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的体育界频现咄咄怪事,每一条拿出来,包装一下似乎都是大新闻:
“叶诗文、傅园慧等游泳名将无缘全国游泳冠*赛决赛,或将错失东京奥运会参赛资格!“
“震惊!女子重剑世界冠*竟没进全国赛8强!“
“全国体操锦标赛水平大退步:惊现难度系数2.0动作!“
这些事情看上去都十分滑稽,以至于当我看到这些新闻时,我真诚地希望这不过是各大网站联合搞的整蛊活动,耍我们这些体育爱好者玩。
但不幸的是,本该是“洋葱”新闻的新闻,正在我们的身边真实地上演。
无论是游泳名将无缘全国大赛决赛,还是击剑冠*没能晋级。
其源头都在于体育总局在今年2月末,下发的一纸通知:《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强化基础体能训练恶补体能短板的通知》。
而这项通知落实到国内的各个赛事上时,奇怪的事情就发生了:
王简嘉禾在东京奥运会达标赛女子米自由泳预赛上,打破亚洲纪录。
却因体能不达标而无缘决赛。
我们都熟悉的傅园慧在斩获预赛第一名的同时,却可能因为同样的原因,不能参加决赛:
你以为这就够离谱了吗?并不。
全国击剑赛上,曾获得世锦赛冠*的两大名将竟然无缘。
全国比赛8强,因为根据最新的规则。
16进8的赛程,不比击剑,比跳绳。
职业运动员也过不了的“基础体能测试”,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事还得从今年年初有关部门制定的体测新规说起。
今年2月27日,《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强化基础体能训练恶补体能短板的通知》发布,要求包括足协、篮协和各级各类国家队强化基础体能训练,恶补体能短板。
国家队基础体能测试包括深蹲、卧推、引体向上、米长跑等10个项目,要求不可谓不全面。
通知的第二条还明确提出:坚持“体能是东京奥运会入场券”的选拔标准。
毋庸置疑,新规出发点是好的。
运动员的体能是赛事表现的基础,也是其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有些运动员续航能力不足的短板也确实存在。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领域存在“重技术、轻体能,重专项体能、轻基础体能”现象,与之对应的是,体能已成许多国家运动员自我提升的掣肘。
在此背景下,这次全国游泳冠*赛增加基础体能测试,强化运动员体能训练,提高运动员体能水平,弥补现有短板,本是积极举措。
可从现在的情况看,基础体能测试成了“冠*消灭者”、“名将粉碎机”,这难免引来“矫枉过正”的疑虑:这样的体测标准有必要搞“一刀切”吗?
“游泳第一名没进决赛是因为跑得不快”,显然,用“不能理解”已经不足以表达这其中的荒谬了。
面对这个结果,觉得有点无奈的不只是网友。
当一个游泳运动员被问到“以后怎么办”时,他的答案是“跑得快一点”,而不是想象中的“游得快一点”。
?
众声喧哗中,对“体能测试”的讨论被推到台面上来。
体能测试测了什么,为什么会让这些专业运动员折戟?
一起公布的,还有《国家队体能达标测试评分标准(年2月版)》,包括基础体能测试、躯干稳定性和上下肢左右侧力量均衡性测试以及板块体能测试三部分。
三项测试各分,单项不低于75分、总分不低于分者视为体能达标。
?
被诟病最多的体测项目大部分都来自基础体能测试,包括BMI指数、坐位体前屈、30m冲刺、引体向上、卧推,还有m跑等等。
回到本届全国游泳冠*赛中,“体能测试”的作用又体现在哪儿?
国家体育总局游泳中心发布的赛事有关事项通知中就规定,本次赛事不同于以往,包括体能竞赛和游泳比赛两部分,体能竞赛甚至左右着游泳比赛的名次。
根据规定,预赛前16名的运动员根据体能测试得分排序,排在前8名的运动员进入决赛;当名单不满8人时,根据体能得分排序,减2录取进入决赛资格的运动员,直接进入决赛。
这就导致了文章开头说到的,出现了“五个专项第一因为体能测试不达标无缘决赛”的局面。
泳协主席力挺
面对争议和网友的不解,中国游泳协会主席周继红接受了《中国体育报》的采访,力挺体能测试。
1、这次比赛增加体能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弥补中国运动员的短板,以提高他们在世界上的竞争力。
换言之,加强体能、恶补短板的目的,是为了鼓励运动员在基础身体能力和专业运动表现上,都能对标世界顶尖水平。
2、这次全国冠*赛是我们首次在正式的全国比赛中纳入体能测试,这一改革的方向会继续坚持下去。
我们也将认真总结,建立起与游泳项目相适应,紧密结合专项、更加完善的基础体能训练和体能竞赛体系。
3、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我国有较多运动员可以达到奥运会A标,但难的是在比赛中出现在奥运会上获得奖牌或至少进入决赛的成绩。
往期文章:
夺冠
球可以输,人不能输
讨论剧本=猥亵女生
央视宁泽涛
学霸男生记是什么炼成的?
检票厅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