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足为备战12强赛剩余两场对阵阿曼和沙特的荣誉之战,已于3月3日在海口集结开始了训练备战。
这两场比赛对于中国男足来说已经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在中国男足脸都不要的输掉对阵越南的比赛后,连理论上的出线可能性都不存在,所以两场比赛只能为了荣誉而战。足协也给出了两场比赛的目标,就是2场比赛不允许崩盘,足协这个目标可谓“高屋建瓴”,也可谓十分油滑。
不崩盘就注定了这不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比赛,足协的目标首先就设定为输球。所谓不崩盘的通常理解就是不能输得太多,但是“太多”就很难界定,或许对足协来说2、3个球很正常,4、5个球也算情理之中,5个球以上才叫崩盘。所以这两场比赛按照常规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男足还是有能力完成足协制定的目标。这样足协和中国男足们就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荣誉之战的战果,陈戌源也就心安理得地继续着自己的主席之位。
当然我说的是常规的发展,对于中国男足来说,很多情况下不能用常规的思维来考虑。就比如说本次的备战训练,中国男足在海口的首堂训练课上,进行了高强度的技术训练和小范围的分组对抗,时间累计超过90分钟,这些吃着海参的国脚们就纷纷喊累,觉得训练强度太大。
这已经不是中国男足的国脚们第一次喊累。在李铁时期,李铁因自己跑不死的专长,所以在训练中是把国脚们当长跑运动员来训练,当然这也是为了国脚们更好的体能储备,在每次训练后必有国脚向媒体抱怨,训练强度太大,第二天的比赛必有部分球员因“伤病”告假。
甚至在本次海口的集训中,有国脚直接向媒体炮轰表示:“他们很疲惫,拼不动了,从技战术角度来讲,国脚们觉得比赛没有太大意义。”
国脚如此的状态,我想一方面这帮孙子确实缺练,一群在俱乐部拿着百万、千万工资的老爷们,甚至于都可以把钞票甩到教练的脸上,谁还敢轻易的动这些所谓的优质球员,在“金元”的足球时代,只有失业的教练,没见有失业的球员,各俱乐部对于像一坨便便一样的球员都能品出滋味。我们从李磊加盟瑞超草蜢之后的感受就能观测到,国内球员的训练是有多么懒散,多么的养尊处优。
李磊加盟草蜢后,直言训练强度比国内大很多,教练要求也高,要求他进攻能插上,防守能够第一时间逼抢;这或许还不能更直观地证明训练质量,李磊在第一场热身赛和首场正赛后,就感慨:热身赛上半场还能跟上节奏,但半场后就基本跟着对方节奏走;正赛更是勉强能够跟上。李磊可以算是国内顶级的能跑球员,每场基本10公里多的数据,到瑞超这样一个欧洲低级别联赛他都如此感受,可见国内的训练质量,球员对自己的要求有多懒散。
另一方面,中国男足们不只是身体的颓废,更多的是精神的残废。中国女足何以成为女足,就是因为他们有精气神,有女足精神,所以才能面对日、韩技战术水平、个人能力都不占优的情况下,拼出了亚洲杯的冠*。女足可以舍身堵枪眼,就像王晓雪赛后讲到的:你打我哪儿都行,就是别往门里打。这就是女足精神。而男足之前的张成栋,张躲躲还历历在目;对阵越南又有吴曦,吴缩头;还有每场比赛必出现的眼神防守,和回传守门员。这就是精神上的差距。
其实说国脚们对自己要求不高,也不是完全正确,至少他们对自己的工资要求是高的,限薪之后的税前万都觉得低,广州恒大只有寥寥三名老队员留队,就是最好的证明,他们对自己要求有多高;他们对自己的估计也是高的,觉得自己基本具备了欧洲五大联赛的资本,降薪之后,很多球员幻想着如韩国球员前往东南亚豪门踢球,能够拿个千万的高薪,不过实话讲,东南亚有豪门、也有土豪,但是土豪们用中国球员怕是丢不起这个人。
之前有很多球员抱怨自己得不到球迷、得不到老板、得不到行业、市场的尊重。我之前的文章就讲过,想要尊重首先要自重,要不然只能当条狗,让人呼来喝去。只能拉什么,吃什么。
#国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