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跑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基于社会建制的女性深度休闲体育行为研究
TUhjnbcbe - 2024/9/1 17:15:00
咨询白癜风 http://www.zgbdf.net/m/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休闲体育参与变得丰富多彩,并逐渐呈现深度休闲的行为特质。这些改变离不开社会各个体系的运作,作为社会建制的休闲,与工作和家庭息息相关。基于社会建制的视角,探讨女性深度休闲体育行为在工作和家庭不同阶段的表现,旨在提高女性的休闲参与意识,促进更多的女性积极参与到深度休闲体育活动中。

关键词:社会建制;女性;深度休闲体育;工作;家庭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同时也越发重视休闲带来的精神享受。国家各项政策的出台和基础设施的完善为休闲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休闲越来越成为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休闲关系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任何对休闲的研究都应考虑到社会化、生活变化与生活方式之间的交互影响。”[1](P23-27)其中工作和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建制,也是休闲的两大主要环境,个体的休闲表现会随工作和家庭角色变化而变化。

在人们传统的认识中,女性多喜欢在一起以聊天、逛街、看电影等轻松简单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休闲时光。而现在,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工作和家庭的责任也发生相应变化,她们参与和选择休闲的方式开始呈现新的态势。她们更多地走出家庭,在余暇时间(除工作与家务劳动之外的时间)长期坚持参与自己选择的体育活动,不断去获取相关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技能,为自己所获得的成绩感到高兴,最重要的是身心各方面都有了积极的变化。如女性瑜伽爱好者会持续学习和自我探索[2],身体能完成各种体式的同时,还追求思想境界的提升;女性马拉松参与者会克服各种困难,在坚持日常规律跑步的同时,也期待能一次次刷新自己的最好成绩。她们渴望深层次的休闲体验,希望能更多地参与到深度休闲中去。中国女性休闲体育参与的改变,与工作和家庭环境变化密不可分,本文基于社会建制理论和深度休闲理论,将休闲作为社会建制,考虑工作和家庭的不同阶段,对当下中国女性参与深度休闲体育行为进行探讨。

二、理论背景

(一)社会建制理论

“建制”一词最早出现在社会学中,指一种有秩序、有组织、有物质内涵的社会结构[3]。功能主义认为,社会系统由各个组成部分相互关联与协调,以对社会整体发挥一定的作用。当人类的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各个社会的组成部分会形成一套有自身特点的稳定运作体系,即会出现社会建制。社会建制强调社会的基本组织模块,每个建制都对维持社会体系的发展有自己特定的贡献,能满足社会的相应需求且被社会所承认。如学校对应社会的教育功能,促进个体的发展,并反作用于社会。所以,社会建制是指为了满足某些基本的社会需要而形成的相关社会活动的组织系统,包括价值观念、组织系统、行为规范和物质支撑四大要素[4](P-)。价值观念是阐明建制存在意义的理论体系;行为规范是对建制成员参与相应活动需遵守规则的总称;组织系统是将建制成员集中于有特定目标和职能的团体;物质支撑是社会建制运行的基础保障。

(二)深度休闲理论

Stebbins最早提出深度休闲理论,认为一部分人参与的是随兴休闲,也就是即时的、本质上有益的、相对短暂的享乐活动,很少需要通过特殊的训练就能享受的活动[5]。而有一部分人坚持参与深度休闲,即参与者有系统、有计划且持续较长时期的从事休闲活动,他们投入事业般的专注,并借此参与机会获得专门的技巧、知识以及经验[6]。从项目划分、感知觉等方面看,随兴休闲到深度休闲的活动涉入过程是一个连续体[7],深度休闲是人们参与休闲后涉入程度较深的一种休闲形式。

