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跑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同日出战,双线冲金谷爱凌苏翊鸣的天才
TUhjnbcbe - 2024/9/9 17:03:00
2月15日,中国元宵节。17岁小将苏翊鸣,将在首钢滑雪大跳台冲击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金牌;18岁的谷爱凌将在云顶滑雪公园参加自由式滑雪女子坡面障碍技巧决赛,冲击个人第2金。苏翊鸣希望谷爱凌在15日的比赛中“玩得开心”,而谷爱凌此前也曾为苏翊鸣加油。冬奥会开幕式上,谷爱凌、苏翊鸣亲密合影,还互换了帽子。谷爱凌和苏翊鸣的“神仙友谊”谷爱凌在北京冬奥会上夺金后,发了一张她和苏翊鸣几年前的合影,感慨道:“苏翊鸣和我已经走了那么远,奥运金牌和银牌!再次恭喜,爱你!我们做到了,让我们继续努力!在接受采访时,18岁的谷爱凌将17岁的苏翊鸣称为“我的好弟弟”,不止一次说“爱你”。谷爱凌还说,苏翊鸣已经足够优秀,不用她加油,不要给他更多的压力。谷爱凌与苏翊鸣,这对金童玉女的“神仙友谊”,让大家羡慕不已。其实早在年,滑雪导演张绍波拍摄的纪录片《少年志》,就把镜头对准了当时只有14岁的谷爱凌和13岁的苏翊鸣,让大家看到少年时就踌躇满志的两名滑雪运动员的珍贵影像。他们共同训练,交换滑板,对滑雪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和快乐。记者翻出了这部纪录片。当时在谈到滑雪带给自己最大的感受时,谷爱凌说:“滑雪为我带来的最大收获就是顽强的精神,在我摔倒的时候,我先确定我没有受伤,然后站起来,总结经验,再试一次。”片中,有着稚气脸庞的苏翊鸣穿着亮眼的橘色滑雪裤,随性地和谷爱凌聊着天。在谷爱凌成名后,关于谷爱凌妈妈谷燕的故事也被大家所熟悉。在《少年志》当中,谷燕表示:“我从小就喜欢玩,就是言传不如身教,她喜欢诗棋绘画,她就自己做。然后就创造了一个气氛,孩子愿意的话她就会加入,孩子不愿意的话你也不用强迫她。”而在谷爱凌眼里,妈妈是她认识的心胸最开阔的人,“她永远会对她身边所有人付出全部。”谷爱凌骄傲地讲起自己的妈妈。谷燕每周末都会开车8个小时,带谷爱凌去滑雪,可见她对孩子爱好的支持程度。纪录片《少年志》截图在滑雪场上,他们还互相玩起了对方的训练项目,即使跌倒了,爬起来之后依旧笑意盈盈。17岁的苏翊鸣人生履历已经颇为丰富,在全职做滑雪运动员之前,他就曾因为出色的滑雪技能,被徐克钦点出演《智取威虎山》中的小栓子一角而一举成名。除了《智取威虎山》,苏翊鸣还出演过《狼殿下》,在《林海雪原》中饰演小道童,在《摇滚小子中》饰演宝贝,在《生逢灿烂的日子里》饰演童年老二。剧中他飞檐走壁的身影让人赞叹不已,想不到这个顽皮的小男孩最后竟成为一名优秀的滑雪运动员。其实在少年苏翊鸣心中,他很喜欢演戏,同样也很喜欢滑雪,在这两个领域他都能感受到快乐。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他发现想要在一个领域做到顶尖就需要全身心地投入,最后经过抉择,他为了备战奥运放弃了做演员。“我必须把百分之百的精力,投入到我想要做的事中”,这样“自己的梦想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在出战冬奥会前,徐克导演为苏翊鸣录制视频支持:你的表演很精彩,滑雪也很厉害,希望你能夺得金牌回来。《智取威虎山》的监制黄建新表示:当年你拍戏时的样子我都历历在目,你滑雪玩,摔跟头,我们很担心你。但是你滑得非常棒,现在长大了,你要参加冬奥会,真为你高兴。“北京冬奥会的奖牌,是我最想要的成人礼物”,赛前面对媒体的采访,苏翊鸣这样说道。天才少年的背后,都有一个优秀的母亲苏翊鸣生在吉林省吉林市,父母都是单板滑雪爱好者,苏翊鸣4岁时就被父母带去松花湖滑雪场。7岁那年,苏翊鸣被一位不会滑雪的大叔压断了右大腿,令妈妈李蕾非常心疼。但在手术之后,李蕾对儿子说的第一句话是:“宝宝咱们不能放弃滑雪。”李蕾倒不是希望苏翊鸣在滑雪方面有多大的成就,只是希望他遇到困难不要退缩。所以,13岁的苏翊鸣才会对着镜头说出与年龄不相符的话来,像个小大人。苏翊鸣妈妈李蕾的观念,也直接影响着苏翊鸣的成长。“我认为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闪光点,我们应该扬长避短,我对孩子的文化课,还有个人素养修养,这方面要求得还是蛮严的。