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跑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教育自己和检验自
TUhjnbcbe - 2023/10/13 18:00:00

文/馨月

对于父母来说,孩子是上天赐给我们的天使,孩子是我们曾经的自己,孩子不仅是被教育者,而且也是教育者,面对孩子,就是面对着我们的良心。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对待我们时,那无私的忘我精神和那样彻底的信任,让我们变得更柔和与智慧,也让我们变得更勇敢与坚强。

教学相长,孩子让我们能从思想上更清晰地了解我们自己,助力我们学会爱自己,相信自己,有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样,我们就更有能力,用实际行动去真正地爱我们的孩子,爱我们的家。如此,亲子关系良性循环,家庭也会更和谐幸福。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讲:“生孩子,就是把我们的心分割了一部分.....婴儿作为你身体的一部分开始呼吸了,睁开眼睛面向世界了,从此时起,你就应承担巨大的责任:每一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在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父母的一举一动都在教育、影响着孩子

生活中,有些母亲在孩子还未出生时,为了让孩子将来成长为一个有出息的人,严格实行胎教,这时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还都非常注意。可当孩子出生后,却有意无意间不大在意了。这方面,孟子的母亲就做得极好。

司马光的《温公家范》里有这样一个关于孟母的故事:有一天,孟子看见邻居家正在杀猪,就问母亲:“邻家杀猪干什么?”孟母开玩笑似地随口答道:“杀给你吃。”要说呢,这算是生活中很平常的两句母子对话了,可孟母话刚出口自己心里就懊悔起来:孩子还未出生之时,一切为了孩子好,自己谨言慎行,可如今在孩子还很小,不太懂事的时候,自己怎么能这样信口开河,欺骗他呢?为了挽回即将可能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后果,孟母就真的去买了猪肉,回来做给孟子吃了,以示言而有信。

孟母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孟母三迁”的故事我们也都知道。她不仅将孟子培养成才,而且还是不以牺牲孩子的性格和谐、人格健康为代价,孟子还很长寿,活到84岁。

这原因就在于孟母自觉地不断自我教育,并继而很好的影响着孟子。

正如马卡连柯(前苏联杰出的教育家、作家)所说的:“你们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是在教育着儿童。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侯,都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衣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其他的人,你们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么读报……,所有这些对儿童都有很大的意义。你们态度神色上的一切转变,无形中都会影响到儿童,不过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敬,父母对自己一举一动的检点。这是首要的和基本的教育方法。”

教育就是从善如流

“在一个家庭里,只有父亲能教育自己时,在那里才能产生孩子的自我教育。”(瓦.阿.苏霍姆林斯基)

曾国藩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他在对后代的教育中,把读书当成了最重要的事,他自己呢,直至晚年依然做到“无一日不读书”。他一边给孩子们说做人处世之道,强调进德、修业。他一边也给自己立了十二条规矩,即非常著名的曾国藩修身养性,每天必做的“日课十二条”,而且自从写下这十二条,往后余生,他几乎是很完美地做到了,自从写下这十二条,他的“吾日三省吾身”,已变成了一种生活习惯,已内化于心。

曾国藩的后代很优秀,这和他能做到并做好自我教育是完全分不开的。教育就是从善如流,父亲如此做时,孩子自然也如此做。

“风物长宜放眼量”,人的成长并不是一场短跑竞赛,而是一场持久的长跑。“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比人的个性更为复杂、更丰富的了……小孩子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注重孩子知识获得的同时,应着力培养并逐渐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进德修业,立德树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教育自己和检验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