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设生活化生态德育课程。
以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为中心,以班级教育委员会和全员育人导师制为抓手,通过思想品德知行评价课程、学科德育渗透课程、主题班会课程、主题活动课程、行为习惯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倾听自我课程、“读心”课程、仪式课程、节日课程等十大课程构建完整的德育体系,对学生加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2)建设美丽语言课程。
开设语文课本剧课程、英语短剧课程、演讲与口才课程、阅读课程,成立学校“耕道”校报编辑部和班报编辑部,开展励志读书节,提升学生感悟作品、运用语言的能力,用以指导学生人生。
3、建设阳光体育课程。
以“足球进课堂和乒乓球进课堂”为契机,开设篮球、田径、跳绳、踢毽子、健美操等体育类课程,把社团作为活动基地,通过乒乓球班级对抗赛,冬季长跑比赛,春季运动会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享受阳光的温暖,享受运动的快乐,让运动给学生带来快乐、带来健康,使学生有专项发展.
4、建设灵感艺术课程
艺术教育既可以传承人类文明,提升小学生的审美素质和艺术品质,更能够塑造小学生的健康人格,发展文化素养、身心健康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都有深远的意义。学校以每年一届的艺术节为载体,开设舞蹈、合唱、儿童画、书法、剪纸、民族打击乐等课程。建设相应社团,培养学生的爱美情操,发挥他们的艺术潜能,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
5、开设科技创新课程
从学生兴趣出发、从学校实际出发,成立“信息科技、电脑爱好者、航模、虚拟机器人”等科技活动社团,开发多种类型的科技综合实践类活动课程。坚持“亲历实践,深度探究”原则,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