因为我想人要有生活的底蕴,要有文化,这样不管他将来是滑雪还是演绎,他的路会走得更长,更宽。”在拍摄这部纪录片时,苏翊鸣的妈妈李蕾,还没考虑过让他走职业的道路,但她也确信,“如果他真的很坚持,很喜欢这项工作,想要把自己的爱好变成工作的话,那我们也会支持,看孩子自己。”滑雪运动存在一定的风险,对于谷爱凌和苏翊鸣来说,受伤肯定在所难免。李蕾认为,自己不会因此让孩子放弃,“我不认为户外运动风险性特别大,因为只要是运动,就都会有风险,滑雪只能认真按照教练的课程去练。”谷燕也表示,“人无完人,我自己有意识地会去做一个完人,但对爱凌的教育是,我希望她不要去做一个完人。”纪录片《少年志》截图纪录片《少年志》截图无论是谷燕还是李蕾,都没有忽略孩子的文化课学习。正是有这样的家庭教育,才让谷爱凌如此出众。记者在谷爱凌12岁时的一段演讲视频中看到,她谈到,“没有人的生活会是一帆风顺的,在小时候就锻炼出韧性是很重要的,这份经历让我更加顽强,教会我要拥抱生活中的挫折。我鼓励你们走出舒适区,用行动告诉男性,女性也和他们一样强大。”导演张绍波在片尾感慨,孩子们承载了父母的希望,大多数父母渴望孩子们成为他们期待的那样,但孩子可能更希望在相对宽松,给予足够支持与尊重的环境下成长。对话《少年志》导演张绍波“他们小时候就从内心非常喜欢冰雪运动”2月8日,在谷爱凌获得北京冬奥会冠军后,记者联系上《少年志》导演张绍波,与他聊起了当年拍摄这部纪录片的幕后故事。记者:有看两位选手的比赛吗?张绍波:我都看了,都很强。纪录片《少年志》导演张绍波图据受访者记者:当时拍摄这部纪录片,为什么会找到他们俩?张绍波:因为在拍这一部纪录片之前,我拍过谷爱凌的一个人物的小专题。我自己做了一个叫“人物”的滑雪人物系列,有一集就拍到她,那时候算是我们认识了。后来是因为有一个平台叫Goski公司,他们正好签下了这两个孩子做形象代言人,他们的老板跟我说,我们是不是可以做一个他们俩的片子。然后我就琢磨这个片子该怎么做,正好那时候他们还小,所以说我跟他们的沟通都是通过两位母亲进行的。沟通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就发现这两位母亲其实是很独特的,这两个孩子当然也很优秀。然后我就想从父母跟子女的相处,包括家庭教育这一块入手,不光是这两个孩子,其实是两个家庭的事情。就是以这么一个角度,我来做的这部片子。纪录片《少年志》当年拍摄工作照记者:在拍摄当中有没有一些让你印象深刻的瞬间?张绍波:我发现拍他们滑雪的镜头时,比我之前拍的一些专业的滑手稳定性、技术会更好。这个当时其实给我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因为对照他们的年龄来讲的话,很多成年人都做不到他们的难度和标准,而且他们成功率非常高。另外一个就是说毕竟都是孩子,都挺爱玩,他们也愿意在镜头面前配合你打闹。而且精力很旺盛,尤其谷爱凌就是远超出你对一个孩子经历的认知。我们第一次拍的时候,我知道那时候她在美国生活,但放假都会回到中国来,然后去参加各种培训班。我刚开始只是以为他妈妈跟我们身边很多父母一样,就是假期给孩子加各种补习班。但后来我跟他妈妈聊天的时候,才知道这都是谷爱凌自己感兴趣,自己要求上的兴趣班。在假期回到中国之后,谷爱凌有特别好的精力跟好奇心,所以她把自己感兴趣的包括声乐、数学等这种补习班都报了不少,积极认真地去上课,这也展现出学霸的特点吧。而且有一次我们拍完去吃饭,当时我们到了饭店之后,谷爱凌妈妈都到了她还没有到,正在纳闷那个孩子怎么还没有到。她妈妈说她最近特别痴迷长跑,不肯坐车非要跑过来。大概距离我们吃饭的地方有七、八公里,她就跑到了吃饭的地方,让我觉得太厉害了。纪录片《少年志》截图纪录片《少年志》截图记者:那这两个孩子有什么地方打动你?张绍波:他们很优秀,在做这些(冰雪运动)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他们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和快乐。取得更好的成绩固然是他们快乐的来源之一,但他们其实从内心还是非常喜欢这项运动的。而且像苏翊鸣刚开始的时候,我一直认为他可能更倾向于走演艺的道路,因为他参演了一些影视剧和电影什么的。但是他最后还是通过自己努力,一步步成为最顶级的运动员。我觉得这一点确实是太厉害了,因为做一个运动员吃的苦太多了。天才少年,青梅竹马,顶峰相见!
1
查看完整版本: 同日出战,双线冲金谷爱凌苏翊鸣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