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跑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魏书生的实用教育方法魏书生育人艺术1
TUhjnbcbe - 2021/4/10 17:08:00
北京看白癜风是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

提高驾驭大脑技术

魏书生育人艺术简介

当初,魏书生迫切要求、苦苦追求教师的职业,其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为了要育人。当上教师之后,他在短短的几年当中,就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地教育教学改革,其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呢?同样还是为了育人。育人,乃是魏书生的终生所求。多年来,魏书生在育人的道路上摸索与探究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而且这些措施和方法都是非常科学、高超、新奇、独特的。

一、提高驾驭大脑的技术

关于如何驾驭大脑的问题,魏书生曾与他的学生们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魏书生:我向大家提个问题。咱们全校名学生的大脑,就像台汽车一样。那么,咱们的汽车驾驶员是谁呀?

学生:校长,我们知道,驾驶员是我们自己!(学生们在下面喊)

魏书生:对了,驾驶你们大脑这部汽车的驾驶员,不是校长,也不是老师,而是你们自己。这就需要大家提高驾驶技术。驾驶技术不是凭空就有的,而是靠学习、钻研得来的。驾驶技术高的学生,他那大脑不一定很好,但他却可以开着它安全、正点、稳妥地,用14个小时,从我们盘锦市开到北京。而驾驶技术不好的学生呢,即使他那大脑再好,再优良,即使像“尼桑”、“皇冠”、“超豪华”,全是高性能轿车,开个小时也不见得能到北京。怎么回事呢?一会儿掉沟里了,弄上来没开上几里远,又翻河里去了,要不就和大树撞上了,你说总这么掉、翻、撞的,怎么行呢?怎么能到呢?所以说,有脑子是一回事,提高大脑的驾驶技术又是一回事。而这大脑的驾驶技术是什么呢?就是科学管理的艺术。

魏书生常常跟学生说,科学管理是了不得的。同样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生活、学习习惯稍加管理、改变,使之纳入科学的轨道,就会发挥出比之昨天高数倍的效益。

魏书生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看成是一个科学管理的过程。他说:我是基本不教的。我是把学生的要求和我的想法统一之后,制定出若干规矩和制度,变成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这些规矩、制度去做。久而久之,学习质量就提高了。

就语文教学来说,魏书生通过实践,通过和学生民主协商,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共34件。这34件事既有学习内容方面的,又有学习方法上的。魏书生依据科学的安排和实际的需要,把这34件事分成不同的种类:有每人每天都要做的;有每天都要做但是由每人轮流做的;有每周都要做的;有每学期都要做的;有不定期做的;还有相互渗透的。

这些规矩一订,学生知道每天干什么,每月干什么,每个学期干什么,知道他大脑这部汽车应该往哪儿走,在哪儿走,到哪儿停;知道半路上哪儿出毛病,怎么修;知道自己的驾驶技术还有哪儿不行,怎么提高。所以,有好多事情,不用老师教,不用老师督促,他自个儿就主动学、主动干了,而且你想不让干,或者谁想不让干,学生都不同意。

魏书生认为,规矩就是给学生创造一条比较好的路,不平的地方给他修平,有障碍的地方把障碍搬开,让学生大脑这部汽车开起来少一点障碍,少一点不平坦的路面,少一点不规则的干扰。另一方面,就是通过规矩提供最好的科学数据、方法,以便于学生学习、掌握,从而不断提高大脑这部汽车的驾驶技术。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指出:要学会相当快地、清楚而又合乎语法地书写,要使书写成为劳动的手段和工具而不是最终目的,学生就要在低年级阶段书写不下于——页练习本,为此必须进行书写技术和速度的专门练习。要学会富有表现力地、流畅地、自觉地阅读,要做到使学生在阅读时不是思考阅读过程,而是思考所读的内容。他就需要在低年级的学习期内,至少花费个小时在朗读上,至少花费0个小时在默读上,教师为此要做好时间上的安排。

魏书生认为,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这两个数据是值得借鉴的。比如说,要想使我们的学生达到书写半自动化的程度,需要写完多少页练习本?学会流畅地阅读需要多少小时?学会较熟练地写文章要写多少万字的练笔短文?课外书籍看多少为好?养成善良的品质要做多少件好事?保持正常的发育水准要跑多少里路?培养基本的审美能力要学多少首歌、画多少幅画?甚至掌握各科基础知识,最低要做多少道题?这里面肯定有一个最佳值,有一个常量。

