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跑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世间的美好
TUhjnbcbe - 2023/10/31 17:11:00
哪个医院白癜风好治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

世间的美好有许多种,各个领域都有,而且千姿百态,各有千秋,看似风马牛不相及,没有可比性,但如果细细总结起来,却可以找到共同点,在这里,我先不说共同点是什么,不是为了卖关子,主要是因为的确也不容易形容,因为,不是同一类事物,很难用一种类型的词语去描述。我先列举一些现象,大家通过对比来直观地感受下,看看有没有共同点。

东西方最受欢迎且长盛不衰的饮料是茶和咖啡,它们不约而同地默契地选择了苦涩作为它们的滋味;

最好玩的游戏,是需要让人肾上腺素飙升的,是要折磨人的,或者说“刺激的”,比如说过山车,蹦极,更不要说那些打打杀杀、紧张刺激的网络游戏了;

最能打动人的小说,往往是情节跌宕起伏、折磨人心灵的,情节的发展往往出人意料,不遂人愿,甚至以悲剧结尾,往往让人读着读着就潸然泪下,甚至情绪激动,捶胸顿足,扼腕叹息。比如说,最后落得个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的《红楼梦》;比如说,最后玉石俱焚的《哈姆雷特》;比如说,主角遭受一个接一个不幸的《活着》等等。当然,也有“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的皆大欢喜式结局的小说,但往往是中间过程少不了坎坷曲折的桥段,而且,美满之后,再难往下写。如果一定要写的话,恐怕只能是新一轮的矛盾冲突和悲剧。比如说,梁山泊一百零八将座次排定后,皆大欢喜了,但再往前走,就只有走下坡路的劫难和分崩离析了。否则,故事情节很难再往前推进了。有人说,未必,难道小说就必须是悲剧吗?也有喜剧类小说啊。在这,我要说一下,在小说创作中,矛盾冲突是故事情节发展的推动力,喜剧小说里也有矛盾冲突,不过不是争斗、死伤等狭义上的矛盾罢了。换个角度想,如果小说的情节发展都尽如人意,没有悬念,那你读起来心里还有波澜吗?

最名贵的奢侈品,设计风格往往是简约质朴的,尤其外在的花色图案,比如说,lv经典的棕米色和黑灰色棋盘格纹,巴宝莉标志性的英伦风格子。乍看起来,平淡无奇,但越品越有味道;

还有很多很多的例子,如白酒的辣,啤酒的苦,设计界的性冷淡风,玛丽莲梦露脸上的痣,断臂的维纳斯……,尤其是艺术领域的顶尖作品,它们永远不是一板一眼、规规矩矩的,一定是带着一种破坏性的张力的,比如说毕加索、梵高、王羲之的作品。

这些被我们认为美好或者有味道的东西,有什么共同点呢?答案就是,好的东西,往往是初看起来不怎么取悦人的,样子不讨喜的,甚至或多或少有些折磨人的。当然,这形形色色的事物,每一种都遵循它自己领域的原理规律,比如,咖啡因对大脑的刺激作用,游戏中精心设计的上瘾机制,肾上腺素飙升对人行为的影响,文学创作中的一些技巧手法,设计学中的一些视觉效果理论、几何原理,抽象艺术的赏析方法等等。但是,如果本着存在就是合理的态度去看待这些事物,那么,我在说的这些,就纯粹是马后炮,是形而上地描述所看到的东西,是牵强附会地生硬地解释一些事物,是给结果来找原因,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在这的分析就是在说正确的废话,是没有任何启发价值和意义的。

但我在这做的不是去给结果牵强地找一个原因,而是思考这些事物背后相通的规律,希冀找出规律后可以得到启发,从而在面对新的事物时,不再迷惑,从而可以活的明白一些,通透一些。我认为,这是哲学研究的意义,它是遵从科学而又超越科学的,而且,可以给人以启发和智慧,以及被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发挥一定的现实作用。

上面说了,那些美好的东西往往是看起来不讨喜的,甚至乍接触起来有些让人不舒服,但是,为什么往往不讨喜的东西反而更有魅力,更有滋味,更让人着迷呢?当然,我刚才从科学角度,解释了各个领域的学术原理,但是,科学研究的是知其然,是因为所以的东西,而哲学研究的是知其所以然,是何以因为的角度。哲学就是根植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的学问,它是对事物背后共同规律的高度总结,然后在总结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升华。

