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是很多跑步爱好者的心头好,考验了跑者的意志和耐力。但是,比赛想要取得好成绩,仅靠耐力是难以取得好名次的,还需要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技巧。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赛前20周的训练计划,助大家打开进阶之门。
此训练计划共6个周期,共需要20周的时间来完成,其中包括训练日和休息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比赛时间妥善安排。
第一周期(4周)
第一周期的重点是通过增加周跑量和长跑里程,提高耐力。以下课表中提到的速度间歇和速度练习,都要求用达到最大心率的88%-92%完成,短跑训练可参照参加,米比赛的速度。第二周期(4周)
第二周期将通过每周两次高强度速度练习(间歇跑与连续跑)提高乳酸门槛和快速奔跑能力。但提高强度并非一味地快跑,劳逸结合才能让训练真正发挥系统作用。
第三周期(4周)
经过前8周的训练,跑者的能力已有一定提升,这时要持续增加周跑量,继续发展耐力,通过速度+间歇的综合训练提升训练难度。
第四周期(4周)
这4周将速度间歇替换为有氧能量间歇(按最大摄氧量速度完成),提高最大摄氧量;速度练习替换为长距离快跑,更好地适应参赛要求。
第五周期(2周)
这一训练周期,第1周保持训练量,随后进入减量阶段。这一周期安排一次32公里的长跑。目的是让身体适应比赛强度,增强比赛信心。
第六周期(2周)
最后两周训练强度降低,在这个阶段,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减量,练的多减的多,让体能在比赛前逐步恢复到顶峰,为即将到来的比赛积蓄体力。
此训练计划为中级跑者,需要平日里有一定的训练量积累,才能进行。初级跑者建议先从简单的耐力训练开始,体能达到一定程度再进行进阶训练。
初级跑者的耐力训练时间要足够长,用低于比赛配速的强度,来打好有氧基础,提高身体的韧性。这个周期非常重要,不可以略过,尤其对于新手跑者,这个周期需要足够长,至少6-8周,把有氧基础打牢,马拉松的训练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此外,除了进行有计划的训练,比赛前准备工作也要做好。赛前不要刻意改变饮食结构,以防引起肠胃不适;比赛开始前的20分钟,要进行一些热身运动,如拉伸、原地慢跑等;比赛鸣枪时,人多拥挤,注意保持冷静,避免碰撞;在比赛中,沿途设置有补给点,不要在感觉口干后再喝水,要少量多次对身体进行补水;过程中心态要放平,保持的自己的节奏,盲目攀比不可取。
图片来源于网络
————————————————————————
主办:河北省体育局
监制:郭立*
编辑校对:何婉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