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跑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当我们疯狂追求时间管理的时候,我们到底陷
TUhjnbcbe - 2023/8/10 23:14:00

你好啊!我是戴叔。

现如今的社会节奏越来越快,信息爆炸式地井喷,许多年轻人都特别容易陷入知识焦虑。

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金钱来学习高效的时间管理方法,学习如何把24小时“变成”48小时,学习如何见缝插针地利用碎片化时间,让自己更加具有充实感、成效感。

但是,令人遗憾甚至沮丧的是,只有少之又少的人能够坚持并且做到自己的时间管理规划。

这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中,很少有人深入了解到底是什么让自己坚持下去,又是什么让自己彻底放弃。

其实,关键在于我们进入了一个时间管理的误区:时间管理并不是让我们做更多的事,真正的时间管理其实是精力管理。

一、为什么说我们进入了时间管理的误区?

诚然,如何24小时变48小时,高效地活出自己的人生的确很重要,系统科学的方法引导与规划,肯定比我们自己像无头苍蝇乱转强。

但是再科学地转,也是需要精力,如果忽略了这一点,想要做到长期坚持、逐步提升的自律,几乎是不可能。

为什么我们制定的计划永远是执行了不到1周就中断,然后陷入苦闷——低潮——反思——重新做计划——兴奋——放弃——继续苦闷的无限循环中。

这并不是说我们所采用的时间管理方法就不科学、不详实,真正的原因就在于:再高效的时间管理也无法确保我们有足够的精力处理每一件事。

精力,而非时间,是高效表现的基础。

在这个知识焦虑、对成长有着极其渴求的年代,特别是二十出头、对未来异常迷茫的年轻人来说,太渴望成功了。

很多人脑子里想的是:“要努力努力再努力”,“比你牛逼的人比你更努力,你还有什么资格谈休息”......

好像休息就是一种对人生的浪费,对青春的极大罪过。

我们要见缝插针地利用碎片时间学习,而不是休息和恢复。

更为关键的是,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忽略了随着时间移逝,我们年龄不断增长,不可避免的衰老也在严重的内耗我们的精力。

因此,学习时间管理并没有错,错的是我们缺少一个前置条件——高效的精力管理——而这,才是绝大多数人本能忽视或者根本不清楚的关键。

二、精力管理到底管理的是什么?

1、体能精力

通常,我们都把白领工作视为脑力劳动,似乎不需要特别多的体能,但抛开很多白领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现状外,懒得运动进而肥胖臃肿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态了。

精力管理第一要务就是管理好自己的体能。

具体来说,就是在我们的呼吸、饮食、睡眠和日常工作中的间歇性恢复中寻求平衡。

此外,为了追求最大化的体能精力训练和管理,我们还应适当地进行锻炼等。

一周约3-5次,每次20-30分钟的有氧或无氧训练,能够使身体承担更多的压力,并且更加高效地恢复。

运动

2、情感精力

我们面对一个人、一件事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状态,即是我们对于情感精力的掌控,如喜悦、愤怒、悲伤等。

当我们身为一个团队管理者或者家庭的一份子,总是面露愤怒、压抑等负面情感,对于团队和家庭必然会造成长远而难以恢复的负面效果。

此外,失恋、亲人的离去、家庭离异、朋友的背叛、考试失利都是情感风暴。

当我们在情感精力方面掌控得更好的时候,有助于我们更快地从消极情绪中走出来。

与体能精力一样,情感精力也是需要我们刻意练习的。

所有能给予你享受和满足、安全感的活动,都可以拿来用作恢复情感精力。

比如独处、唱歌、瑜伽、看书等。当然,也有的人喜欢利用玩电脑和刷手机来进行恢复。

但是要注意把握一个度,长时间地沉浸在电脑和手机上,就好比体能精力里面的过度饮食一样,会带来一种更加负面的效果。

3、思维精力

简单来说,思维精力就是要保持专注和乐观。

专注就是在任何时候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而乐观,则是我们面对一件事的时候,能够积极面对、努力解决的心态。

思维精力最大的好处在于能够使我们投入一件工作或学习时,保持一定的效率。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呼吁停止“无效的努力”。