另外,Stebbins提出深度休闲参与者具有六种显著的特质[8],即:1.坚持不懈:无论在休闲参与过程中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深度休闲者都会去积极地应对和克服并坚持下去。2.生涯性:休闲生涯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连续过程,包括生涯进步和生涯事件,深度休闲者会将深度休闲视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3.显著的个人努力:深度休闲者在追求休闲的过程会不断付出自己的努力去获取知识、技能等。4.持久的利益:深度休闲者在活动过程中会获得生理、心理、社交等方面积极的回报,包括个人利益和团队利益。5.独特的文化:深度休闲者之间会形成共同的态度、实践、价值、信念、目标等。6.强烈的认同感:深度休闲者自己和身边的家人朋友会对自己所选择的活动逐渐产生一种深深的认同。其中不少的研究发现,体育运动是深度休闲的重要活动方式之一,深度休闲特质在有些休闲体育活动者身上表现明显,如长跑[9]、冲浪[10]等。

Stebbins还认为性别是一个偶然性因素会影响深度休闲生涯的所有阶段,两性倾向于选择符合自己性别的休闲活动[8]。女性的深度休闲参与需要更广泛的考察,如Dilley和Scraton认为女性深度休闲参与应置于构成经验的社会、文化和政治背景中理解,女性的工作、对生育的态度、性关系、性别认同和母亲身份对攀岩这一休闲体育活动的承诺至关重要[11]。

三、社会建制与女性休闲

(一)作为社会建制的休闲

休闲作为一种社会建制,在社会中有其自身的功能。我们知道,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需要一个空间去释放生活压力、调节心情、增进与周围人的感情等等,休闲的建制意义得以体现。在价值观念方面,休闲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不可缺少的条件[12];在行为规范方面,休闲为人们提供了发展和表达情感的环境,每个个体以平等理性的行为参与其中,遵守基本规范;在组织系统方面,休闲有其专门的职能,将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汇聚,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保障休闲活动的有序开展;在物质支撑方面,休闲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休闲大众化,人们参与休闲的机会增加。作为社会建制的休闲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依托不断完善的物质条件,通过价值观念支配,满足人们身心放松,丰富余暇生活的社会组织制度。

同时,个体的行为形成于整个的社会环境中,休闲从属于基本的社会建制,并与其他社会建制存在互动关系。首先,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社会结构与社会生活一直是围绕着生产活动——工作来展开的[13]。作为社会建制的工作决定着休闲的形式和意义:1.根据休闲的定义,休闲是发生于工作必要时间以外的,个体应该认识到只有在满足自身基本生存条件后,才能够有意识地参与一定的休闲活动。2.工作行为规范与休闲行为规范都是社会行为规范的分支,个体遵守的时间、地点、体力、脑力等工作要求会影响休闲参与行为。3.工作组织系统有明确的分工合作体系,其正常运作是休闲系统形成的基础。4.工作创造生产力价值,具有成套的物质基础,可保障休闲的物质生产。

其次,家庭角色贯穿个体的人生历程,新生命出生即归于一个家庭,也影响一个家庭,每个生命阶段生活时间的安排、经济资源的分配等都要考虑到家庭成员的情况。作为社会建制的家庭是休闲的主要环境和目的:1.家庭是长期生活且相对稳定的环境,个体参与休闲时需顾及家庭角色预期,努力和家庭成员及其他人表达和建立亲密关系。2.家庭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最小生活单位,家中良好的行为规范能够指导个体选择积极有益的休闲活动。3.家庭系统是在家庭成员不断的互动协调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家庭休闲是休闲组织系统的组成部分。4.家庭与休闲所需的物质资源都来源于工作。

最后,作为社会建制的休闲与工作建制、家庭建制三者在社会发展中互相交错而非彼此独立[14],其中任何一个发生变化都会引起整体的变化。一个人工作的不稳定会影响家庭关系以及休闲活动。良好的家庭氛围可增加个体参与生产劳动的动力,也有利于休闲活动的开展。因而在讨论休闲问题时,工作和家庭是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

