽车智能芯片前装量产的企业,其首款车规级AI芯片地平线征途2,实现了中国车规级AI芯片量产零的突破。
在完成了0到1的技术部署之后,更重要的是1到N的商业价值共探,自动驾驶商业量产的“长跑”也开始进入冲刺阶段。
技术能力是底座,但是商业量产的那个突破点却有偶然性。正如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所说,“我们管千百个变化不定的原因的无限运作叫做命运。”“就像天空中飘过一片云,你不知道它会在哪个点下雨,但你知道一定会下雨。”地平线生态发展与战略规划副总裁李星宇这样形容自动驾驶要实现商业量产的那种偶然性和必然性。
在高算力瓶颈之外,算力浪费、生态缺乏以及数据风险,是当前国内智能驾驶解决方案面临的三大主要问题。而要迈向全面商业化量产之路,必须快速补上每一环。
整车智能芯片时代来临
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博士在发布会现场
地平线此次发布的首款全场景整车智能中央计算芯片征程5兼具大算力和高性能,单颗芯片AI算力最高可达TOPS,支持16路摄像头感知计算,毫秒必争高效协同,能够支持自动驾驶所需要的多传感器融合、预测和规划控制等需求。
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博士指出,中国汽车市场突然成了全球创新的焦点。如今,世界顶级芯片企业最新的自动驾驶芯片量产的首发不是在日本车或者德国车上,而是在中国的自主品牌车上。在他看来,智能汽车是堪比计算机诞生的一个史诗级别的创新,它将推动一系列的关键技术变革——包括芯片、操作系统、传感器、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算法以及整个软件生态,并延展到智能汽车之外的泛机器人领域,迎来“无处不在的机器人的时代”。
而作为“数字发动机”的芯片无疑是背后关键的底层技术。从去年开始的汽车芯片缺货潮令全球车企陷入减产甚至停产困局,福特、丰田等国际大厂以及国内车企的产线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一芯难求”成为汽车产业链之痛,也开始引发从车企开始的供应链层面合作模式等多方面的调整重塑。地平线对此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解决汽车芯片缺货的终极解决方案——走向中央计算机架构,也就是说,通过一颗芯片完成所有的事,这是汽车迈向智能化的架构变革趋势,也将从根本上解决汽车缺芯的问题。
对此,李星宇向集微网解释,整个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演变,从过去的分布式计算架构,到现在比较热门的域控制器,再到特斯拉引领的中央计算平台,这背后的逻辑是计算持续不断的集中化。带来的优势之一就是大幅度减少了单车使用芯片的种类和数量。“当前的汽车芯片缺货,表面看是有一些偶发的因素,但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现在汽车往往需要使用超过颗的各类大小芯片,其供应链管理难度天然存在。而计算集中化之后,大大减少了供应链管理的难度,且有利于避免使用不同的软件基于不同的芯片构架进行封闭开发,提升了整体性能的同时也大幅度提升了整车开发效率。”
因而,整车智能芯片的发展对于整个汽车产业链具有多重意义。此次,地平线还发布了基于征程5打造的全场景整车智能解决方案和全场景整车智能计算平台,并公布开放开源战略,携手产业链合作伙伴共赴整车智能时代。在现场,地平线还公布了征程5首发意向合作伙伴,包括上汽集团、长城汽车、江汽集团、理想、长安汽车、比亚迪、哪吒汽车和岚图汽车等。
此外,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