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成了一年两次马拉松赛事之后,埃鲁德·基普乔格来到了中国,五年来的第一次。许多相逢就像早有安排,但总有些新故事。
年,基普乔格在北京奥运会参加米,决赛中输给了如日中天的贝克勒;年,他携马拉松世界纪录之威来到中国,出席上海马拉松起跑仪式,目睹了前世界纪录创造者基梅托的最后一赛。
年10月12日开始,埃鲁德·基普乔格开启了他的第三次中国行,再访北京和上海,化身跑步“宗师”,答疑解惑,以其“宗师远见”带来新的启迪,将强大的精神力量传递给更多跑者,向中国的跑步文化注入全新活力。
人们汇聚而来试图在公园里“追上那个基普乔格”;他还会对小学的孩子说,跑步即生活,希望他们能为了自由的思想而奔跑;面对媒体们,他认为中国会在未来五年,成为一个“跑步的国家”……
昨天(10月18号),基普乔格终于结束了他辛苦的“宗师之旅”,奔赴下一站。中国行虽然结束,基普乔格的故事并未就此结束。#下一步何止纪录
英雄来来往往,传奇总会留驻。
如何看待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被打破——在北京清华的活动中,终于有人面对基普乔格如此提问。
“纪录就是要被打破的”,他给出了经典的回答,好像早就在等着这一刻的到来。
10月8日的芝加哥马拉松,比基普乔格小15岁的凯尔文·基普图姆,用2小时35秒刷新世界纪录。不同于其他马拉松选手,没人能像基普图姆这样年轻而劲爆,拥有无可匹敌的后半程能力,用了三场全马,就走到了大多数田径传奇一辈子都不曾走到的高度。
在基普乔格看来,打破纪录和学生毕业一样,每一年都有更厉害的学生和成绩。你无法去控制别人做什么,而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回去训练。
他还说,自己很开心,能两次打破世界纪录。
在他之前,丹尼斯·基梅托的2小时02分57秒,把持世界纪录4年之久,是基普乔格在柏林两次完成超越,他将这个极限提升了秒;实际上,自从年男子马拉松首次迈进2小时10分大关之后,没有人能在提升世界纪录这件事上,做得比基普乔格更多。
早在去年的瓦伦西亚赛后,基普乔格已经对基普图姆青睐有加,为有人跑进2小时02分而感到开心,今年伦敦之后更直言他最有希望打破纪录;而基普图姆的成就,看起来更像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而且,基普乔格也有属于自己的“纪录”:第一位在2小时之内完成马拉松里程的人,在他看来,这个成就甚至比赢得奖牌更重要。
在今年的4月之前,基普乔格的“剧本”让人非常期待:他表示过争取六大满贯冠军甚至赛道纪录的意愿,这意味着他需要征服波士顿和纽约并不算快速的赛道,还要重新去芝加哥跑一个足够快的成绩。还有巴黎奥运会,他想拿到三连冠。
而事情的发展已经被我们熟知,他在波士顿遭遇了生涯罕见的挑战,2小时09分23秒,第六位抵达终点;媒体们赛后找不到他了,虽然一天之后,基普乔格再度公开和媒体沟通,坦言那次失败让人很失望。
五个月之后,基普乔格在柏林交出了另一份答卷:早早杀出重围,前半程1小时22秒,和世界纪录不相上下;后半程和22年相似,肉眼可见的掉速,甚至被身后的对手们5公里追回了30秒,两个首次参加全马的小伙子,对他持续施压。
2小时02分42秒,还是保证了他的第五个柏林马拉松冠军,赛会史上首人。比赛成绩印证了他赛前的说法,要跑一场漂亮的比赛,而不是为了冲击世界纪录而跑。
对于基普乔格而言,柏林的胜利太重要了,在马拉松生涯之中,他从没连续输过两次;随着年龄的增长,赢或者输都有更昂贵的成本,你要么为胜利付出更多努力,要么就学着在失败和压力中反弹。
至少在年,基普乔格遇到了这样的挑战,他在波士顿证明自己还是不太擅长雨战,起伏的赛道和缺乏配速员带跑也可以算短板;在更熟悉的柏林,他再度延续了强势。
除了基普乔格,可能没有人会在这个年龄,还面临这样的处境,去解一道关于时间、对手、选择的必答题。
从年4月21日的德国汉堡马拉松算起,基普乔格转型职业马拉松选手,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再把目光放远一些,他作为田径选手已经20年。这两个十年,却呈现了截然不同的景象。
