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一个朋友,每天下班后都会去跑步,配速大概在6分30秒左右,每次大概也就5公里。
总的来件量也不是很大,速度也不算太快。
按道理来讲,不应该是越练越好吗?
可是他却告诉我说,现在跑步反而成为了一种压力,每天都不是很想动,身体和心理都比较累。
似乎坚持跑步后,却让那个自己变得越来越虚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送了他一句话:你的坚持跑步方向没问题,但是过程有点操之过急!
为什么这么说呢?
很明显反映出一点就是身体本身的运动基础是很薄弱的。
从跑步距离到训练次数,显然有点着急了!
有可能对于一个经常跑步的人来说,5公里那都不叫事,但是于一名初学者而言,这样的频率就是过快了。
跑步我们讲究的一定是一个闭环的过程,从训练到营养再到休息,这才是一道科学的训练模式。
跑步没有恢复,就不会有进步。
不管你是专业的跑者还是业余的爱好者,一个劲的只盯着训练不休息是没有办法让疲劳的身体得到进步的。
反之长久下去,只会伤害到身体。
就像我这位朋友,他之所以感觉到坚持跑步后有一种身体发虚的现象,其实就是没有把跑步训练闭环起来,只顾着往前赶了。
一个经常跑步的人,还能感觉到身体发虚,那唯一的原因就是训练强度过大而导致的。
这个时候没有充分的恢复休息,身体不虚才怪呢!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一直不推荐天天跑步的原因。
我时常在讲,哪怕你再迷恋跑步训练,一周至少也要安排1天的时间去休息调整自己。
这不仅是对自我身体的一种保护,更能大大的去提高跑步能力。
要想跑得健康,循序渐进才是长期主义的必由之路。
速度不快、距离不远都没有关系,一步一个脚印,随着训练慢慢增加你的量。
虽然文章开头说到的那位朋友,能够一直每天在坚持跑步5公里,毅力已经很不错了。
但其实真正的日常训练中,我们真的不要把跑步当任务一样,一直跑固定的速度和距离,必然会失去乐趣增加枯燥的。
不妨试一试一天4公里、一天6公里,这样给身体带来的疲劳感也不一样,对于后期想跑长跑也会打下很好的有氧基础。
不过另外我们也要时常的去检验一下自己的身体是否有疲劳累积。
比方可以在早晨起来的时候测测自己的晨脉,只要变化不大,基本上都是没有问题的。
跑起来的时候也要多注意倾听身体反馈的声音,感到很疲劳或者不舒服的时候,要及时停下脚步休息。
总而言之,要想身体不虚,我们就一定要科学健康的去规划跑步,实现训练-营养-休息的闭环,毕竟这才是健康跑步的三大要素。
合理的训练可以帮助我们增强身体素质,营养的摄入可以为身体提供能量和养分,充足的休息可以帮助身体得到恢复和修复。
因此,三者缺一不可,必须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最佳的跑步效果。
希望所有的跑者们,都能够记住!
也祝愿大家通过跑步让自己越来越健康,而不是越来越虚。
爱跑步,爱生活。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