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江苏体研院研究部
年7月23日晚,因疫情延期一年的东京奥运会在全世界人民的瞩目下拉开帷幕。24日上午,在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中,中国选手杨倩夺得冠*,为中国代表团揽入本届奥运会第一枚金牌,赢得“开门红”,这也是本届东京奥运会诞生的首枚金牌。在当日上午首先举行的资格赛中,杨倩在前两组表现出色,10发分别打出了.3环和.7环。不过在第3组连续打出几个10.1环的成绩,排名一度下滑到14。此后,她进行调整后状态有所提升,最终以.7环排名第6,顺利晋级。在接下来的决赛中,共分两个阶段,竞赛阶段8名选手各打10发,淘汰阶段每打2发淘汰一名末位选手,第22发后决出第三名,24发后决出冠亚*。经过激烈的角逐,杨倩最后一发以9.8成绩逆袭俄罗斯选手阿纳斯塔西娅的8.9环,最终以.8环的奥运纪录拿下女子10米空气步枪射击金牌,银牌为俄罗斯选手以.1环获得,瑞士选手则以.6环取得铜牌。年出生的杨倩,年被选入宁波体校射击队,师从国家级教练虞利华。一直以来,她的射击之路可谓表现优异:年浙江省运会获得3金,打破浙江省成年纪录;
年底入选国家青奥队,并取得了国家级运动健将称号;
年初被特招入清华大学射击队,并在两年后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年全国青年运动会上获得女子气步枪60发个人冠*、团体亚*;
自年以来的国家射击队四场选拔赛全部获得冠*,以总积分分名列第一,获得东京奥运会女子10米气步枪个人和混合团体两项参赛资格。
曾经的体育特长生,大多被冠以文化成绩差的恶名。然而,随着杨倩夺冠,她的“清华身份”让人不得不刮目相看。其实,清华一直以来都是极其重视体育发展的顶级高校。清华建校之初,曾以“三好学校”著称:校舍好、英文好、体育好。清华学生体育好,“强迫运动”功不可没。年出版的《国立清华大学二十周年纪念刊》所刊《清华二十年来之体育》一文阐述了“强迫运动”其法:“于每日下午四时后,将全校各处寝室、自修室,以及图书馆、食品部等处之大门一律关锁,使全体学生到户外运动场,投其所好,从事运动。此法行至民七体育馆已落成,体育课改为正课后为止,是为清华强迫运动时期。”
除此以外,清华还制定了检查锻炼效果的具体标准,例如年《清华一览》“体育课程”篇章阐述的“体育实效试验法”,规定试验注重“康健”、“灵敏”、“泅水术”、“自卫术”和“运动比赛时具有同曹互助之精神并能公正自持不求徼幸”,体育不及格者则不能毕业。国民形象代表着国家形象,国家强大自国民强健伊始。新中国成立之后,清华从年起率先实行劳卫制。为保证学生充足的锻炼时间,清华更改作息时间,集中上午上课,并规定每日下午的体育锻炼时间不得安排其他活动。老校长蒋南翔身体力行推动清华体育,于年提出“至少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而这也成为清华人持之以恒的动力与追求。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每到下午四点半,校园广播便会响起:“同学们,走出宿舍,走出教室,去参加体育锻炼,保持强健的体魄,争取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操场上、道路旁,随处可见奋力挥汗的身影,整个校园洋溢着生命的活力。清华对于体育的重视,绝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些运动技能,而是为了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实现“体魄与人格并重”。新世纪到来之后,即使本科学制由五年缩短为四年,清华的体育课时却不减反增。年和年,清华的“游泳教学”和“大学体育”课程分别被评为北京市和国家级精品课程。在课外体育活动方面,清华也成果颇丰。从年起,“马约翰杯”田径运动会扩展为贯穿全学年、涵盖多种项目、具备广泛参与性的综合性体育系列活动,堪称举校瞩目的体育盛典,如今已举办60余届。“无体育,不清华!”近年来,清华体育不断改革创新:在教学上,形成贯穿本科四年的课程体系,开设了50多个课项,强调“体育课不及格不能毕业”;坚持把长跑和游泳作为学校特色项目,体育课要求男生测米、女生测米,课外要求坚持“阳光长跑”;从级开始将游泳作为学生必会的项目,没有通过游泳测试不能获得毕业资格;在自主招生中增加体质测试、恢复大一新生第一堂体育课等。这些创新举措都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反响。在清华百余个学生社团之中,体育类社团占三分之一,会员人数列各类社团之首。校园马拉松、校运会团体操表演、新生赤足运动会、世界名校足球赛等都成为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亮点。在竞技体育方面,清华大学田径队勇夺首都高等学校学生田径运动会“十一连冠”,清华男篮多次获得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冠*……在群众体育方面,清晨的操场上可以看到晨跑队同学的身影,每年4月中旬的校园马拉松,都会吸引众多校友和师生,个参赛名额供不应求。从此次东京奥运会,由出自清华大学的年轻小将杨倩夺得头筹,无可避免地引发人们对于体育和教育的思考。对此,温州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易剑东教授发表精彩言论:“杨倩的成功,可能会有很多解读出来,但我最想选取的视角是体教融合。杨倩在浙江和全国成名后被招录进清华大学附中,三年前成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这些年都是在学训结合中不断成长和进步。美国斯坦福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大学是产生奥运冠*最多的两所大学之一,他们也是学训结合大获成功的典型案例,比如美国游泳队几乎百分之百的运动员都是在校大学生。