场地赛生涯的基普乔格:年U20的米纪录,年雅典奥运铜牌,年北京奥运米银牌;28岁那年无缘伦敦奥运会,让他就此转型路跑,这个看起来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却成就了一段传奇。
田径选手转型路跑的方式,现在已经被一些人当作“弯路”,包括基普图姆、阿默斯·基普鲁托等非洲选手,路跑的履历占据大多数,随之而来的自然是更丰厚的奖金和知名度。
基普乔格履行了这个经典的转型方式。在马拉松生涯19场正式比赛中,他做到了这些:
两次打破世界纪录,成为第一位跑进2小时02分的选手;在非认证赛道上,两次尝试突破两小时大关,并在年10月12日成功,1小时59分40秒跑完马拉松里程;
生涯五次跑进2小时03分,马拉松历史前十成绩中,独占五席;
长达七年的时间内全胜,从年鹿特丹到年伦敦,没有任何人比他先抵达终点;
奥运会两枚金牌,从里约到东京,两场比赛时间跨度五年,他用2小时08分左右的成绩稳稳夺冠;
正式比赛19战16胜,赢得了六大满贯的其中四站,保持着东京和柏林的赛道纪录;
他也有过低谷,比如20年伦敦和23年的波士顿,但你仔细梳理,世界上也只有12人曾经在马拉松战胜他,想战胜基普乔格,依然是小概率事件。
在竞技体育之中,“G.O.A.T”总会被拿出来讨论,也总有人乐此不疲,而近代马拉松水平的飞涨,让可以列入讨论的人选越来越多。
这些人之中,基普乔格经常是最先被想到的一位。
年柏林马拉松,被认为是基普乔格奠定地位的关键一役:送给他马拉松生涯首次失利的基普桑,在场地赛压制他的贝克勒,都再无法撼动基普乔格;反倒是首次全马的阿多拉,差点成为笑到最后的人,基普乔格面对这位新人,仅仅赢了14秒。
这一幕像极了他的马拉松生涯,击败同龄人,接受年轻人的挑战。
年,人们对伦敦马拉松无限期待,那可能是最后一次有望看到基普乔格vs贝克勒的机会,可惜后者因伤退出,基普乔格也在伦敦遭遇七年来首次失利;随后的两年,他又连续赢了四场比赛,包括一次世界纪录和一枚奥运会金牌。
超长的生涯和极高水准的表现,以及稳定,这让人们讨论“马拉松之王”的时候,会最先想到埃鲁德·基普乔格,当他在比赛中微笑的时候,观众是幸福的,因为他可能要收比赛了;对手嘛,就要小心了。
现在的挑战,变成了基普图姆——他简直是个击破次元的存在,拥有无人比拟的生涯高度,但别忘了基普图姆的年龄,你无法预判24岁的选手,在未来的十年里会做出什么。
在选择心目中“史上最强”的时候,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基普乔格将马拉松带到了更高的地方,不仅仅是通过世界纪录的方式。
常年训练的同时保持了阅读的习惯,这让他拥有更宽阔的视角,也有人将基普乔格比作马拉松赛场的哲学家。在肯尼亚,基普乔格的大部分时间拿来训练,过着类似苦行僧的生活,在外人看起来更像是苦中作乐,或者说,如果没有跑到一定的程度,无法理解跑步带来的痛和快乐。
这就是为什么基普乔格如此受人崇敬,如果你讨论数据,他的名字赫然在列;如果你挖掘故事,他有20年的职业生涯和无数比赛经历;而让他更独特的,是将马拉松文化进一步推向世界。
这项源自战争传说的运动,也不再神秘——越来越多的选手来到非洲拉练,试图从这块诞生无数长跑传奇的地方,书写属于自己的印记。
在下个月,基普乔格将年满39岁,和他在职业生涯有过交集的宿敌们,莫·法拉已经退役,江湖再无莫爵士;贝克勒刚刚宣布要为巴黎奥运会资格而战,基普桑呢,早就因为禁药风波淡出视野。
基普乔格还有自己的使命,那就是巴黎奥运会,他想要争取马拉松三连冠,他已经提过很多次。
虽然在柏林马拉松拿到冠军,但并不能确保一个奥运会资格,在肯尼亚,哪怕是最强的田径选手也要做好激烈竞争的打算。
而在另一边,年轻的基普图姆适时地表示,自己准备好了,要和基普乔格同场竞技。
这一幕原本会在柏林出现,那么接下来会在巴黎上演吗?还有他最喜欢的柏林呢?基普乔格vs基普图姆会不会在这里完成世纪对决?
基普乔格还说,自己会来中国参加马拉松比赛,无论是厦门、北京或上海;在正式比赛中尝试跑进2小时,也依然是努力的目标。
传奇的田径生涯,还有篇章待书写。
就让时间来给出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