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衢州市体育中心炙热的阳光下,王涛冲线后没有更多庆祝的动作,他直接躺倒在地,这枚男子米金牌被其收入囊中,为云南队取得本届全国锦标赛长跑项目唯一一个冠军。
“躺在地上那一刻其实脑子里没有更多想法,只有四个字——我是冠军。”
“冠军”头衔对于20岁出头的王涛实属陌生,从事竞技体育八年来,他没有在任何邀请赛、大奖赛中夺冠,甚至青少年时期在省运会也没有拿过冠军。这一次,他直接成为了全国冠军。
这也是其教练朱荣华执教生涯带出的第一个全国锦标赛冠军,对于师徒两人来说,这都是“第一次”。
全国锦标赛是每年一度田径项目国内最高水平的赛场,所有运动员都会将状态调整至最佳迎接这场比赛,全锦赛和冠军赛的冠军,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国冠军”。除了极强的含金量,从更现实的意义讲,这场比赛的名次关系的年轻队员的转正、薪资、年终绩效考核等等。
本次在衢州举行的锦标赛,王涛入围米、米两个项目。第一比赛日他在米跑出第14名,显然没能达到预期目标。到了万米决赛,教练朱荣华与他的共同目标是争夺领奖台席位。
云南是耐力项目的王者之师,但这不意味着身处豪强队伍登顶全国赛场就轻松容易。本次比赛他的主要对手有来自贵州的毛金虎、李金豪,两人米双双登上领奖台,竞技状态极佳;辽宁的“天才少年”于水庆,当场比赛与他鏖战到后程;新科冠军赛冠军上体大的徐文昊;以及同样来自云南队的蒋发坤、贺应兵、苏逸等。
30分01秒13的夺冠成绩不算亮眼,但考虑到当天的温度和湿度,以及锦标赛更注重名次的竞技特点,这一发挥已经足够让王涛开心。
“肯定开心,目标就是前三,我心里在想我冲刺能力不行,必须在中段就把速度提起来,才有机会冲击冠军。真正拿到有一种苦尽甘来的感觉,终于证明了自己。”王涛说。
朱荣华从竞技层面分析了这个全国冠军的取胜之匙:“赛前的几次强度课完成情况非常好,调整也非常好。冠军赛和锦标赛只相隔不到一个月,连着两场重要比赛,调整期是非常短的。这三周的调整训练怎么去处理好很重要,我们做好了这一点。”
此外,朱荣华也对「98跑」谈到,队友之间的战术配合执行的干净利落。这次入围米决赛的32位运动员其中9位来自云南队,而蒋发坤、赵磊、张龙等都来自朱教练的组,可以说这个冠军也是一次团队的胜利。
年12月出生的王涛是这个组最年轻的队员之一,进队三年的他目前身份还是一位试训选手。
王涛来自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那里地处怒江大断裂带,有“滇西雨屏”之称。对于山区的孩子来说,体育是一条成功之路。从进入体校开始,家里人就对其全力支持。
王涛还有一个相差四岁的弟弟王超,同样在保山体校开启中长跑之路。不久前在中国田径协会“高原人才开发计划”高原省区耐力项目对抗赛中也有着出色发挥。
年,王涛进入县体校训练,两年后进入保山市体校。年比完省运会后被朱教练发掘,当时教练认为他还应该再将基础打牢,于是又在体校待了两年。
王涛回忆道:“年的省运会参加米、米、米三个项目,拿了两个第二名、一个第三名。当时朱教练就已经注意到我了,当时年龄比较小,让我再打打基础。”
云南各地州梯队建设、选拔体系完善,这也造就了省级队伍的人才厚度。其实体校一天两练的训练模式与专业队几乎无异,只是量和强度会小一些。刚开始练体育时,王涛并没有因为训练辛苦和密集的时间安排抗拒这项运动,反而很喜欢跑步的感觉。
“当时一边上学一边训练,早上5点起来出早操,7点要开始上课。下午4点半放学后开始第二次训练,晚上还要上晚自习。没有觉得很辛苦,自己挺喜欢的”王涛说。
年年中进入省队后,刚刚开始转换新的训练环境他半月板就受伤了,导致训练耽误了半年。
“来队里最初那几年觉得自己很差,和队友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别人那么能吃苦、那么强,总觉得和队友差那么一点点。他们真的很强,师哥高鹏、蒋发坤这些,刚进队一起训练我直接跟不住。”王涛表示,“加上受伤、没有比赛,心情还是有低落的时候。”
由于试训队员的身份,尽管食宿不用操心,但每个月只有少量的补贴,也不算正式队员。队伍转正名额的缩减,三年过去他仍然是试训身份。
“转正这个问题教练也和我聊过,我有这个实力水平,这只是时间问题,我也相信自己。”王涛说。
王涛目前的米PB是14:04.95,创造于本赛季的沈阳冠军赛;米PB则是日照大奖赛跑出的29:17.57,两项都达到了健将标准。凭借这个全国冠军,未来转正自然是板上订钉的事。
这是他的第一个全国冠军,但他目标显然不止是一个全国冠军。
上文提到,这是王涛的第一次,同样是朱荣华教练的第一次。这位今年49岁的资深教练,在独立带队的第九年,品尝到了全国最高领奖台的滋味。
说起朱荣华,年轻跑者群体会较为陌生,而在朱教练的运动员时期是我国马拉松项目最优秀的选手之一,代表国家队参加过年雅典奥运会。
