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过自学一个技能的经历吗?为了学习这个新的技能,我们到处查资料,买各种东西……可是为什么,我们自学到后来还是很难突破瓶颈、达到一个高水平?
通常的学习过程
在了解自学的问题之前,我们先要知道正常的学习过程是怎样的。一般来说,我们的自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了解自己的目的。在学习开始之前,我们先要知道自己的目的。譬如说,如果想学Python,目的可能就是会编程、会用Python处理表格等。只有了解了自己的目的,才能更有动力地去学习。
第二步:购买必要的装备。学每一个技能,都需要必要的装备或资料。这个过程在运动类技能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这一过程看似难度低,但其实也是学习的一个门槛。很多人在买完东西之后会产生“买了=会了”这样的感觉,从而放弃了学习。如果在买完装备之后仍然有学习的热情,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跨过学习的第一个门槛了。
第三步:获得指导。无论学什么技能,我们都需要获得指导。这个指导可以来自书籍、网络,也可以来自教练、导师等。这也是促进我们从0到1的关键步骤。
第四步:不断练习。学会了一个技能的基本方法之后,就要开始不断地练习了,通过练习,可以让原本很生疏的技能变得熟悉、自然。
经过了这四步之后,我们基本上就可以学会一个新的技能了。但这仅仅可以学会,并无法使我们精通这个技能。
出现的问题
如果你曾经自学过某样东西,你一定会发现:达到一定水平后,很难再进步了。还是用编程这件事来说,我们很容易就学会了一些小的程序或者某个固定的方法,但是如果让我们自己设计程序呢?很难。
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就在学习的第四步:不断练习。
很多人练习的过程只是不断重复,在《刻意练习》中,也将这样的练习称为天真的练习。
天真的练习是指:不断重复做某件事情,并希望通过重复来提高水平。然而,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
不断地重复只是在不断地巩固我们已经学会的东西,重复再多次,我们依旧还是只会这么多。天真的练习并没有触及到那些我们不会的内容,既然不去学那些我们不会的,那水平还怎么提高呢?
既然天真的练习是不利于学习的,那我们如何正确地练习呢?
正确的提高方法
在《刻意练习》中,提供了一个新的练习方法:有目的的练习。从字面意思能看出,这种练习方法有别于天真的练习,它是有目的的而不是盲目的。有目的的练习可以从四个方面做起。
定义明确的目标明确的目标是判断练习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只有针对每一次练习制定目标,然后在练习的过程中朝目标靠近,才能达到练习的效果。
这个目标越具体越好,最好是能直观看出有没有达成。比如说,“坚持跑2公里”就比“提高长跑能力”更直观具体。
保持专注每一次练习都要保持专注,用自己的全力去达成目标。如果仅仅抱着“完成任务”的想法去练习,那么永远也无法知道自己的能力究竟到了什么程度。
有反馈每一次练习结束后,我们要及时了解自己的问题,也就是反馈。只有了解了不足,我们才能在下一次练习的时候予以改进。
反馈可以来自其他人,但更多情况下还是来自自己。对于知识类学习,我们可以与答案对比进而发现自己的不足;对于运动类,可以观看优秀运动员的视频来找到自己动作中的问题。
敢于接受挑战练习到了一定程度之后,我们要敢于挑战更难的东西,而不是一直停留在原地,一直重复那些已经会的。只有接受挑战,我们才可以不断拔高自己的能力。
结语
我们常常会信奉“一万个小时”定律,觉得只要花的时间多,就不怕不成功。但是《刻意练习》告诉我们,有目的的练习远比时间更重要。
有目的的练习,就是一个不断练习不断反馈的过程。但是,练习与反馈这二者缺一不可。唯有正确的练习加上及时的反馈,我们才能让练习发挥更大的作用,让我们学习的过程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