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跑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正确的跑姿有利于提升跑步的功效,运动时跑
TUhjnbcbe - 2024/7/30 16:58:00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治疗效果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

导语:跑姿从后跟着地技术转换成前掌着地技术,关节力矩、负功率和功的变化会改变肌肉和肌腱的功能,并引起肌骨系统发生损伤的位置、患病率和患病风险的变化。鉴于跑步致伤的发生率较高(19.4%-79.3%的跑者每年都会发生下肢损伤),跑步教练通常会要求跑者改变着地技术以降低受伤风险。

01跑步的方式有很多,这3个动作,可以为单一的跑步增添一些趣味性

1、踏步跑步

跑步时可以提腿向前迈进,每向前迈进一步时,进行高抬腿运动。然后向前踢腿,让身体弹跳起来。

2、高抬腿跑步

在正常跑步的基础上增添高抬腿运动,这样可以增加运动的强度,充分锻炼臀部的肌肉。双臂在身体两侧自然摆动,臀部和大腿发力。

3、变速跑步

双臂在身体两侧自由跑动,跑步的过程中时快时慢,注意调节跑步的速度。慢速时调整呼吸,然后感觉身体有力量时就提速。

02跑鞋对足弓功能的影响较显著,选择合适舒服的跑鞋,提高跑步功效

约5万年前,人类就发明了类似于凉鞋或拖鞋的鞋类,而鞋类可以维持跑步时足部的机械能和热能的功能作用也已经持续了几千年之久。最早的跑鞋是在年由J.W.Foster和他的儿子共同发明的,这是一款前掌装有钉子的基础款皮鞋。随着硫化橡胶的出现,最早的运动鞋—KedsChampions于年问世。

年,当AdiDasler生产出第一双专门为不同脚型定制的尖头跑鞋时,跑鞋的发展变得更为迅猛。直到20世纪60年代,跑鞋都是由一个扁平的外底和一个附加的皮革鞋面组成,具有鞋底扁平、缺少足弓支撑和缓冲中底,整体非常硬的特点。

年,当PhilKnight将AsicsOnitsukaTiger的第一款具有缓冲鞋底的鞋子引进到美国时,跑鞋技术开始发生了变化。年,Knight离开了Asics公司创立了Nike公司时,开发了自己的缓冲鞋品牌NikeCortez。因此,直到年跑鞋才问世,于同一时期跑步运动的流行同步发展,共同作为时下追求娱乐的流行元素。

可用于应对这种冲击力的人体结构中,足跟垫可以缓冲瞬态冲击力,但是贡献较小,而后跟着地跑者必须反复承受垂直地面反作用力的作用。尽管如此,超过75%的跑步爱好者仍习惯采用后跟着地的方式进行跑步。

虽然现代跑鞋可以缓解一部分的着地冲击,但是在过去40年内,有研究指出因跑步运动造成的损伤率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这引发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就是跑鞋的缓冲性能在预防跑步损伤方面的效果。因此,跑步者需要在使用跑鞋跑步—公里后及时更换跑鞋,以降低受伤(如足底筋膜炎)的风险。

对于足底筋膜炎的发病原因,可能的解释是具有缓冲性能的跑鞋使足弓长期处于被外界支撑的运动环境,足内附肌群的功能较弱,当鞋底弹性性能下降时,足部的这些肌肉和足底筋膜必须做更多的功,以完成将身体向前推进的任务。但是不得不指出的是,这类跑鞋会对足底肌力产生消极影响仍只是推断。

2、跑姿转换的效果及要求

人体的肌肉骨骼系统是由对负载率十分敏感的粘弹性结构组成。在关于骨和软骨的动物研究领域中发现,反复的冲击载荷,甚至是生理极限内的冲击载荷都会对肌肉骨骼结构产生破坏性影响。后跟着地跑者更是不得不反复应对垂直地面反作用力的冲击作用。

地面反作用力峰值的大小和较高水平的垂直载荷与跑者的运动损伤有关这一观点已被广泛的国内外学者认同。虽然在长距离跑步时更多的跑者选用后跟着地跑技术,但是优秀的长跑运动员更倾向采用前掌着地技术或足中部着地技术。

前掌着地跑技术在着地初期膝关节屈曲角度明显增加,该时期的垂直冲击力的负载率也明显降低。这些生物力学因素可以使髌股接触应力降低,具有潜在减缓疼痛的作用。由此可见,跑者在经过系统训练实现跑姿转换后,地面反作用力的垂直冲击峰值以及垂直平均和垂直瞬时负载率均显著下降,同时受试者反馈疼痛和运动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同时,步态再训练组的小腿损伤率(小腿拉伤和跟腱炎)要高于对照组,这是由于参与者为了形成较为柔和的着地方式,改变足部触地的位置,因此增加了踝-足底屈肌群的压力,但是这种着地方式在衰减垂直负载率方面确实有效。

结语:跑者进行前掌着地跑时,支撑期时间缩短,在足部触地与蹬伸时踝关节跖屈增加,在支撑期缓冲阶段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着地瞬间膝关节屈曲明显加大,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变小,关节活动度下降。掌着地对小腿及足踝环节的肌力要求较高,较多学者也均要求跑步者在进行前掌着地跑姿训练时配合进行小腿及足部的渐进性力量训练。

1
查看完整版本: 正确的跑姿有利于提升跑步的功效,运动时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