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短信刚刚兴起的时候,有一条广为流传的搞笑短信:
家穷人丑,一米四九,小学文化,农村户口,破屋三间,冷锅冷灶,老婆没有;一年四季,药不离口,今日上网,广证女友,革命道路,并肩携手。
编这条短信的人大约没想到,我们著名的物理学家钱伟长刚考上清华大学的时候,身高就只有一米四九,物理只考了5分。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物理只考了5分的钱伟长居然成为我们物理学界泰山北斗式的人物。他在大学期间刻苦锻炼,身高增长接近20公分,接近当时中国男人的身高标准。
钱伟长的物理成绩为什么那么差?
这要从钱伟长的家庭说起。
钱伟长年出生在江苏省无锡县鸿声镇七房桥村一个五世同堂的家庭中,他的祖父钱承沛是一名秀才,很早去世,他的父亲钱挚品学兼优,本来有机会上大学,为了几个弟弟读书,钱挚放弃深造的机会,回到家乡教书,成为一名小学教员。
钱伟长小时候家庭贫困,他的父亲和叔叔在小学里教书,他就寄住在学校的老师宿舍里。钱伟长断断续续上完小学,家里没钱供他上中学,他只好辍学在家。他的祖母和母亲建议他找份工作帮着父亲养家糊口,钱挚不愿意儿子中断学业。后来,钱挚聘为中学教员,薪水有所增加,钱伟长才有机会上中学。
钱伟长还没读完中学,父亲就去世了,一个弟弟和三个妹妹相继夭折,钱伟长精神上倍受打击。父亲去世以后,他在叔叔帮助下,终于完成了中学学业。
由于他的学业是断断续续完成的,所以他各学科之间成绩极不均衡。他的数、理、化基础很差,英语从来没学过。
跟他的理科基础的薄弱相比,他的文科功底深厚。钱家是个世代诗书之家,他的祖父考中秀才第一名,他的父亲和叔叔们都是饱学之士,他的四叔钱穆通过自学成为一位国学大师。在这样深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中,钱伟长从小热爱国学,很小的时候就熟读《春秋》、《左传》、《史记》、《汉书》等国学著作。他的父亲让他两天写一篇作文,由他的八叔负责批改,给他打下了很好的国文基础。
年,钱伟长中学毕业,他想考大学,为了提高录取机率,他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报考了五所大学。他的理科成绩惨不忍睹,数、理、化、英语总共考了25分,其中英语0分,物理5分。他的国文、历史成绩特别优秀,历史取了满分的佳绩。
凭借国文和历史的优异成绩,他被五所大学录取。钱伟长与叔叔钱穆商量以后,决定上清华大学历史系。
钱伟长为什么改行学物理?
钱伟长的父亲当年因为家庭贫困,与大学失之交臂,他的叔叔钱穆也是早早退学,自学成才。钱伟长圆了父辈的大学梦,全家人都很欣慰。
年9月,钱伟长来到清华读书。就在这时,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出兵东三省。钱伟长听到这个消息义愤填膺,他决定去学习制造飞机、大炮,报效祖国。
学习制造先进武器就要进物理系学习。一个物理成绩只有5分的“学渣”想学物理谈何容易?叔叔钱穆就不支持他。钱伟长只好去找文史大家顾颉刚去做叔叔的思想工作。钱穆一向尊重顾颉刚,于是同意侄子转行。
做通叔叔的工作,还要做学校的工作。
钱伟长每天跑到物理系主任吴有训的办公室软磨硬泡,吴有训被他磨得没办法,只好同意他进物理系学习,但是给他提了个苛刻的条件——第一学年结束的时候,他的数、理、化成绩不能低于70分,否则,就把他退回历史系。
这时,历史系主任陈寅恪也在到处打听,那个历史考了满分的学生为什么没有来上课?钱伟长只好搬来叔叔钱穆做陈寅恪的工作,让陈寅恪同意这个“学神”转到物理系。
钱伟长转到物理系第七周参加了一次考试,成绩仍然一塌糊涂,拿到他当年背诵古文的精神,每天起床背诵数理化,脑袋都快背裂了,没想到吴有训说他这种学习方法不正确,要他去理解,去发现问题。
钱伟长终于探索到学习物理的门路。
一年以后,钱伟长数理化成绩都达到七十分以上,成功留在物理系。跟他一起转到物理系的另外四位同学都没有坚持下来,大学毕业的时候,整个物理系只有八人毕业,钱伟长的成绩是最好的。
钱伟长大学期间是学霸,也是一位体育运动健将
钱伟长从小家境贫寒,营养不足,经常生病,身高与名字形成反比,名字是“伟长”,身体又瘦又小。上大学的时候,他的身高只有一米四九,成为“清华历史上首位身高不达标的学生”。
从上大学开始,钱伟长有计划地进行体育锻炼。不论寒暑,他都坚持长跑。体育部主任马约翰注意到他,让他加入清华大学越野长跑队。
马约翰还指导钱伟长练习跳栏。钱伟长在身高上处于劣势,但他擅长观察,他根据自己的情况把三步跨栏改为四步,自创一个钱氏跨栏法。在年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钱伟长以13秒4的速度获得米栏的第三名。
