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很多时候,目标的确立只是某时的一念之间,可实现目标的路却往往是道阻且长,且长且阻。诚然,通往不同目标之路上,其中过程之艰辛不易,唯有冷暖自知。但我以为,有一项运动,它将追逐目标的过程诠释得如此深入灵魂,以至于那些跑者的面孔明明是如此陌生,表情也因急促的呼吸而扭曲地甚至有些狰狞,可当我们注视着他们,仍旧难以抑制地眼含热泪,感动不已。我想,或许是这些跑者对终点的那份执着坚忍,让我们想起了那个寒凉刺骨隆冬,那和个挥汗如雨的盛夏,想起了那些曾经的奋不顾身与无怨无悔,只为许下的承诺与目标,虽千万人,吾往矣!
但可惜的是,以跑步为题材的书目至今依然十分稀少,大抵是因为,虽然动态的视觉画面感很容易令观者共鸣,但若通过文字,则不仅需要精妙的描述技巧,更需要作者对“跑者之名”与“跑步真谛”深入灵魂的理解。
而《雨中的三分五十秒》正是这样一本罕见的以跑步、跑者为题材的佳作,它绝非专业的跑者们的阳春白雪,在这个以作者约翰?帕克亲身经历改编的故事里,我们不仅感受到了跑步与运动的魅力,更为跑者们向目标无怨无悔进击的那种不懈精神所深深动容。作者借主人公卡西迪向读者饱含深情地如是自白:“假如你能把难忘的一分钟,用六十秒的长跑填满,你的一分钟将拥有大地以及其中的一切,而且,你将成为一个男子汉。”
许多人将《雨中的3分58秒》称为是最富有情绪的书,因为无论你曾经追梦,正在追梦,或是即将追梦,在抵达目标前那条苦乐交织的路上,你都将从中获得共鸣、慰藉与鼓舞以及陪伴。
因为篇幅有限,请允许我管中窥豹式地从我被触动良多的几点展开人为什么要有目标?
这对我来说是个颇受困扰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灵魂拷问。因为扪心自问,纵然我们也有着自己想要追求的目标,可很多人并不像书中主人公卡西迪那样的天赋异禀,如果说卡西迪实现目标的成功率是百分之几的话,那我们实现目标的概率可能是千分之几、万分之几甚至是更低得多。这样渺茫的成功几率,难免遗憾的结局,那些汗水与付出真得值得吗?我曾对此纠结非常,但现在,在我读完这本《雨中的3分58秒》后,我会坚定地回答,至少是对自己说:值得!
正如跑者追求速度上的目标,人有目标都是因为心之所向,可心之所向这种心灵上的力量本身无法对现实世界产生实质影响,唯有当你把这种渴望付诸于实践中,你才会明白,为了目标梦想,人可以做到怎样的奋不顾身与坚韧不拔,而那些经历终也将成为你受用一生的财富,也唯有这样,你才能知道,自己的灵魂究竟可以承载多少的东西,这无关成败。
祝愿每一位心怀目标的朋友都能够一路生花目标之路上的苦与乐
正如书中许多的初学者那样,他们斗志昂扬,将传奇跑者丹顿作为学习的目标。第一天,他们满怀期望地告诉自己要全力以赴,接着,他们可能会既惊讶又陶醉,他们没想到竟能如此轻易地完成丹顿的路跑行程。第二天清晨,他们再度出现,愈发精神抖擞,甚至已经开始幻想自己达成目标后的美好时光。可到第三天,体能下降的初学者们痛苦地发现,训练的强度却没有丝毫减弱,全程压根没有速度减缓这回事。这一定是让他们吃尽苦头的一天、极令人沮丧的一天,更是令许多初学者一去不返劝退的一天。放弃是人之常情,所以你会选择坚持吗?我不愿说些冠冕堂皇的话来劝你坚持云云,因为我知道,上述名为“初学者陷阱”的情况只不过是目标之路诸多苦涩之一罢了,可我还是想把书里关于苦乐的几句话转送给你——“不过,即使当时是如此艰难,其中必定参杂了一些乐趣,某种极度的慰藉。乐趣,或许就在于再一次画下休止符,让一切回归平静,毫不犹豫。”“长跑后的慢走放松是一种缓慢的奢侈,一种带有深刻疼痛的满足感。”有时候,目标之路上引人入胜的乐处不只有最后的景色,更在于沿途你用汗水与泪水浇灌下的一路生花。目标与取舍
在美好童话故事里,主人公在目标之路上总是无比幸运,获得事业与爱情的双丰收。可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的精力实际上都是有限的,这也意味着目标之路上常有“世间安得双全法”的取舍与无奈。《雨中的3分58秒》并没有回避这个永恒的难题:大四那年春天的比赛或许是主人公卡西迪最后的机会,而正当他在传奇学长丹顿的指导下一步步朝此目标迈进时,他遇见了迷人的安莉亚,她使他苦行僧般的训练生活多了鲜艳的色彩,却也令他心烦意乱,挑战着他原本对训练的专注……
从某种程度上,作者是温柔的,他终归不忍心将主人公卡西迪在目标与爱情之间的取舍,故事在最后一段极为精彩激烈的雨中长跑中缓缓落幕,温柔中却难掩青春的遗憾……
在通往目标之路上,各色取舍是艰难残酷的,但却又是无法避免的,选择也没有对错之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惟愿诸君知晓。最后,祝愿每一位心怀目标的朋友都能够一路生花,也推荐大家有空的时候可以读一读这本《雨中的3分58秒》,因为这个故事虽始于跑者,但它的精神内核与诸多思考,却必能令每一位追梦人有所裨益,在那漫漫求索之路上。
愿每个人在追梦之路上都能一路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