魏书生当校长后,不光自己研究,不光局限语文学科,而且是要求各科老师都探求一个学生作业的最佳量。不管课内练习也好,课外作业也好,总量加一块儿,哪个量最佳?不然的话,都凭着心血来潮教学生,如果赶上各科老师都心血来潮那天,学生怎么活呀?反之,赶上七科老师都不心血来潮那天,学生又怎么活呀?这样,学生大脑这部汽车在学习的路上行驶的时候,就不是匀速运动。今天上来劲,猛加油门,“噢”一下子没边没沿地、玩命地跑;明天呢,油上不来了,就老牛爬坡似的往前一步一步蹭,这是不行的。

魏书生说,你各科不拿出这个最佳量来不行,你拿出来了,达不到不行,超过了也不行。比方说,你最佳量是一天两页,好!你必须要你所有的学生都达到一天两页。你不能说我今天高兴,就给学生定三页,那不行!你高兴了,别的科呢?一定从开学的那一天起,到学期末止,都要执行这个最佳量。下学期,你说我这个不是最佳量了,那你到教务处再重新申报,定出本学期最佳量是多少。定完了,学校教改处、科研室、教务处就按这个检查你,看你这个最佳量。这样一来,各科老师向学生下达指标和信息总是明确的、有规格的,学生驾驶起自己大脑这部汽车来,就好办得多了。一天走多少路,一个月、一个学期走多少路,人人都心里有数。

魏书生还注意引导学生们安排自己的今天,计划自己的明天:一天24小时怎么安排,一年怎样度过,在德、智、体、美、劳方面达到什么目标。同时计划出如何使每件必做的事达到最佳量。这样,学生们就将自己一天的学习生活安排得充实而有意义:晨练,用30分钟做“记忆力体操”,早自习用4分钟抄写格言,一天当中上好课,搞好复习,写日记。其他的如做好事、野游、学歌、练书法、出《班级日报》、批改作文等等,都按部就班,犹如定点严密的公共汽车,按时运转。

在魏书生班,即使淘气的学生,也都在努力改变自己,计划自己,提高自己对大脑这部汽车的驾驶技术。魏书生教的前两届学生,每人都有落实计划的统计表。这张大表竖着是13个格,1——12月加全年合计。横着是三大部分:德育、智育、体美劳。在每个月的每一部分里都要填上具体数字,例如:德育方面,做了多少件好事,抄了多少格言,写了多少字的日记,读了多少页课外书;智育方面,各个学科都写了多少页作业;体美劳方面,长跑多少里,学歌多少首,画多少幅画,等等。学生们就是这样,不断地提高自己大脑这部汽车的驾驶技术,在学习的原野上驰骋。

