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每天让孩子不停的学习、刷题大量的做重复的练习题而忽视了其他方面,对孩子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孩子现在学习的有可能在他长大后这些知识就落伍了,我们需要培养孩子的是学习能力,面对一个新的知识如何能快速的掌握,而不是仅仅要大量的重复同一件事情。
从小学开始,我们总是会听到家长和老师画饼般的说到,考上大学就好了……进个好公司就好了……似乎在短跑赛道旁声嘶力竭加油鼓劲的啦啦队们,鼓舞着你朝着最近的目标发起冲刺。
但之后呢?
看过马拉松的人都知道,起跑的时候是很拥挤的,但是当1/4赛程过去之后,选手们彼此的距离就拉开了,在起跑时占得的那一点便宜到这时早就荡然无存了。
很多家长都在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想方设法让孩子在起跑线上尽可能地抢位子。
但其实,成功的道路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拥挤,在人生的马拉松长路上,有人半途上坚持不住停了下来,有人直接退出比赛,绝大部分人跑不到一半就主动退下来了。
到后来,剩下的少数人不是愁竞争对手太多,而是发愁怎样找一个同伴陪自己一同跑下去。
人生不是百米冲刺,更像一场马拉松比赛,获胜的关键不在于瞬间的爆发,而是在于途中的坚持。
纵有千万个放弃的理由,也要给自己找一个坚持下去的理由。
学习同样如此,他不是短跑,而是人生的长跑,坚持不懈才能跑到最后。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全中国家长都人人皆知,从怀孕开始就各种的焦虑,甚至从孩子2岁、3岁开始就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班,每天家长和孩子不是在培训班就是在培训班的路上,还有家庭为了一个孩子全家齐上阵,就怕孩子一不小心落后了追赶不上,可是这么做方法对吗?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小区里里面同样大的孩子在一起家长会比较,别人家孩子1岁就能走路了,2岁就能背唐诗了,背三字经了,会做算术题了,会读英语了,可看看自己家孩子怎么什么都不会呢?说话都说不利索,这可不行,可不能让孩子落后,回家赶紧教孩子,别人会的自己家孩子也得会,实际上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发展的规律,有的说话早,有的走路早,不要刻意的去比较,也不要逼迫孩子去学习,或者用负面的语言打击孩子。
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未来,很多的孩子从小就学习各种才艺舞蹈、钢琴、画画、跆拳道、轮滑、各种乐器,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学了,自己家孩子也不管有没有天赋也一窝蜂的报名学习,最终是耗费大量的时间、金钱,还让孩子失去了童年,如果真的想学习没有必要报太多,挑1-2项孩子喜欢的去学习培养。首先,孩子自己喜欢他才愿意学,其次是不管学习什么,学完后课后都少不了练习,不断的练习才能越来越优秀,如果报的项目太多,光学完没时间练习也不会有太好的效果。
更需要培养的是学习能力
孩子上了小学以后压力会更大,学校的学习任务、课外辅导班、才艺班,基本上一周七天都没有休息时间,写不完的作业、刷不完的练习题,让孩子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孩子除了学习以外其他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