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普乔格冲线瞬间(来源:INEOS)自去年柏林马拉松打破世界纪录之后,肯尼亚马拉松运动员基普乔格已经无愧于马拉松第一人的称号。截止目前,在他跑过的12场正式马拉松赛中,他赢得了11个冠军,堪称传奇。基普乔格曾在年首次尝试突破马拉松2小时大关,遗憾的是仅以25秒之差未能实现目标。今年四月,基普乔格再度参加了伦敦马拉松,并以2小时2分38秒的成绩实现伦敦马拉松四冠王。在那之后。基普乔格宣布了他马拉松“挑战1:59”的计划,第二次的“破2”尝试,他终于得偿所愿,最终成为马拉松跑进2小时大关的第一人。要创造纪录,基普乔盖跑每公里的平均时间要低于2分51秒。对于许多非专业运动员来说,这是骑自行车都未必达到的速度。为了取得更好成绩,昨日基普乔格在起跑后,7名陪跑员采取前5后2的队形将基普乔格夹在当中。之所以这样配置,是因为按照“挑战1:59”科学团队的研究,这是最佳配速员防风阵型,会形成一道挡风屏障,有利于挑战者创造好成绩。(来源:NTV直播画面)而在他们身前,还有一辆配速车,以2分50秒行进一公里的恒定速度(配速)前行,车上的激光会在跑道上标注绿线,以此帮助整个挑战团队和基普乔格调整配速。团队会对基普乔格完成每公里的时间进行了精确的计算,同时比赛过程中还会实时给出预估完赛的时间。在比赛的前几公里,基普乔格配速都保持得较为稳定,均维持在左右。在跑到20公里左右,基普乔格在速度上出现了一些起伏配速在和之间。23公里到26公里,基普乔格又恢复了稳定的配速,四个的配速再次把预估时间稳定在了1:59:49的位置。而到了赛道最后四分之一部分,基普乔格连续跑出精确的配速,最终提前了约20秒稳稳拿下这项“人类纪录”。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完成这个成绩不只是他一个人的能力,也是整个团队的贡献。肯特大学生理学家MarkBurnley对人的耐力进行了深入研究。他曾表示,有三项指标会直接影响长跑的表现。一是最大摄氧量,剧烈运动时身体最多能使用多少氧气;二是乳酸阈值,即在身体不残留多余乳酸的情况下所能达到的最快速度;三是跑步效率,相当于人类的“油耗”,要在跑步中有效利用资源。要在长跑中获得更好成绩,三项指标需要尽可能地高。反过来,这三项指标也正是限制人类突破长跑极限的关键因素。跑出“人类最好成绩”并不是要运动员在各项指标均拿下第一,而是把现有最快跑者的供氧与跑步效率结合,做到最优均衡。这就需要科学且严格的训练。为了长期保持顶尖的运动能力,基普乔格每天都有严格的训练和饮食计划,包括每天5点准时起床训练,每晚8-9点准时入睡。图
基普乔格与队友备战(来源:RunnersWorld)身高公分的基普乔格,体重只有56公斤。他的身上没有一丝赘肉,这样的体型给了他顶尖的心肺功能。即便已经连续拿下世界冠军,基普乔格依然保持高质量的训练。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制定每天、每周、每月的计划。一周公里,每天30公里,一周没有休息日。在他看来,保持扎实的训练正是他能够抵抗年龄变大的影响,从而维持顶尖的竞技状态。INEOS1:59挑战赛将比赛地点定在了奥地利维也纳的普拉特林荫大道。这一决定也经过了严格的计算和考量。根据《Runner‘sWorld》的报道,团队根据每年此时的温度、湿度、气压、风速、海拔和降水等情况,最终得出了最具理想的位置。挑战赛道选在贯穿普拉特公园中央的Hauptallee林荫大道,赛道又平又直,单圈长度9.6公里,单程直道长4.3公里。按照基普乔格过往比赛的成绩,他的最好状态一般是在湿度低于80%,温度保持在7℃到14℃左右。这些过往的数据让团队最终将比赛时间定在了10月12日,为的是当天的天气有助于让基普乔格保持身体高效运行,发挥最佳水平。图
史上最豪华“兔子团”(图片来源:N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