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跑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教研探讨之向诸葛亮触龙年轻卫士学沟通
TUhjnbcbe - 2024/9/11 17:57:00
白癜风专项资助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k5oftlp.html
听过课的一些朋友可能会记得我用“改变一生的两次微笑”案例分享过的一个观点:“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这里的关系主要说你要和试图影响的人建立一种信任、接纳和理解关系,有了这样的关系基础,他才会接受你的影响;没有这样的基础,你的影响努力会被拒绝)建立这样的关系需要教师具有极强的沟通能力,所以我赞成《茅卫东:关于未成年人伤害教师,我想说三句话》:“不要让《未成年人保护法》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保护伞”“认为教师已经成为高危职业,这是危言耸听”“教师培训应该增加或加强‘有效沟通技巧’这方面的内容”。今早起来,又看到《广东茂名一中学生疑玩手机被老师警告没收,跑到楼顶跳下身亡》的消息,痛心也为当事老师难受之余,更觉教师具有沟通管理能力的重要性。这里把年的关于和家长沟通的推文再发一下(关于手机的处理问题我在现场培训、中国大学MOOC的“教师职业道德”课程、以及推文《你为什么要收》都有讨论和交流),分享一下沟通的多样化和实效。附带把贵阳的学习信息再发一下,可以说观课议课的核心就在于学习沟通,学习和同事沟通、学习和孩子们沟通,在沟通中理解,在沟通中成长,在沟通中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和家长沟通的态度和策略曾经看到一位同学的问题:“对于调皮的学生,你进行批评教育,家长不仅不支持,还予以反驳,冥顽不灵,应该怎么办?”看完以后觉得和家长沟通是很多老师的问题,想一想,有这样一些看法。首先,无论如何我们不能说家长“冥顽不灵”的。我们必须意识到,家长未必就不懂教育,我们就未必懂教育,做教师的应该先从理解和尊重的角度出发看待家长的意见和行为,这是对自己还不太懂事的学生要说的话。对于一线的老师,也曾经有老师给我邮件说:“在班级管理中,我有时会遇到一些家长无理取闹,让我们做班主任的很是为难,他们提出的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让我们当老师的很气愤。”我的回答是:谁来认定无理?说不定你觉得家长的要求无理,家长还觉得你的要求无理。比如,有的家长认为学习应该快乐,你觉得不刻苦就没有好成绩;家长认为作业不必太多,你对没有做完作业的学生处罚……,对这些问题很难有一个合适的标准,也很难说就一定是你有理,家长就无理。所以不要轻易说别人无理,真理并不在我们这一边,教师不一定掌握着教育的真理。其时,很多老师自己就是家长,当你以家长的身份考虑问题的时候,你可能也不接受你作为老师的作为。所以,最好还是换位思考一下,这是理解和尊重他人的一种策略。其次,是寻找彼此共同的立场。彼此之间的意见有了不一致,能不能通过心平气和的方式找到一致的立场呢?我以为是可以的。这个一致就是我们都希望学生(在家长则为孩子)有更加美好光明的未来,这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可以说,现在的教育正是由于对基础去取得一致,才有了很多的家长和学校、老师之间冲突。这样说,大家可能未必同意。但你想一想,你对学生提出要求主要是为了学生健康和快乐地成长,还是主要想获得一个理想的学生分数为你交差?对此,恐怕很多老师就不那么理直气壮了。同样我们可以问家长,你对孩子的苛刻要求是为了孩子,还是你的面子?细想一下家长也未必不脸红。这样,有冲突的时候,建议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从学生的感受、学生的成长考虑各自的立场和方法,先进行价值澄清,寻找共同基础,然后再心平气和坐在一起交流。再次,教师还担着引导家长的责任。现在的问题是很多老师缺乏引导的能力,在老师和家长的碰撞中,教师自己根基不稳,缺乏力量,无法用“有理”战胜“无理”,结果造成了教师的败退和委屈。让自己有理,需要我们经常对教育动脑子。我常说这样一个例子,很多小学要搞素质教育,有的家长表示反对,说要抓分数——“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如何应对呢?你如果有理,你就可以拿出自己的“理”来。比如你就可以和家长讨论:人生是短跑还是长跑?如果是长跑,起跑时太用力是跑不下去的……。当然,这样说一说也未必能解决全部问题,至少是可以增进一些相互理解的。第四,还要学会和家长沟通。与人沟通是一门艺术,我们可以用这样几个故事来讨论、借鉴沟通的方法和策略。第一个是三顾茅庐的故事。诸葛亮与刘备的沟通,说天下三分的见解是不绕弯子,时直接、干脆而简洁的。采用这种简单的方式,需要两个前提:一是沟通对象刘备自己有改变现状的强烈渴望;二是诸葛亮自己的本领和能力被刘备信任。我想,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如果家长本身对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不满,渴望得到老师的指导,而且自己又被家长信任着,我们就可以借鉴诸葛亮的方式,和家长沟通就不必绕弯子,可以直接说自己的经验,自己的建议,提出自己的要求。第二个是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赵太后是不愿意让自己的儿子到齐国做人质的,触龙如何说呢?一问饮食起居传递关心,求得对方的心理接纳,建立良好的对话关系;二为自己的儿子求前程,所传递的信息是“我和你一样爱儿子,我理解和接纳你的处境”,我把这叫做“同在共行”,以求得对彼此处境的认同和理解;三是在合适的时机说出“父母爱子为之计长”的道理,分析相关行为的利弊得失。与学生的祖父母沟通,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的情形,他们对自己的孙辈格外关心,对于孩子的老师,他们也会有“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的倚老卖老,这时与他们沟通就不要一开始就说孩子的问题,说家庭教育的问题,这样一定会碰钉子。我们可以借鉴触龙的方式:先要绕一绕的,从建立关系赢得信任入手;然后表明彼此促进孩子成长的共同意愿——是“为了孩子”;最后才回到具体事情的讨论上。第三个是螳螂捕蝉的故事。故事中的吴王一向很专横,要想说服他是件很难的事情,有一次,吴王准备进攻楚国,他召集群臣,宣布要攻打楚国,大臣们一听这个消息,低声议论起来。吴王听到大臣们的议论,很是生气,他说:“我决心已定,谁也别想动摇我的决心,倘若有谁执意要阻止我,决不轻饶!”为了劝阻吴王,吴国年轻的侍卫用的是不劝的方法,他先用奇怪的举动引起吴王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教研探讨之向诸葛亮触龙年轻卫士学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