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国家队选手征战芝加哥马拉松赛,是最近跑圈最热的话题。尤其是当35岁的董国建以2小时08分53秒获得第10位,成功达标布达佩斯世锦赛新标时,众多跑友和业内人士都赞叹道:“姜还是老的辣!”
??但董国建的老当益壮,却更凸显当下中国马拉松遭遇瓶颈的尴尬局面——在竞技领域,我们离最想追赶的日本马拉松,差距并没有缩小。记者和业内资深的教练、运动员聊了聊,从中得到了答案。
中国马拉松迄今最好的时代
??中国马拉松对标日本、学习日本,是不争的事实。相比那些“为跑而生”的非洲选手,看起来和我们并无二致的日本选手,却始终能在世界舞台上有一席之地,确有可取之处。
?一位带过国字号队伍的中长跑教练告诉记者,中国马拉松这些年一直在取经和成长,大环境确实越来越好,而这对中国选手的竞技成绩提升,确有一定的帮助的。
?首先各地城市马拉松赛事不断涌现,已经达到上千场的规模,虽然良莠不齐,专业化程度不一,但确实带动了一波全民路跑的热潮。
?如今,马拉松选手在跑友圈里被奉为“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