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见习记者王媛
6月25日,湖北省高考成绩揭晓。武汉一中高三(6)班共47名学生,全班学生首选科目均为历史,再选科目为*治、地理,高考成绩分以上4人,分以上5人,班级平均分分。艺术生中分以上有3人,分以上有5人。
英语小达人高考英语分,曾斩获英国名校offer
“咱们六班曾在高三期间不止一次被各科任老师评为‘最努力的班级’。”班主任史彦雍说,班级的高考成绩不仅总体优秀,更有学生出类拔萃,“张希雅考了分,杨晨玥是分,田海伦同学高考总分分,英语科目取得了分的成绩”。
史彦雍介绍,田海伦在高考前已经拿到了卡迪夫大学(CardiffUniversity)和纽卡斯尔大学(NewcastleUniversity)的offer,雅思成绩为8.5分,是班上的英语小达人。高中阶段,田海伦担任了江汉区年英语文化节的主持人,在年首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全国总决赛中获亚*。
“长期的英语‘听说读写’积累造就了我这么一个‘双语女孩’。”田海伦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她从小就幸运地生活在“双语环境”之中,养成了阅读英语原版书籍、聆听英文歌曲、观看原版英语影视作品、大量参加英语演讲比赛的习惯。
对于高考英语的学习经验,她表示,在此基础上,只要掌握好相关应试技巧、不犯轻敌一类的低级错误,拿高分其实不难。“尽其所能地给自己塑造学习语言的环境,摒弃‘填鸭式’语言学习模式,开启‘耳濡目染式’语言模式。”田海伦说。
高中三年,田海伦连续三次蝉联蝉联学校运动会女子米赛跑年级第一名,自称是有米跑天分的人。“很喜欢m跑下来的成就感,是一种在紧张学习备考之余的绝佳放松方式,高考乃至人生何尝不是一场长跑呢?”她说,m这项运动可以很好地锻炼耐力、毅力,能为学习生活培养精神支柱。
地理课上,学生互出高考“仿真题”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高考知识点,体会命题人的出题思路,高三(六)班的地理课上,学生之间互出高考“仿真题”,班级之间互相点评试题,成为了该班的特色学习方式。
史彦雍担任班级地理课教师,她介绍,学生从高二开始便在课余时间阅读《国家地理杂志》,对于杂志中讲述的自然地理现象,结合课内学到的知识点,由小组进行讨论,再按照高考的出题模式,每个小组出一套“仿真题”,共包含3组选择题,试卷出完后接着由同学之间相互审题、相互完善,班级之间也会互相点评探讨。
“孩子们出的试题图文并茂,素材丰富,细心的孩子还会把示意图也一并标出来。”史彦雍说,出题只是第一步,学生还要设置选项障碍,提供试题的参考答案,评判一套好试题的标准还有专业性是否强,选项的“陷阱”多不多。
“通过出题的形式,得以从出题人的高度、角度看待地理题目,揣测出题人的各种‘小心机’、‘小心思’,充分锻炼自己对材料的阅读与信息提取能力,充分考察自己对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田海伦回忆起一次以“粮食安全与农村发展”为主题的地理课时说,虽然过程与纯粹的刷题相比更困难、更磨人一些,但看到自己的成果后被同学老师们探讨琢磨,成就感十足。
一天一次时事研讨,一周一次双语演讲
作为历史类班级的班主任,史彦雍认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十分关键,于是她在班级开设了“四方馆”,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每天中和傍晚,她引导学生看新闻,进行时事研讨,班级每周开展一次双语演讲课,请书法协会书法家上书法课,在图书馆开展阅读课,每月举行读书分享会,不定期开展主题实践互动等。
田海伦告诉记者,在学习“文言文文化常识”这一知识板块时,班上的语文老师没有用传统的、枯燥的“背诵+听写”的模式,而是开展一次“文化常识大比拼”的知识竞赛活动,让同学们把题目制作成PPT,再将同学们分成6大组通过抢答和计分的形式进行PK,获胜的小组便能获得奖励。“通过欢乐有趣的课堂活动巩固枯燥无趣的必备知识,何乐而不为?”田海伦说。
“无论是功底扎实的全面型学生、还是浪漫情怀的文艺型学生,老师们都有独特的培养方法。”史彦雍说,正是因为因材施教,任课教师共同努力,才能让学生们在高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