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拉松的世界里,半程马拉松(半马)和全程马拉松(全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挑战。虽然名字中都有“马拉松”三个字,但两者之间的差异远不止于物理距离。本文将从多个维度说说,为什么你说“半马不是马”。
①
物理距离
半马与全马的最直观差异就是这个物理距离。半程马拉松的标准距离为21.公里,而全程马拉松则是42.公里。这并不能简单的意味着全马是半马的两倍。这个完全是指数级的量差,对于许多跑者来说,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因为跑者都知道,在身体、心理都要承受更长距离的挑战。所以,在跑圈才有30公里才是全马的开始。
如你是一位登山者,在攀登米高的珠穆朗姆峰时,只攀上了米的高度就结束,你能说你完成了珠穆朗姆峰的攀登吗?同理,马拉松亦然。
②
训练方法
针对不同距离的专项训练,半马和全马的训练方法也有所不同。半马训练更注重速度和短距离的爆发力,也就是速度训练和间歇训练,长距离的训练较少,只要能完成15公里的长距离,跑半程就没问题。然而,全马训练则强调耐力和长距离的持久力,全马的训练往往包括更多的长跑,每周两次以上的长跑训练,每次训练的距离在20-30公里之间的慢跑,以建立跑者的耐力基础。
③
参赛能力
全马对跑者的参赛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这不仅仅是指跑步技巧和体能,还包括了跑者的营养、恢复、装备选择和能量的补给等多方面的知识。半马虽然也需要这些能力,但全马对这些能力的考验更加全面和深入。
④
比赛策略
从疾速到持久,半马的比赛策略往往偏向于速度和爆发力,因为较短的距离允许跑者以更快的配速完成比赛。相比之下,全马则需要更加谨慎的策略,包括合理的配速、能量补给和节奏控制,以应对长达数小时的耐力考验。而这样的策略在半马比赛中是较难实现的。
⑤
体能消耗
全马对身体的极致挑战和体能消耗远大于半马。根据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全程马拉松会导致跑者体内的糖原耗尽,肌肉乳酸积累,甚至可能发生脱水和其他生理应激反应。这些都是在半马中较少见的。
以一项研究为例,研究人员对一组全马跑者和半马跑者的体能消耗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全马跑者在比赛中的能量消耗平均为千卡,而半马跑者则为千卡。这表明全马对身体的挑战是半马的两倍。
⑥
心理素质
全马对跑者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比赛的后半段,跑者可能会遭遇“墙”(runnerswall),这是一种心理和生理的双重挑战,需要极强的意志力才能克服。半马虽然也有心理挑战,但通常不会像全马那样持久和深刻。
⑦
困难程度
全马的挑战不可小觑,从困难程度来看,全马显然更加艰巨。它不仅要求跑者有更强的体能,还需要他们在比赛当天面对各种不可预测的因素,如天气变化、赛道条件等。半马虽然也有挑战,但相对来说,更容易受到跑者的控制和预测。
通过以上七个维度的探讨,你还认为半马是马吗?这不仅仅是因为两者之间物理距离的指数级量差,更因为它们在比赛策略、体能消耗、心理素质、训练方法、困难程度和参赛能力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全马是一种更为全面和深刻的挑战,它对跑者的要求更高,也更能体现马拉松精神的真谛。因此,在跑圈流行的“半马不是马”是有它的道理的。
跑友们,你的观点呢?评论区说说呗。
#优质作者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