2、坚持“道德长跑”——写日记

魏书生的学生人人都要写日记,这是当时他们班每天每人必须做的六件事儿中的一件。他当校长之后,就要求全校学生都要写日记。现在魏书生当局长了,他要求全市的中小学生每天都要写日记。他们把写日记称之为“道德长跑”。为什么叫“道德长跑”呢?魏书生想:一个人坚持长跑,数年如一日,身体一定健康。能不能有那样一件事,数年如一日地去做,使得人在心灵上逐渐健康起来呢?魏书生认为,写日记就有这种作用。因为绝大部分心理正常的人写日记时都说心里话,说真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求实的作用;绝大部分人写日记一般都规劝、要求自己上进、助人、改过、扬长,这便起到了引人向善的作用;绝大部分人都在日记中针砭假恶丑,赞扬美好的事物,歌颂美好的心灵,这便起到了教人崇尚文明、向善爱美的作用。从这个角度说,称日记为“道德长跑”,其寓义无疑是深刻的。另外,日记还有一个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心里有了什么不痛快的事,可以在日记里尽情倾吐,心理学上叫渲泄。渲泄出来,达到心理平衡,同样有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良好素质的培养。按照心理学家的说法,青年人向他们倾诉自己的苦恼,虽然能得到安慰,但同时也可能因此而泄露自已内心的秘密。而这秘密,他们只想让极少数的人知道,或者除了自己之外不想让任何人知道。因此,要想找到这样一位既能默默倾听自己的陈述又不致于让别人知道自己心中秘密的对象,看来只有日记了。你有什么烦恼、苦闷、忧愁,有什么怨恨之气,都尽管淋漓尽致地向它诉说,甚至向它怒骂。你怎样说,它都不会表现出一丝的反感或不快,只要你不同意,它是绝不会把你所倾诉的话向别人说三道四的。难怪魏书生他们班有的学生管日记叫“无声的朋友”、“最知心的朋友”、“最冷静的朋友”、“品德高尚、胸怀开阔的朋友。”所以,魏书生常跟同学们说,坚持写日记,便是坚持“道德长跑”,便是交上了一位品德高尚的朋友,能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魏书生他们班,每位学生一入学,便要开始写日记。有人问:“不会写怎么办?”这没关系呀。魏书生自有一套独特的培养学生写日记能力的办法。这就是:对不同的同学,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一天,先进同学一篇日记写五六百、千八百字都可以,对后进同学,魏书生提的要求不多,能多写的多写,不能多写的,就把当天的年、月、日写上,至于内容,只写一句话就行:“今天我到盘锦市实验中学读书了。”第二天,介绍自己同桌的外貌和衣着,写两句话。两句话的日记就该有个题目啦,题目就叫做《我的同桌》。第三天,写《魏老师简介》,三句话:①魏老师说话快还是慢;②魏老师是急性子还是慢性子;③魏老师的教育方法哪一种你最喜欢。第四天,写《我的教室》,四面墙壁的特点各写一句话。依此类推,写上两个月——60多天,后进学生的一篇日记也将近字了。因为日记含有作文的性质,那就既可以凭自己的兴趣选题选材,又可由老师确定题目,并且进行“日记指导”。通常情况下,魏书生采取后者的时候较多。魏书生说,有了日记指导,学生们人生的航船不只在个人的小河上打转,而是把它导向广阔的社会海洋,日记才起到了“道德长跑”的作用。写日记,当然有一部分内容要谈到自我,但魏书生力求使学生认识到那是一个比昨天更新的自我,认识到一个比昨天更广阔的自我。30多年来,魏书生曾上百次引导学生写两个自我的日记,比如,戴明峰同学就写《两个戴明峰》,蔡乐同学就写《两个蔡乐》……写这两个自我是怎样就某件事情展开争论的。有时魏书生还请学生写《我心中公与私的对话》、《心中勤与懒的对话》、《善良与邪恶的对抗》、《我心中上帝与魔*的斗争》、《我心中的天平》、《心灵世界君要明》等等。魏书生说,写这样的命题日记有助于学生们学会辩证地看待自我,实事求是分析自己思想深处的两个方面,然后理智地调动头脑中的正义之师,去战胜那些把自己拖向泥潭的错误思想。魏书生还引导学生通过写日记,正确处理与父母、与老师的关系。他说,这样,学生长大了才可能摆正与人民的关系。他曾多次引导学生写这样的日记——《尊人者,人尊之》、《常思己过,莫议人非》、《多琢磨事,少琢磨人》、《记长不记短》、《记恩不记仇》、《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隐恶扬善》、《要助人,莫贬人》、《强者责备自己,弱者埋怨别人》、《助人力增倍,贬人力减半》、《为别人吃亏是福》、《宁可人负我,不可我负人》、《责己严,责人宽》、《只有助人,才能快乐》等等。魏书生引导学生写这些命题日记,有助于学生养成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原谅人的好品质。30多年来,魏书生还特别向学生强调,要爱自己的母亲。他说:一个连自己的母亲都不爱,不理解母亲、不替母亲分忧、不关心母亲、不帮助母亲的人,一定不可能去关心同学、帮助同学,更不可能热爱人民。不管他说得多么好听,也一定是在欺骗别人。因此,他反复引导学生写《妈妈笑了》、《替母亲分忧解愁》、《我为母亲做了些什么》,旨在引导学生从心灵深处爱自己的母亲。为了从更高层次帮助学生,也为了让学生替老师出主意、想办法,魏书生还多次引导学生站在老师的角度,写《他不溜号了》、《他的心沉下去了》、《假如我是许东辉的班主任》、《怎样转化后进生》等等。写这样的日记,学生们都设想自己当了老师,遇到了爱溜号的学生、浮躁的学生、聪明但不刻苦的学生、爱怨天尤人的学生,他们想了许多奇特的、有效的办法来帮助、教育这些学生。这样,学生边写日记,边提高自己的能力,边将改造自己与改变别人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会了从思想上、品质上,从最根本的问题上关心帮助同学和朋友。魏书生为了引导学生正确分析、理解、认识社会,还多次指导学生写《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上的变化》,使学生认识到一旦真正把发展生产力作为中心任务,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确实是突飞猛进。写题为《心灵的摄像机对准啥》的日记,是为了引导学生多
1
查看完整版本: 魏书生的实用教育方法魏书生育人艺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