(二)社会建制与女性休闲的发展

女性休闲的目的是让女性能够从休闲中获得身心释放,体验愉悦自由之感。而在传统社会中,女性长期以来在经济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加上女性生理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女性对社会生产的贡献能力,也造成了女性在日常生活中缺少自由权利。她们的休闲参与和方式往往会受限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的经济条件,例如古时女子多是体育运动的旁观者,只有少数贵族女性可以亲身参与其中。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展以及社会对女性认识的改变和提高,女性开始享有更多的权利,特别是在工作领域获得了与男性平等的权利,认识到要自由地去享有休闲。

在行为规范方面,早期人们认为女性的休闲就是家庭内的休闲,一个家庭主妇在家的时间都是休闲时间,将女性的休闲活动范围主要规定在家中,而当女性意识和权利发生转变,休闲活动范围变大,她们的休闲也变得复杂,工作和家庭责任都会对女性休闲有所要求,让女性休闲行为面临很多休闲限制。如从休闲时间看,当女性也有了自己的工作,对大多数双职工家庭来说,可能就意味着女性的双重负担。虽然男性与女性的总工作时间的差异极小,但女性在有偿工作时间之外,还承担着相当的无报酬工作(如家务),且休闲时间的质量比男性低,女性的休闲体验很难从多重和重叠的角度来区分[15]。

此外,意识和行为的转变促使女性积极地构建有女性特点的休闲组织系统。她们喜欢团体活动,休闲活动将渴望交流情感、排解生活压力的女性聚集在一起。研究发现,中年女性高尔夫参与者坚持休闲运动的原因是为了与群体成员建立联系和构建团队文化[16]。而在基本的休闲物质保障中,女性还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环境,按自己的喜好选择休闲服饰,将女性特质适当地融入到现有的休闲环境之中。

最后,女性深度休闲体育参与是休闲建制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一种表现。伴随休闲时间的增加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一部分女性不再满足于随兴休闲带来的短暂的休闲体验。为了深层次的体验,她们开始有意识地增加休闲运动参与,当投入的程度提高,女性收获的利益也越多。正如Alexandris等人对比三种涉入程度的休闲游泳运动员发现,高涉入水平组的参与者会有更高层次的参与和忠诚度[17]。通过持续的活动涉入,女性努力克服工作和家庭中的困难,不断习得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学会控制运动负荷和运动强度,获得各方面的收益,逐渐形成深度休闲体育行为。其次,女性的深度休闲体育参与更倾向于人际关系的构建。在休闲长跑运动中,有接受过群体训练的参与者能够逐渐确定与社交相关的价值观和行为[18]。所以女性在深度休闲过程中,更愿意加入以女性的利益优先,以自愿为原则,形成一定规章制度的休闲体育社团[19]。同时也会积极推进休闲体育社团的建设,以多样的组织形式、特色的团队文化,鼓励团队成员继续坚持体育运动。

四、工作、家庭与女性深度休闲体育行为

(一)工作和家庭的时期划分

工作建制是休闲生活的基本保证,个体在不同的时期,为匹配社会角色,在生活和工作中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不同,需要去努力平衡工作与生活。美国职业管理学家Super认为职业是指一个人在一生中所扮演角色的组合和顺序[20],依据前人对生命阶段的划分,他将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探索期、立业期、维持期、衰退期四个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对应了一定的生理年龄范围[21]。探索期是个体根据对自己和现实的认识,完成初步工作尝试的时期;立业期是个体在确定的职业中获得发展和进步的时期;维持期是个体不断学习新技能,维持已获得的职业地位的时期;衰退期是个体逐步退出职业,适应退休生活的时期。

家庭是个体学习、成长的初级环境,也是休闲的主要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家庭成员间互相信任、共享资源,形成紧紧联系的亲密关系。在不考虑意外事件情况下,女性休闲将伴随着家庭亲密关系的变化,经历几次重要的转折点。根据家庭生命周期理论,段城江等人针对中国国情和普适性研究的需要,提出了包括自立期、新婚期、满巢期、离巢期、空巢期五阶段的女性生命周期模型[22],而本文主要考察家庭成员及关系变化下的影响,因此以新婚期、满巢期、离巢期这三个阶段讨论社会建制中的女性深度休闲体育行为,新婚期是以结婚为起点,子女出生为终点;满巢期以子女出生为起点,子女独立为终点;离巢期是以子女独立为起点。