哲学的目的,是给人以智慧和启发,进而,当面对其他事物时,看的更深入和通透,有恰当的应对方法和力量。洞悉了世间万物背后的规律后,从而得以以不变应万变。

哲学是科学背后的科学,是总结规律背后的规律,我们不妨从哲学角度去分析这些关于“美好”的规律,试着去发现为何“乍接触起来不讨喜的事物反而更有魅力”这所谓“造物主的小把戏”。

哲学上讲,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前进发展的动力。

何为矛盾,哲学中给它的定义为;对立统一,指事物内部各个对立面之间的互相依赖而又互相排斥的关系。而且,通俗地来解释,顾名思义,矛是用于攻击的长矛,盾为用于防御的盾牌,我们常常讲,自我矛盾,前后矛盾,意思就是有冲突,讲不通,相互排斥。

而刚才列举的这些所谓经典的、有味道的东西,往往存在自我矛盾的地方,苦涩与上瘾,质朴与华丽,虐心与走心……。难道因为苦涩,所以我们爱喝;因为折磨人,所以我们着迷吗?难道我们人类都有“斯德哥尔摩症”吗?这恐怕只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我所列举的那些美好,它们符合矛盾定律没问题,但是,矛盾定律又是如何运行,如何释放它的魅力的呢?

我认为,根据自然科学领域能量守恒定律的启发,把这个定律应用到人文领域,应该会有有趣的发现。

我认为,快乐是一种能量,它不会凭空的产生,我们要想获得快乐,就需要蓄能,愉悦的过程是一个蓄能、燃烧、释放的过程,而首先,如何蓄能呢?我认为是向愉悦的相反面,也就是“痛苦”来索取。有人要说了:为了快乐,制造痛苦,我们这不是在做无用功或自己折磨自己吗?难道我们会这么犯贱地自虐吗?你以为呢?生活不就是自娱自乐吗?!有痛苦,要苦中作乐;没有痛苦,制造痛苦,也要作乐。这看似是哗众取宠,玩世不恭,玩文字游戏来讨巧的胡言乱语。但是,你看看上面我列举的那些美好,是不是某种层面上,都有把痛苦加工成快乐的意思在里面呢。

相信一定有人要说了,痛苦就是痛苦,不幸就是不幸,怎么可以说快乐是来自于痛苦呢,你如果对那些遭受飞来横祸之不幸的人说“痛苦是铸成快乐的原材料”,岂不是在人家伤口上撒盐,人家不得气的打你。痛苦就是痛苦,何以找到让人快乐起来的理由。所以,针对这个疑问,我要在这解释下,我在这所指的痛苦和快乐,是指哲学中所讲的:矛盾的两个对立面,二者是对立统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这就是我所谓的“痛苦是快乐的原材料”之说的理论依据了。而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指的痛苦和快乐,毕竟,生活中的痛苦和快乐,是由人们所定义的,是根据人类社会的伦理纲常、制度规则、现实利害来定性的。而不是哲学中所讲的矛盾的两个对立统一面。

所以,快乐的真相是,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话虽然听起来有些难听,调侃戏谑的口气甚至有些让人难以接受,但自娱自乐、取悦自己也不是一个贬义词,登山,冲浪,长跑、集邮……,哪一个不是所谓的“没事找事干”。虽然人们往往评价那些痴迷于某一爱好中的人说“某某真是给自己找不清静,找活干,找罪受”,真是“吃饱了撑的,闲的,瞎折腾”。可是,人家就在这里面找到了快乐呀!真可谓“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是的,那些东找西淘到处搜寻的收藏家,那些废寝忘食、爱鼓捣东西的“民间发明家”,那些毽子踢出各种高难度花样的公园里的大爷大妈,他们在各自所热爱的领域中越陷越深,乐此不疲,乐在其中。而且,如果仔细总结我们会发现:这些爱好都是存在各种难度系数的,都是可以通过付出努力而精进升级的,都是有挑战性的,就是所谓的给自己找活干,找罪受,通过制造困难,进而打怪升级,从而把困难加工成快乐。也就是说,如果想得到某种快乐,那就得先给自己找有挑战性的事情来做,也就是所谓的制造困难,根据我所讲的关于快乐的能量守恒定律,就是要先有能量的来源,然后,通过自己的进阶提升,来蓄能和燃烧释放,从而收获快乐。在这个过程中,困难或者说苦涩是必须的,没有这个战胜困难的做功过程,是收获不了快乐的。比如说,对于一个热衷于钓鱼的人来说,你如果给他一大桶现成的活鱼,他也不见得有多么欢喜,或者说,让他拿着网,去酣畅过瘾地大把捞鱼,他也不一定会感兴趣。因为,他的快乐,是制饵,打窝,等待,观察,收杆,遛鱼,摘鱼……,或者说,希望,失望,然后重复以上步骤,中间可能会发生偶然性的惊喜。可以说,人家钓的不是鱼,而是心情,这个过程,就是让自己的心灵坐了一个过山车,做了一个推拿揉捏心灵的“SPA”。可以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钓鱼之乐不在鱼,在于垂钓之乐也。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快乐能量的转化过程,从蓄能到燃烧、释放的做功过程,制造快乐的过程。

