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跑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体育强国大家谈丨如何上好体育课之探新
TUhjnbcbe - 2024/10/9 10:02:00

编者按:日前,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年版)》,将于年秋季学期开始正式施行。随着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人民网《“体育强国”大家谈》邀请体育教育相关行业专家、学者、校方以及一线体育教师等,结合其中的重要理念和主要变化以及行业人士的教学实践,对“如何上好体育课”展开探讨。

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提出一条重要理念是: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这条理念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应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

围绕新课标下体育教学中教什么、如何教、怎么评价等热点话题,首都体育学院教授茹秀英,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院院长、云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王宗平,山东日照金海岸小学校长赵庆英,浙江宁波镇海区张和祥小学校长王红燕,北京广渠门中学附属花市小学德育主任张丹,南京师范大学附中秦淮科技高中教师张乙近日接受人民网专访,展开广泛讨论。

“教”要以学生为中心与练、赛有机结合

“教”是学校和老师的基本职责,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会”。作为第二届全国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的获得者,张乙有着8年初中体育课的教学经验,他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课有着自己的理解和体会。他表示,“教会、勤练、常赛”是相辅相成的,在落实过程中要有机结合。从“教”的方面讲,学校在课时保障、课程设置、教学形式等方面都相应地进行了一些调整。“目前,在课时保障方面,南京师范大学附中初中部严格执行国家规定每周体育课的节数,为了给出更多的‘练、赛’机会,学校利用上、下午的大课间和每周另外两课时的体育拓展课程与体育课内容相结合,集体促练,以赛带练;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采用必修和选修相结合,所有同学必须修完规定的体育课程(田径、球类、体操),并经考核合格后,才能进行选修教学;在教学形式方面,采用小班化的教学模式,原本的4个班级每个班级不超过40人,分成6个选修班后每个选修班平均22人左右,这样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练、赛’都留有充分的空间。“张乙说。

在课程设置上,赵庆英介绍了日照金海岸小学的“五结合”和“两保证”举措。“五结合”即:“课内与课后”结合、“必修与选修”结合、“特色与普及”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两保证”即:保证每周上全上足3-4节体育课课时,保证每天体育运动不少于1小时。同时,赵庆英也表达了要坚持练赛结合、以赛事促提升的观点,这一点与张乙不谋而合。她介绍,近年来,除三大球联赛外,学校已形成了春有运动会,夏有百生秀,秋有足球联赛,冬有冬季长跑、趣味运动会的“四季有比赛,天天有赛事”的格局。

日照金海岸小学学生参加校内足球比赛。(资料图片)受访者供图

对于学校根据新课标进行的调整,专家也给出了建议。王宗平认为,在教学形式上,要尽量让学生少站立、少等待、少发呆,在同一时间内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出汗、喘气、心跳”动起来。

茹秀英则建议首先对管理者和教师进行培训,而且对于体育教师的培训应基于优秀案例的实证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解读剖析。对于教学实践,她提出三点建议:一是鼓励学校和体育教师根据不同学段,对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内容需求和兴趣基线的调查,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前移;二是教学内容在运动动作和技能学习的同时,挖掘运动科学和文化,并采用游戏化方式组织教学;三是鼓励将音乐融入体育课堂,尤其在拉伸热身和放松练习中,实现体育与美育的有机结合。

高校与中小学联动有助改善体育课师资紧缺现状

新课标中既有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比如武术、舞龙等,又有新兴类体育运动,比如滑板、定向运动、花样跳绳等,如何在体育课师资本就紧缺的现状下,开展这些富有文化内涵又新颖时尚的运动项目的教学就成为了业内

1
查看完整版本: 体育强国大家谈丨如何上好体育课之探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