(二)工作和家庭中的女性深度休闲体育行为特质

1.价值观念——心之所向

如今,大多数中国女性已经认识到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兼顾工作和家庭的同时,寻求积极向上的生活体验,有强烈的自主意识选择休闲活动。而随着休闲意识的深化,女性发现即时简单的休闲活动难以维系长久的精神享受,所以她们不断加大对休闲活动的涉入,发现参与深度休闲体育活动可以带来各种持久的身心获益,逐渐认可深度休闲体育活动对生活的积极意义。正是观念上的转变,让女性在经历不同的工作和家庭时期,参与深度休闲表现出一定的行为特质。

在工作方面,如立业期的女性是处于为自己的工作生涯打下坚实基础的阶段,工作晋升压力比其他时期大[23],她们会给自己设立一系列的工作目标和追求,工作繁忙、时间不足等限制因素让她们认识到,在坚持参与深度休闲体育活动时需要去主动克服困难。同时,该时期的女性努力寻求进步,特别想要获得领导的认可,而往往得不到满足,她们就会将情感寄托于深度休闲活动上,认同自己的坚持行为,并且长期参与体育运动的行为也获得了他人的认同。衰退期的女性面对职业生涯的结束以及更年期的身体反应,倾向于改变原来相较乏味的生活,期望通过运动改善健康状况、改变精神状态,深度休闲体育活动能够让她们生活充实,挖掘未知的潜能。

在家庭方面,如新婚期的女性在伴侣的陪伴下,会更乐于参与休闲活动,双方的感情也会在体育坚持参与中不断升温,参与深度休闲体育活动会成为夫妻间的共识,也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满巢期的女性,包括已有的家务活,基于性别的家庭时间变通和关于照顾的伦理意识会是决定有年幼子女女性能否积极参与休闲的重要因素[24],女性深度休闲体育参与者在该阶段要付出显著的个人努力去平衡生活各方面要素,合理计划生活时间;离巢期以后的女性开始寻求自身的生活价值,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花费在休闲活动,“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让她们努力获取相关的运动知识,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

2.行为规范——身之所往

现在中国提倡在工作和家庭中男女平等,这促使女性参与休闲的行为约束减少,女性的休闲参与空间变大。一些女性的休闲参与行为也发生了变化,从简单易行的娱乐活动转向需要积极获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深度休闲活动,特别是体育活动,需要不断提高自己对活动的坚持性和认同感。在投入深度休闲体育的过程中,女性也会结合工作和家庭实际情境,根据自己对深度休闲体育活动的价值观念形成相应的行为规范,包括坚持自己的运动原则、认真对待安全问题、顾及家人的感受等。

在工作方面,如探索期的女性职场菜鸟需要积累人脉,加强对人际关系理解,她们会在运动过程中有选择的结交好友,根据自己的运动目标进入休闲团体,遵守团体的规范,并追求休闲活动对工作的社交回报。立业期的女性深度休闲体育者,工作上的压力促使她们在参与工作外的休闲活动时需要付出的更多,要积极学习知识技能保护自己在运动中不受伤,也不至于因为受伤而影响工作。

在家庭方面,如满巢期的女性深度休闲体育者会体验到孩子的降临给整个家庭的休闲带来巨大改变,家庭休闲计划将以孩子为中心展开,家庭角色和责任的期望促使父母要花费时间与孩子在一起[25],所以女性的深度休闲参与行为需兼顾作为妻子和母亲两个角色的要求,而在长期的坚持参与运动中她们也减少了家庭生活中产生的消极情绪,并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离巢期以后的女性,当孩子成年后,有了自己的活动圈子,和父母的生活距离加大。随着子女的独立,女性家庭的重心重新回到了夫妻生活以及老人的赡养。这个时期女性的休闲时间增多,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减少,女性此时参与喜爱的休闲体育活动,不仅有益于健康,且容易得到家人支持,到了可以享受生活的时候,方便女性长期坚持参与。