很多时候我们看起来很努力,天天加班,天天看书,但是实际上却并没有什么用。原因即在于此。

这种努力都是表象上的努力,要么做给别人(上司、同事)看的,要么是做给自己看的(用这种努力作为借口,感动自己的同时也让自己可以“了无遗憾”——我努力了,但是没有天分。)

4、意志精力

可以说,意志精力是凌驾于体能、情感、思维精力之上的独特力量。

用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就能轻易解释意志精力的重要性。

我国著名革命烈士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确保全体潜伏人员的安全和攻击任务的完成,他在火焰蔓延至全身的时候放弃自救,咬紧牙关,任凭烈火烧焦头发和皮肉,坚持30多分钟,直至壮烈牺牲。

这两年网上有些人黑历史英雄,他们不能理解为什么邱少云同志能够在烈火焚身的时候还能咬紧牙关、一声不吭,是因为他们不明白意志在人心中到底有多重要!

通俗来说,意志就是你的人生愿景,你的终极目标。

就拿健身这件事来说,我们日益肥胖臃肿的身躯告诉了我们需要锻炼——体能层面,我们对自己每天好吃懒惰的样子充满了憎恶——情感层面,我们对健身能够让自己塑性、重回健康有着基本的认知——思维层面。

我们知道了这么多为什么还是没有坚持下去?

关键在意志——缺乏具体、明确的目标和愿景。

没有清晰的人生目标和愿景,我们只能得过且过的生活。

我们每天除了工作不知道到底要干什么?或者我们追求的太多,既想学英语,又想学手绘,还要学习理财,又不能忘记健身等等,最后结果就是一事无成。

尼采:知晓生命的意义,方能忍耐一切。

有的时候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新闻,一个得了癌症的病人放弃了化疗等手段,出去旅游,转了一圈回来检查的结果竟然是好转了!

虽然这是少数情况,但这样的结果不可不归功于强烈“活下去”的愿景,同时利用旅游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

在意志精力的带领下,体能精力、情感精力、思维精力都得到了充足的恢复。这不是一种玄学的存在,而是面对逆境时一种特殊的对抗力量!

三、我们怎么进行精力管理训练?

1、明确目标

前面,我们已经说了意志精力的重要性。只有当我们明确了人生目标和愿景,我们对于行动才会更有决心和信心。

我们时常打乱甚至放弃自己的计划,就在于我们对目标还不够坚定。

首先要做的,就是深层次的挖掘自己的人生目标。

这种目标必须是符合我们人生价值观的目标,比如我们想做一个诚实的人,但我们现实中又经常虚与委蛇、阿谀奉承。

言行不一最后导致的就是计划和目标的流产。

举个例子。

你的梦想是当一名外交官。这个梦想不可谓不远大,太缺乏可操作性。

正确的目标应该是把大目标拆解成小目标,比如先把英语学到什么程度,了解自己想去的国家的文化,成为一名外交官需要什么途径等。

这些小目标通常比较有可操作性,你能知道自己在什么样的节点该做什么样的事、完成什么样的任务。

通过一段一段米的短跑,拼接成我们人生的长跑。

2、正视现实

每个人对于自我欺骗都拥有无限可能。

如果不能吹散迷雾、擦亮镜子,诚实地看待自己,改变便无从谈起。

“我是谁”自古以来都是一个非常高深、难以捉摸的哲学命题。

当我们认定一种观点的时候,理所当然得认为那就是“事实”。

可往往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包括我们对自己的评价。

也许我们把自己看作诚实、善良、温和的人,可是我们的同事、领导并非这么看待我们。

直面这种差距也许很难接受,但却是我们必须经历的阶段。

只有相对客观的评价自己、认识自己,我们才知道短板到底在哪里,才能正确得追求更加精准的目标。

3、付诸行动

绝大多数人,几乎是忽略了前面两步,而直接采取了行动。

为什么自律这么难?因为它无时不刻地在耗费我们的精力,而我们又不懂得如何补充。

那怎么才能让自律变得不难?0损耗精力——让自律的主动式行为变成习惯的自发式行为。

掌控精力,就是掌控人生。

希望你我的人生,都能由自己掌控。

1
查看完整版本: 当我们疯狂追求时间管理的时候,我们到底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