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历甲午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阳历8月1日,日*进攻朝鲜平壤,光绪皇帝正式下诏对日宣战。这场战争至关重要,堪称是国运所系。如果清*能守住平壤,整个战局就会逆转。因为这个时候日本挑战中国没有十足的信心,国内统治集团也存在分歧,如果战事受挫,日*自己就会乱了阵脚。后来历史证明,别说清*长期固守,他只要能守住平壤两三天,日*就会溃败。
平壤城内有清*13,人,粮食和弹药都十分充足。作为防守的这一方他有坚固高大的城墙做依托。相反,日*他要进攻就很乏力,粮食不足,弹药也不足,日*的困难要比清*大很多。清*的总指挥叫叶志超,此人一开始就不想来朝对日作战,但在李鸿章的要求下,他不得不来到朝鲜对日进行作战,叶志超本就无心恋战,在战前会议,叶志超表示,我们不如弃城逃跑,但另一位将*名叫左宝贵坚决反对,说到朝廷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此时正是报效朝廷的时候,怎能弃城逃跑?此时叶志超不再作声。
叶志超果然在第一天的战斗中日*死伤惨重,牺牲远远大于清*。但是清*方面阵亡了一员大将,总兵左宝贵。为此主帅叶志超吓破了胆,其他将领的抵抗意志也不强,打了整整一天,晚上天黑了,不能再打了,看不着了,晚上主帅叶志超再次开会,重提逃跑建议,由于左宝贵已死,无人再反对叶志超逃跑建议。
左宝贵这时候正好下起了大雨,日*连生火做饭都生不着火,在萧萧秋雨中饥寒交迫,找块干燥的地方睡觉都不可得。相反,城里面清*他有房子,它可以做饭,可以睡觉,那么日*将领在帐篷里边开会研究形势,前线主官一致表示伤亡惨重,平壤城防坚固,再加上自己弹药不足,建议撤出战斗,为此,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最后形成了这么一个结果,就是勉强同意再打一天,如果还不行的话咱就撤。谁也没有想到,就在此时,清*突然打开了平壤的城门,狂奔突围,见此情形,日*将领立即结束会议,各级将领带队堵截追击。原来,腐败透顶的清*将领根本无心坚持抵抗,他决定弃城逃跑,要跑你挑个好天,下大雨往哪跑啊,当时的景象惨绝人寰,清*像没头苍蝇一样,在漆黑的雨夜中狂奔,遇到日*阻击,立即掉头折返,后面的清*分不清是敌是友,枪炮齐发,互相践踏。当时的景象真的是哭爹喊娘,*哭神嚎。清*死伤惨重,侥幸不死的残兵败将由叶志超带头一路狂奔五百里,一口气跑到中国境内,平壤战役仅仅打了一天一夜,就以清*的彻底失败而宣告结束。日*拿下了平壤城,粮食弹药堆积如山。自此清*不得不跟日本在海上进行决战。后来甲午战争清*惨败,丧权辱国,割地赔款,清*府彻底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如果当时叶志超不弃城狂奔里的话,或许就没有后来的战争,但历史没有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