由于刻苦锻炼,加上营养条件好转,钱伟长大学期间身高增加了十几公分,基本达到了那个年代中国男人的身高平均值。
钱伟长与叔叔钱穆论文得到爱因斯坦称赞,帮助英国首相邱吉尔解决了一个难题
年,钱伟长大学毕业,考取清华研究院,成为吴有训的弟子。
年,钱伟长考取官费留学生,与郭永怀、林家翘一起到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主任学习,郭永怀与林家翘从事流体力学研究,钱伟长从事弹性力学研究。
钱伟长在导师辛吉指导下写出《薄板薄壳的内禀理论》,这篇论文收在为庆祝现代航空大师冯·卡门教授六十寿辰的论文集里。参与撰写论文的除了钱伟长,别的都是世界一流科学家,包括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看了钱伟长的论文感叹:这位中国青年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问题。
钱伟长的这篇论文是世界上第一篇有关板壳内禀的理论,他论文中的方程组被命名为“钱伟长方程”。
二战期间,德国用火箭炮对伦敦进行轰炸,英国首相邱吉尔向美国求助。爱因斯坦利用钱伟长板壳内禀的研究成果,向丘吉尔建议,在伦敦市中心设计出若干伪装成被火箭弹击中的假象,德国就会以为他们命中目标,他们发射火箭不改变射程,就可以确保伦敦的安全。这一做法果然收到了效果,德国的火箭弹落在伦敦郊外,确保了伦敦市中心的安全。
年,钱伟长获得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博士学位。
钱伟长离开多伦多,来到美国,任加州理工学院喷射推进研究所研究总工程师,师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从事博士后研究。他研究的主要课题是火箭的起飞、飞行中火箭的翻滚、火箭弹道的控制等。在这里,他又遇上郭永怀、钱学森等人,据郭永怀的夫人李佩说,他们聚在一起,无话不谈,谈的最多是怎样报效祖国。
“若中美交战,你是否忠于美国?”钱伟长填上“NO”
抗战胜利以后,钱伟长以探亲的名义回国,在清华在学机械系任教。那时,物价飞涨,钱伟长的薪水维持生活很困难,他只好在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兼职,来回奔波,十分辛苦。
这时,友人从美国写信来,告诉他加州理工学院喷射推进研究所工作进展很快,请他回去复职,会给他优厚待遇。
钱伟长到美国领事馆申办签证,在填写申请表时,他发现最后一栏写有“若中美交战,你是否忠于美国?”钱伟长毫不犹豫地填上“NO”,失去出国的机会。
年后,他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副教务长、教务长,参与制定规划了中国第一个十二年科学规划,他被任命为清华大学副校长,与钱学森等创办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担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务。
周恩来称钱伟长与“原子弹之父”钱三强、“导弹之父”钱学森是中国科学界的“三钱”。
上世纪五十年代,钱伟长因批评苏式办学模式,被定为右派,他的儿女受牵连,没能上大学。他被困在清华校园里九年,帮别人解决技术难题一百多个。后来他被发往首都特钢厂做了一名炉前工,他与工人一起建立起热处理车间,还设计了北京最好的液压机床。
年,钱伟长恢复名誉,七十多岁时,他出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把全部心血投入到上海工业大学和后来的上海大学的建设中去。晚年钱伟长被多所大学聘为名誉校长,还被他的母校之一的多伦多大学评为杰出校友。
钱伟长信奉“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的人生哲学,一生孜孜不倦学习新知识,他44岁学俄语,58岁学电池知识,64岁以后,他又学起计算机。钱伟长天性乐观,勤于锻炼,虽然经历了很多坎坷,一直保持着身心健康,他于年7月30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8岁。
参考:
钱伟长: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钱伟长:矮个子的“科学巨人”
钱伟长: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著名力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