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雨,6天4场比赛,1个米,两个米,一个半程马拉松。
个人战绩1金1银,团体铜牌,是成都大运会最累、最拼、让观众最敬佩最心疼的运动员。
夏雨雨,出生于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一个小山村。中学一次越野跑展露了她的长跑天赋,随即被选入省体校。
不过,和很多长跑运动员的成长经历不同。夏雨雨不仅想当冠军,她还想读大学。
年,她如愿考入国内最高学府之一的清华大学,由此开始了以清华学子身份征战的长跑之旅。
年,全国第十三届学生运动会,以16:28和33:33(PB)分别斩获米、米两项冠军。
年,全国田径锦标赛,以33:38.64获得女子米冠军。
到年度,接连夺得国内多场马拉松赛事冠军。
年,北京马拉松,夏雨雨以普通选手参赛,最终以2:28.57成为国马女子冠军,马拉松赛道上的一匹“黑马”冲进了大家的视野。
冠军之路自然不是履历上写的那样御风直上,竞技运动员的蜕变之路向来波折。
而伤痛和比赛的失利,更是每一位竞技运动员不可回避的残酷现实。
就在上一届大运会,在与日本选手的万米对决中,夏雨雨与金牌擦肩而过。
大运会每两年举办一次,这对竞技水平有所追求的选手来说,学习、体能、时间都是不小的挑战。
关关难过关关过。
今年4月,全国田径大奖赛女子米,夏雨雨再次以34:13.13摘得桂冠。
三个月后的本届大运会包揽了1金1银1铜。
夏雨雨说,跑步很苦,也很甜。
为了训练,夏雨雨连续7年没有回家过年。
这次大运会备赛,夏雨雨在秦皇岛集训3周,每天跑量都保持在30公里左右,炎炎夏日,跑者自然理解这是怎样一种强度。
夏雨雨自己说,赛前训练在米一圈的标准跑道,一跑就是40圈打底。
训练时,自己不会去想这个训练到底有多少圈,她会把计划拆解为许多小目标,一小段,一小段地往下递减,这样,时间就会感觉过得很快。
言外之意,这样的训练枯燥而疲乏。
只是为了追逐的目标,必须想法设法对抗这种枯燥和疲乏,甚至要去享受这个过程。
不负拼搏,花开盛夏。
踏上赛道,米决赛实力逆袭夺冠;米拼到力竭倒地,争得银牌;12个小时过后,体能还没来得及恢复的夏雨雨,又站上半马起跑线,坚持跑完比赛,与团队再添一枚宝贵铜牌。
这是她毕业前最后一次参加大学生运动会,三场决赛,场场扣人心弦,场场拼尽全力,场场点燃赛场内外。
赛后她说,我知道它很难,但是我还是想去试一试,不到最后的时候我不会轻易放弃的。
夺冠后她的最大愿望,是希望能够带动更多的年轻人爱上体育运动。
“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这是很多人对体育运动,尤其是竞技体育最为古板的认知。
不运动的人永远不会知道,运动者不仅拥有更强健的体魄,也拥有更聪慧的头脑。
仅凭体力上的勤奋,很难理解训练的方法和意义,也就无谈在艰苦的训练中获得长足的进步;没有灵活的头脑,竞技运动员就不能根据赛场实际情况,巧妙调整比赛策略和节奏,取得理想成绩。
夏雨雨也希望改变大家这样的认知,她说,学生可以在抓文化课的同时,运动成绩也很好,希望大家能知道她不是只会跑步,还可以有很多的特长,是全面发展的。
把体育上的坚持,道德上的培养,迁移到生活、工作当中。这也是清华大学的体育精神。
#大运会观赛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