“体教融合其实需要解决两个表层问题和两个深层问题。一个表层问题是学校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高健康水平提供必要的氛围和条件,使体育锻炼在学校蔚然成风,另一个表层问题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层出不穷,各级各项省市队国家队有不断线的后备人才供给。而深层问题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能成为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人才,成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青年人不会因为参加专业队集训而成为半拉子人。
“美国强企业的CEO90%曾经是大学校队运动员,美国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来自职业队、业余俱乐部和大学,其中大学的比例最高,大约80%。这样的情势如果可以形成,我们就不会有运动员退役安置问题,我们也不会因为体教分离而产生普通学生不参与体育锻炼和国家队没有后备人才的尴尬。这才是中国体育今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0多年前清华大学跳水队几乎已经全面成功,希望杨倩和清华大学射击队的成功让大家看到新的模式的优越性,特别希望体育部门开放开门办体育的承诺切实兑现,也希望教育部门从骨子里认识到体育是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这样我们就会让体育成为青少年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会源源不断地从校园里走出奥运冠*!”
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并于年8月31日,由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印发。“健康第一、全面发展”是中央深改委会议传递的强烈信号,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少年工作的一贯指示要求,其目的就是要解决好青少年的健康发展问题,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意见》明确了“深化具有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任务,并在过程中把握了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大局意识,破除部门思维,摒弃部门立场,以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和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优化设计路径,强化自身改革,推动融合发展。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始终坚持从广大青少年实际需求出发,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从体育进入中高考到畅通体育人才成长通道,从破除赛事壁垒到化解社会组织“进校难”,从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到强化体校文化教育,逐条对应、逐一破解。
三是坚持统一体系,始终坚持“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的总体原则,推动体育教育思想融合、目标融合、资源融合、措施融合等全面融合。
《意见》提出了8个方面37项*策措施:一是加强学校体育工作。重申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围绕开齐开足体育课、丰富课余训练竞赛活动、支持学校建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内容提出具体要求,提出逐步提高中考体育分值,启动体育素养在高校招生中的使用研究等。
二是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明确学生体育赛事由教育、体育两部门共同组织,整合两部门现有青少年体育赛事,共同完善相关评价奖励机制等。
三是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由教育、体育部门联合评定体育传统特色学校,联合建设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选拔一定比例的优秀运动员进入省队、国家队。
四是深化体校改革。在推动体校改革、丰富体校功能、提高文化教育水平、保障体校教师待遇等方面,提出具体落实举措。
五是规范社会体育组织。鼓励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给予税收、场地等*策扶持,支持社会体育组织为学校体育活动提供指导和服务。
六是大力培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从畅通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校园任教,体育教师培训和在学校设立教练员岗位等方面提出改革要求。
七是强化*策保障。围绕体育特长学生升学保障、“一条龙”人才体系建立、场地设施建设利用等方面,提供相关保障措施。
八是加强组织实施。从成立联席会议制度、调动地方积极性和建立联合督导机制等方面,明确工作机制。
下一步,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将会同有关方面,认真落实体教融合这一项*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融合发展开辟青少年教育新路径,以同频共振开创青少年体育新局面!高考亮点
“苏大强”:交好体育强国的时代答卷
行业观察
素质教育东风下,体美融合开启鸡娃新战场
教育部:加强学校体育制度顶层设计,提升青少年“阳刚之气”
中央坚决地把体育提升到核心学科位置,体育产业市场如何发力?
兰博基尼举办全球电竞赛!豪车跨界意欲何为?
集体验、欣赏、社交、科技为一体的“黑科技”沉浸式娱乐中心,这才是Z世代的快乐星球!
重磅!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