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是汉坤正青春的第25期。
今年是香港回归25周年,我们汉坤的香港办公室也在“一体化”的道路上更进一步。这一期,我们也邀请到了一位base香港的同学,聊一聊关于大家好奇的「在汉坤做一名香港律师是怎样的体验」。欢迎来到邝秉勋同学的正青春分享~
大家好!我是来自汉坤香港办公室交易十组的邝秉勋。在今年十一月份的时候,汉坤香港分所与其香港联营律师事务所经中国香港律师会批准正式合并,成为汉坤在香港设立的一家本地律师事务所。适逢汉坤大家庭出现这般美事的时侯,很高兴收到邀请在「汉坤正青春」栏目和大家分享我作为交易律师的一些点滴。
1.一名「年轻」律师的肖像
说来惭愧,这个栏目旨在展现年轻律师的生活,但其实我并不算“年轻”,法律已经是我第三个跨专业的范畴了。
与其他香港办公室的优秀伙伴不同,我的本科是经济及金融,大学三年学的都是方程式、数理和统计学,写过的英文字数量可能没有法学专业同学的一半多。毕业以后也没有从事本专业,而是在香港*府做公共行*的工作。后来上法学院的日子都是白天工作晚上念书,为不打扰家人,到二十四小时快餐店念到凌晨四点也是常有的事(想知道到底是什么体验的同学可以参考由郭富城主演的电影《麦路人》,非常推荐)。
我开始当实习律师的时候,常常会被问到这些经历对我做交易律师有什么好处,感受最深的就是经济学系训练出来对财务报表和数字敏感程度、公共行*人员对细节一丝不苟的态度,以及如何以最少睡眠时间获得最大效益(笑)。
最近几年愈来愈多本科并非法律的同学也投身这个行业(香港一般戏称「跳火坑」),个人感觉这样多了人生历炼,对处理工作和客户管理也有很大的帮助(虽然有时会被办公室的同学说有代沟,笑)。
2.在汉坤当香港律师的体验
由于内地法律和香港法律存在差异,常常要花点时间跟内地同事或客户解释两地法律的差异之处。例如内地商业协议中常见有关违约罚则的条文,在香港法律的角度未必可以执行;或者是在境内上市有些披露的要求,在香港又是另一回事。一开始接触时也是颇新鲜的,久而久之也增进我对不同地区法律法规的理解。
另外是语文的运用,以往在法学院念书或在本地律所工作主要的书面语言是英文,但来汉坤以后写中文的机会大大增加了,尤其是以往很少接触的英语法律术语,要翻译成中文还是要多加苦功,也大大提升我中文打字的手速,也是收获之一。
3.从「过度燃烧」到「可持续燃烧」
小时候看电视剧,在香港当律师好像都是早上喝咖啡,晚上喝酒(小编注:即打工人的「早C晚A」),真的当上律师以后才知道一切都是美丽的误会(哭)。尤其是交易律师,常常会经历到瞬息万变的商业决策过程(闭上眼,能想起上一次客户在晚上八点钟要求明早提交文件的那一天,还有被鸽掉的朋友面上那个表情),很容易被榨干热诚(又称burn-out)。
所以,在工作之余保持生活趣味也是很重要的。以下是我几个关于「可持续」的小心得:
1:音乐
根据研究,当听到自己喜欢的音乐时,大脑释放的多巴胺可以减轻压力和焦虑,而歌词比较少的音乐会更少地削弱注意力。所以在不影响日常与同事沟通和接电话(建议先把办公室电话转播到手机)的情况下,听音乐有助提升效率。我自己偏好是编曲结构比较简单的蓝调音乐、比较抒情的欧美摇滚乐及经典的爵士乐专辑,一按下去整个专辑收听,可以减少自行选歌浪费时间。无论是尽职调查苦战时听摇滚乐鞭策一下自己,还是下班路上听听万能青年旅店(这是我近十年最喜欢的中国乐团,没有之一)抚平愁绪,音乐总是能对我的工作生活起到“调味”作用。
2:运动
很多同学已经在专栏里分享锻炼的重要性了。我喜欢长跑,因为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去(减少鸽别人的机会)、跑前准备功夫无需太多,而且路跑时也可以听音乐或者是想想事情。就算真的有突发的工作,可以在路旁停下来,透过AppleWatch和电话简单处理。此外,香港办公室的伙伴们都喜欢午饭或下班时间去附近的健身房锻炼,也是个很好的选择。
3:培养生活兴趣
每个律师在周末工余时也可以放慢脚步,花时间在自己感兴趣的事,累积生活的体验,才能称得上是过生活。有的朋友喜欢瑜伽,有的喜欢冥想,有的喜欢阅读,有的喜欢做菜。我喜欢弹吉他,虽然不是什么专业吉他手,一个星期能和这位“老朋友”相处一两小时已是幸运。
但无论如何,周末做感兴趣的事,抖擞精神,才可以迎接下一周的挑战。
林语堂说,人生世上,他的问题不是拿什么做目的,或怎样去实现这目的,而是怎样去应付此生,怎样消遣这五六十年天赋给他的光阴。最后,希望各位同学也能过自己喜欢的人生!
汉坤·
正青春
《汉坤·正青春》栏目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是青年律师们发声的阵地。我们呼唤更多律界萌新释放自己的声音,传递自己的青年力量。欢迎通过留言、投稿等方式加入我们,分享您的问题与见解,传播知识与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