年出生的朱荣华来自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他是那里所有体育项目中第一位奥运选手。刚刚在无锡超越原国家纪录的后辈杨绍辉,以及陕西全运会女子米障碍铜牌得主罗霞,与其来自同一个县。作为活跃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运动员,朱荣华自然是绝对的前辈。
“出生在山区里条件非常艰苦,那个年代吃穿都有问题。一步步从体校到省队,每走出一步心里都是非常非常高兴事。年9月份正式进入到云南省队,一直练到年退役,每一步心里都不会忘记的。”
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段,朱荣华师从滇军名帅张国伟,队友还有邓海洋、陈明付、杨国才、李有才等运动员。年雅典奥运会周期,朱荣华依靠综合排名、达标标准被选派参加奥运会男子马拉松项目。
“我的梦想就是参加最高水平的比赛,相信这是每一位运动员的梦想。中国马拉松和世界水平差距比较大,能够站在那个舞台,说实话已经心满意足了。练体育的人生,我觉得圆满了。”朱荣华对「98跑」说。
这种不留遗憾的想法让他在年退役后也顺利完成角色过渡,加上当时并不像如今有众多城市马拉松可以跑,退役基本就意味着运动生涯的结束。
“运动员嘛终归要转型的,不管当教练也好,干其他工作也好,每个人肯定要经历这个转折点,我心理状态是比较正常的,不觉得留恋或者遗憾,欣然接受人生的转折。”
刚退役的几年,朱荣华给师父张国伟指导当助理教练,这样的日子一直到年底。年1月1日,云南长跑马拉松二组正式成立,朱荣华担任主教练。
“最开始给了我6个名额,后来单位领导的支持下又多争取了两个。带着这个全新的组,开始从地方招收队员一手培养。高鹏、陈天宇是我的第一批运动员,第二批就是杨春龙、蒋发坤他们。现在第三批是就是王涛他们了。”
提及这些名字,其实大众跑者并不陌生。输送到国家队的陈天宇米跑出28:25.03,不仅是本赛季最佳,也创造了年以来中国男子万米最好成绩;仁寿半程马拉松跑出63分03秒一鸣惊人的蒋发坤;厦门、六盘水两站马拉松锦标赛取得亚军的高鹏;PB并入选国家集训队赴肯尼亚外训的杨春龙……这些都是响当当的名字,而他们都是朱荣华一手培养的运动员。
再回首谈及这批人的成长,其实也是一段苦尽甘来的岁月。“刚刚建队的前四年很辛苦,全国比赛经常前八名都拿不到。我作为教练心里的滋味不好受。整个云南队都很强,分了很多不同组。总归要拿出成绩来,不能辜负单位领导的支持和信任。”
经过九年的建队,如今队伍中有将近30位现役运动员,其中男子16人。赛季一支女队与之合并后,朱荣华教练继续担任主帅,李有才担任助理教练的角色。
“目前这个组的梯队建设、年龄层次是比较合理的。年的高鹏是最年长的队员,每一个年龄段的运动员基本都有,00后也逐步起来了。”朱荣华说。
在评价王涛的全国冠军时,朱荣华用了八个字——恰到好处、意义重大。
诚然,竞技体育不仅在比拼运动员的个人能力和临场发挥,实则也是教练员执教水平和赛前调整能力的体现。
“还不到21岁的王涛是组里比较小的对员,我们组在此之前还没有一个正式的锦标赛、冠军赛冠军。他这个全国冠军提振了队伍的信心,不管对于师哥师弟,大家都是比较振奋的。”
朱荣华表示:“有过‘赢’的体验,未来再直面高水平对手就不再怕了。队员的心态肯定会越来越好。加上队友们看到他能拿冠军,给自己也是一种动力。因为我的执教理念、训练方法是一套,这也增进的运动员与教练员之间的相互信任,训练积极性也会更高。”
而王涛的这个冠军,也给了作为教练员的朱荣华信心。“对我自己来说也是一种认可,让我感觉到我的训练方向、方法是对的。”
如今马拉松商业市场繁荣,直接来讲市场上一波“热钱”。不过朱荣华坚定认为不能只看短期利益让运动员过早接触马拉松,应该把场地赛能力夯实,未来转战马拉松才能到达更高水平。
“小队员我都不让他们参加马拉松,尤其是全程,这一块我把握是很严的。只有把米、米能力打牢了,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当然商业介入与之并不冲突,丰富的赛事、品牌涌现,让运动员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渠道,客观上延长了他们的职业生涯,也给了他们不断提高的动力。”朱荣华说。
如今云南田径队由安踏赞助,朱荣华麾下的蒋发坤、杨春龙等队员与安踏也有合作。
“商业资本涌入我们行业我是非常欣喜的,其实也非常感谢这些企业对整个行业起到的推动作用,只是说要控制好青少年参赛这一点。
你看这几年各个运动品牌的专业跑鞋做的都越来越好,安踏的跑鞋在研发阶段我的队员会就会反复试穿,反馈感受,最终给市场带来一双优质的跑鞋,这对大众运动爱好者也是好事。”
全国锦标赛的结束意味着赛季田径场地赛阶段性的收官,而队伍的训练不会懈怠,大赛后也没有假期。
九年执教时光,在即将踏入50岁年纪之时,朱教练头上已经冒出了些许白发。呈贡体育训练基地的跑道之上,他在晨曦下掐着秒表。队员的每一步,继续往前构筑着师徒之间的体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