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跑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全国校园首例上理工一学生长跑后心脏骤停
TUhjnbcbe - 2022/4/8 12:16:00
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启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评估;再按压、人工呼吸,再评估;电击,继续心肺复苏……日前,上海理工大学的操场上,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营救将一位心脏骤停的学生成功挽救。

此次成功救治突发心脏骤停的事件是本市推行AED校园试点项目后的首例成功案例,也是全国高校校园内AED急救的首例成功案例。据悉,心脏骤停病人早期85%~90%是室颤,治疗室颤最有效的方法是早用AED除颤。

除颤每推迟1分钟,存活率降低7%~10%。CPR(心肺复苏术)与AED的早期有效配合使用,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猝死病人的最有效抢救手段。

图说:上理工校园内有10台AED来源/上海理工大学供图

争分夺秒按下生命按钮

日前,上理工学生李想(化名)在体质测试米测试跑中突然倒下,趴在了离终点50米的地方。

体育部丁昆老师注意到异常,立刻跑到李想身边,只见他面部朝下,没有自主起来的意识,丁昆老师缓慢将他翻转过来,使其平躺防止呼吸不畅并通知校医。

1分钟后,校卫生科科长李长琳医生赶到现场,见李同学瞳孔散大、意识丧失、无自主呼吸。

突发状况,错过一秒就可能失去生命。几秒钟预判后,李医生当即决定对其实施人工心肺复苏抢救,同时喊道:“快!取AED!赶紧打!”

李长琳医生实施心脏按压,丁昆老师配合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现场所有人都屏住呼吸,令人担心的是,李想因心脏骤停出现了室颤。


  李长琳随即启动演习了无数遍的AED。

1

16:22:10

AED开始分析患者心率,十秒后提示不建议进行电击,继续实施心肺复苏术。

2

16:24:34

AED第二次分析,9秒后机器提示“建议电击”。面对充电到焦耳的仪器,李长琳毫不犹豫按下了电击按钮,AED实时电击。然后继续心肺复苏。

3

16:25:08

机器显示屏上显示正常心电图波形,李想恢复窦性心律。然而在场的所有人并没有因此放松,卫生科老师们接力,心肺复苏持续着。 

4

16:30

赶到现场的急救车将李医院进行进一步抢救治疗。此时,距离李想倒下还不到20分钟。李长琳已经累得瘫坐在地上站不起来了。

当晚十点左右,医院的进一步抢救治疗下恢复了意识、苏醒过来,而仍在上理工体育部焦急等待消息的校医和老师们才放下了悬着的心,气氛凝重的办公室里顿时沸腾起来。

图说:急救者可根据屏幕智能提示操作AED来源/上海理工大学供图

成功抢救AED不是“摆设”

当AED电击时,焦耳的能量对于正常人来说是致命的危险,但是对于心脏骤停的人来说,却是“起死回生”的关键一环。

“这次成功抢救是所有在场老师、医生的努力,更是因为有专业设备的帮助。”李长琳说。

年,上理工的校友、深圳迈瑞公司高级副总裁王建新为母校捐赠了10台迈瑞AED,分别装配在上理工各个校区的体育场、医务室等区域,守护年轻学子的生命。

“在许多发达国家,AED就如消防器材一样安装在公众场所,是心脏骤停的必备‘神器’,能极大提高救治成功率。

与国外的仪器相比,我们专门设计开发了屏幕显示功能,能够让普通人通过一步步智能提示指导使用。”王建新说。

年9月,上海市红十字会启动“上海市试点设置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公益项目”,向全市各高校红十字会发放企业捐赠的AED训练机,推动各高校红十字会开展AED培训工作,广泛普及AED使用技能,保护师生的生命和健康。

目前,除了训练机,上海高校中,上海交通大学成为国内首个大规模设置AED的高校,在校友捐赠支持下拥有台AED。

目前,李想已经出院,恢复了健康。李长琳感到,能够成功抢救学生生命令自己非常有成就感,但同时也感受强烈使命——她希望能让更多人懂得如何进行心肺复苏术,懂得并且敢于在关键时刻使用AED,为生命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让“救命神器”不再是摆设。

本文来自新民晚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全国校园首例上理工一学生长跑后心脏骤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