3.组织系统——公诸同好

休闲可以为具有不同特点的人搭建桥梁,连接机构和服务进行帮助[26]。越来越多的女性发现逛街、聊天这样的随兴休闲活动,仅仅能够联系身边的人或工作伙伴,交流比较单一,但在长时间投入于一项深度休闲活动中,可以接触工作和家庭之外的人,形成较为纯粹的人际关系。并且,集中于一个有运动目标和氛围的团队中,能让女性处于释放情感、增进交流、保持健康的状态。

在工作方面,如处于工作衰退期的女性即将离开自己的工作伙伴,她们需要重建自己的社交群体,深度休闲活动为此提供了平台。她们长期以小团体的形式进行活动,并制定自己的团队规范,团队成员有共同的目标。比如健身排舞参与者,有时为了一次公众表演,会去学习新的舞步,选购漂亮的衣裳,进而获得周围人的赞美。

在家庭方面,如新婚期的女性大多数会离开自己的原生家庭居住在丈夫家,新环境一定程度上会让她们感到焦虑,而休闲体育团体积极向上的氛围和合理的运动目标能分散女性情感的专注点,更快接受新的生活。离巢期以后的女性会体验到儿女独立离去的孤独感,但深度休闲体育团体可以连接同龄人之间的感情,安排规律性的团队活动,降低女性对子女的生活依附感。

4.物质支撑——本固枝荣

物质支撑是休闲体育参与的基础保障。女性深度休闲体育参与的物质支撑,不仅包括社会支持的场地环境,还包括个人经济状况所能承担的休闲付出。虽然相较随兴休闲时期付出和要求的更多,但事实上女性得到的积极体验是无法衡量的。

在工作方面,如工作维持期的女性只需维系长期雇佣关系,工作较为稳定和规律,生活重心可以较多向休闲活动倾斜。已成为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深度休闲体育活动,工作积累的经济基础让她们有能力在投入其中时购买好的装备以及训练课程去降低运动风险,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应对身体机能的衰退,完成运动生涯的进步。

在家庭方面,如新婚期的女性较为年轻,易受社会健身热潮的感染,在参与休闲体育团体活动时,更愿意到人多热闹的环境运动,感受独特的体育文化。满巢期的女性深度休闲体育参与者为了照顾年幼的子女,可能需要调整到较近的活动场所,对活动的热爱促使她们积极寻求满足条件的环境,以继续坚持活动。

五、结语

中国社会大环境的发展给中国女性的休闲体育参与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不少女性开始有了自己的休闲方式和空间,逐渐呈现出深度休闲行为特质,并体验到深度休闲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和美好。同时在休闲、工作和家庭相互交错与联系的社会建制中,不同工作和家庭时期的休闲机会和资源是不同的,女性深度休闲参与者会根据所处的社会角色,随工作情境和家庭成员的变化进一步参与到休闲活动。基于此,本文期望越来越多的女性能够认识到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努力平衡工作和家庭,积极投入深度休闲体育活动中。最后,虽然中国女性从深度休闲体育活动中不断获得了身体的解放以及积极的体验,但她们的休闲体育参与依旧会受到各种牵制,如休闲活动常常受到母亲和妻子的角色限制、运动的选择要兼顾女性身体之美等,中国的女性还需付出更多的努力去争取休闲体育参与上的性别平等,表达自己的休闲意识。

参考文献(略)

选自《浙江妇女研究》年第4期,总第12期,第16-21页。

原创文章,转载请与妇女研究中心联系。

原标题:《基于社会建制的女性深度休闲体育行为研究》

1
查看完整版本: 基于社会建制的女性深度休闲体育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