刚才我讲了,哲学具有启发意义,弄明白了关于快乐的能量守恒定律,引申到我们人生的发展上,就是,人生的美好,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或者具体来说,就是需要付出“劳动”的,即使是在人生的享受方面,我们同样也是无法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我们同样是需要付出劳动,完成一个做功过程的。我曾经以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就是衣食无忧,财富自由,然后每天自由自在,无所事事。后来,在经历了几个长假后我才发现,这是最痛苦的,虽然,我还没有实现财富自由,但这种痛苦跟钱也没有关系,而是每天无所事事,闲的发慌,牢笼一样的痛苦。毫无规划地玩是世界上最累的事情。真正会玩的人,一定是给自己找事干,“折腾自己”。

所以,劳动是人最基本的权利,而不是义务。剥夺一个人的劳动权恐怕是对他最残酷的惩罚了,因为,这就意味着他无法“制造快乐”了。当然,这里所说的劳动,不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而是“把痛苦加工成快乐”的做功过程。这个过程,是有方向的,而不是无意识无目的地去做无用功。

人一定要有事做,或者说要有挑战面对,然后,打败困难,收获快乐。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世间的道理,总是不外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总是符合一个从蓄能到燃烧到释放的曲线轨迹的。吃人咀嚼好的食物是没有滋味的,因为缺少了“做功”的过程。前段时间看新闻上讲,能做中餐的自动炒菜机已经被发明出来了,有人评论说,这样炒出来的菜是没有灵*的。我认为,这就是在说它没有一个从付出到收获的做功过程。我们常常讲:自己做的饭是最香的。这就是因为有了做饭劳动这个蓄能的过程,这个源泉,所以,我们吃起来,不光嘴上,心里也香。

人作为一个生命,本身是苍白的,是生物意义的存在,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评价一个人,要看他对这个世界的贡献,他的所思,所为,所守。我特别认可我们儒家传统中所提出的“三不朽”理论,即“立德,立功,立言”。这是一个人要想永垂不朽,活的有价值有意义的不二之选。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而创造价值就是一个做功的过程,是一个把痛苦加工成快乐的过程。这个做功的过程很重要,如果没有这个过程,那痛苦之于人生,就是单纯的痛苦了,而不是产生快乐的原材料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终其一生,在水深火热的境遇中挣扎而不自知,境况一直不曾有所改观。其原因就是他们不曾有把痛苦加工成快乐的做功过程,所以,他们的境遇也不曾有质的变化。长江水的势能,如果没有水电站,那它就白白浪费掉了,不能变成电;戈壁滩的风能,如果没有风力发电机,那它就无法产生价值;如果只有汽油而没有发动机,那这汽油就无法发挥它的作用,无法转变成能量。能量的转化都需要一个做功的过程,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在面对人生的痛苦时,该如何进行做功,把痛苦加工成快乐呢?我想,方法就是我们要树立“创造价值”的原则,向着“立德,立功,立言”的方向,把“坚持做有意义的事”作为我们筛选一个事值不值得做的标准。有方向才能找到出路,要不然,只能浑浑噩噩地挣扎着在原地打转,到处碰壁,始终走不出痛苦的泥潭,甚至可以说,也不知该去哪儿,无路可走。而如果有了方向和目标,就有了希望和力量,我们就知道自己处在哪儿,在经历什么,该往哪儿去。这样的话,苦也不觉得苦,累也不觉得累,我们会把追梦路上的苦难当作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的历练机会,把遇到的挫折变成帮助我们成长的养分,就像孟子所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对于勇敢的人来说,前进路上遭受的挫折磨难能激发他更大的反弹力,进而产生能够创造价值的能量,从而实现凤凰涅槃的蜕变。就像那句名言所说的“凡不能毁灭我的,必使我强大”。

世间的美好,都是相通的。万物皆有源。道本无形,但心有温度。愿你能破解关于“美好”的密码。

1
查看完整版本: 世间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