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李阳 该回归正常了
几个星期前李阳因为疯狂家暴,引起全社会关注。较之李阳在英语演讲台上的表现,他施展于妻子身上的拳脚更让人觉得疯狂。而9月25日中央电视台播出柴静对李阳及其妻子kim的专访,李阳谈及家庭,直称他和kim的婚姻是为了做家庭教育实验,而他的孩子只是实验品而已。
被冠以教育家身份的李阳,因为将感恩教育、家庭教育、以及成功学融入英语教学而获得成功。在台上,李阳面对家长们大谈家庭教育理念;在台下,他残暴地对待自己的妻子,毫不顾及孩子的感受,可谓天上地下判若两人。作为教育家,失去了为人师表自然谈不上合格;作为一个丈夫,挥拳砸向家人自然谈不上称职。
在李阳家暴被曝光,甚至被报案之后,李阳并没有及时向妻子以及公众道歉,而是连着几天保持沉默,照常地录着节目进行着演说,活在自己的疯狂世界中。直到事情的影响越来越大,李阳终于出来就家暴事件道歉,并表示 自己愿意当反面教材 。而今,道歉后的李阳又语出惊人,称自己与妻子的婚姻是做 家庭教育实验 。这不禁让人想到,李阳曾不止一次对外称自己不爱妻子。
既然不爱,何必组成家庭,组成了家庭又标榜 家庭教育实验 ,难道李阳真的要做中国家庭教育的殉道者?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家庭教育探索做出自我牺牲?将自己置于道德高地的李阳,试图蒙蔽大众的眼睛,但最终逃不脱社会道德的谴责。
一个人对家庭没有爱,何谈家庭教育?冰冷地称自己的孩子是试验品,也远远背离了人类正常的感情。对于家暴,李阳缺乏深刻反思,就急着要做 反家暴 先锋,这不能不说是本末倒置。而对于家庭中存在的矛盾以及自我性格上的缺陷,李阳不敢直面,却拿 家庭教育实验 说事。不过,明眼人都看得出,这些回应,无非是不想家暴事件影响他辛苦经营起来的事业。
反家暴先锋也好,家庭教育实验者也罢,作为危机公关的手段还是显得低劣了一点。缺乏诚意的道歉,只能算狡辩;缺少真心的反思,只能算掩饰。
社会需要成功的英语教育家,但更需要的是真诚的教育者。疯狂可以,但是要用对地方。干事业可以疯狂,追求理想可以疯狂,但是我们对人需要的是真诚和友善,对家庭需要的是爱和责任,对社会需要的是积极的示范。
作为教育者的李阳,纵然可以将教育产业商业化,但是教育的灵*却不能丢。教育的工作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递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难以相信,一个自我人格不够健全的教育者能传递多少有价值的东西。李阳的教学一直宣扬 唯成功 论,过分强调自我成功忽视了社会交融,他将成才的定义狭义化,并灌输给学生,实则有误人子弟之嫌。
在家暴事件没形成舆论之前,李阳还是一个成功的教育家,他的教学方式少有人质疑。但是,在这一连串的事件之后,一个立体的多面的李阳似乎更像真实的他。在家暴事件中,李阳表现出的无情、诡辩、不负责任,以及名人特有的自负与傲慢,让他原本高大的公众形象顷刻坍塌。这似乎也印证了一个不变的真理,任何近似神的完美形象只能是虚幻。
客观来说,李阳式的英语学习方法或许真的帮助了很多学子。但是这种癫狂的状态用于专心学习尚可,若演绎到癫狂的人生状态,脱离了正常人的喜怒哀乐,那就必须刹车了。
李阳一直称自己的梦想是让中国更好,更国际化,这话也许是出自真心。不过,古语有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常说,没有小家,又何来大家?对于李阳的远大理想,还是应该从面对现实问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