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跑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训练复盘逸鸥大尖山登登登考核
TUhjnbcbe - 2022/4/16 18:30:00
广西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403308.html
文共计字,读完约需40分钟逸鸥/文跑马人/图“跑马人越野”团队经过3堂公益训练课之后,安排5月30日早上6:30至11:30在大尖山进行5小时考核活动。活动的目的是让新人加强训练,进一步熟练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动作。我只有路跑经验,除了上了2堂训练课,对登山越野怎么分配体能,上下山该用什么样的配速,怎么补给等等没有直接的体验。于是参照以前跑马拉松的经验,把这次考核当作一次正规的比赛,赛前3天减少运动量,多吃、多休息,让身体储备更多的水分和能量,让肌肉得到最充分的休息,以便在当天发挥最佳状态。为了对登山的速度感有个最直观的体验,我特意在5月28日离家较近的华佗山森林公园练了一下,戴上佳明手表并佩带了心率带,记录速度和心率,以不喘气、心率大约-次的速度跑。登了2趟之后,对自己上山和下山的配速,心中有点谱了。按马拉松的术语讲,就是把速度控制在有氧范围。按照雨人叶晓明及广州挥雨老师说法:把速度控制在自己的水位范围内,才能保持长久体力,“货如轮转”。这次“大尖山登登登”活动,路线是从大尖山的西南脚农庄出发,向北向东方向登顶,这个方向登顶,爬升大约米,单边路程约1.8公里,一上一下约3.6公里。路面大多数是台阶,间或有三、四段几十米的沙石土路,没有水泥硬化面,台阶全是由形状不一的毛糙岩石堆砌而成,有些台阶因为年久失修缺失几块岩石,有些台阶被雨水冲毁,怪石嶙峋,树根交错,所以上下山一不小心还有可能踩到凹凸不平的岩石崴脚,或者踏空摔倒。不过,这在越野人的眼中,一座大尖山,有盘山路、上下台阶、沙石路、凹凸不平的野路,反而是难得的练脚圣地。有些路段,紧挨着台阶旁边有光滑的土路,估计是被习惯走野路的越野人长年累月踩出来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这次考核,我也是做了很多功课,首先是关于补给方面,雨人老师及跑马人的师兄师姐说过,比赛当天的早餐要吃“硬货”,意思是要吃有渣的食物,比如米饭,粉面、面包等等,不能只喝牛奶、饮料就上阵。于是前一天下午,我去小吃店买好了皮蛋瘦肉粥一大碗约ml,杭州小笼包2屉,大约20个,茶叶蛋1个,咸鸭蛋1个放冰箱。当天早上4:40起床就加热食物,5:10左右就吃完了约ml的皮蛋瘦肉粥,2个蛋全吃完了,吃了约8个小笼包,其它的打包,带着准备作补给。另外我还准备了康比特加速盐丸12颗(mg一颗),能量胶6个,恢复奶昔1瓶。我没有越野经验,完全按照马拉松的补给经验,补给计划:一、起跑前10分钟吃2颗盐丸。二、每50分钟补2颗盐丸、1个能量胶。三、每15-20分钟补水若干,每次到山脚,再多补一些运动饮料和稀饭。四、完赛后喝恢复奶昔。这完全是我按照自己的特征制定的补给方案,很多人会觉得我盐丸补得太多了,关于运动中如何补盐的问题,我在后面会详细说明。我之前是医生,是按照临床思维来计算补盐的量,大家可以提出不同意见。其次在装备方面,我戴了佳明运动手表,并佩戴了心率带,心率带记录心率基本与实际心率不会有误差,有了精确的心率,才能精确的指导配速,按照跑马拉松的经验,5小时左右的连续运动,如果前面配速太快,体能消耗过多,后面容易“跑崩溃”。在防晒方面,我准备了带防晒帘的遮阳帽,冰袖。其它装备还有登山鞋,登山背包、腰包、软水袋等。当天早上,跑马人越野团队及新学员共57人参与活动,起跑前,叶晓明老师强调了活动规则,特别强调这次是训练脚法为主,不是比赛,不要互相比速度,按照自己的节奏走即可,随时可以退出。要互相观察身边人的状态,如果别人有需要,要及时给与帮助。5小时计时考核在早上6:35正式开始,没有马拉松那样一路狂奔的景象,一大队人马稀稀拉拉的按自己的节奏开拔了。我的计划是至少完成4登(一上一下),力求完成5登。为了完成5登,必须1小时内完成1登。按照叶晓明老师前一天给我们制定的配速方案,如果1小时1登,上山是38分钟,下山是22分钟。如果上山是38分钟,按1.8公里算,平均配速应该是21分钟/公里,保持21分钟配速,就可以完成目标。下山22分钟,配速应该是12.2分钟/公里,叶老师给我的配速指导,让我有了速度依据,但由于对登山的配速及体力没有概念和体验,到底能不能按照计划配速进行还没有底,所以只能先爬一登再计划下一登的速度。第1登:因为之前的基础课只是训练基本脚法,1梯4小步的训练,现在要一梯一步,速度有点慢,遵照老师教的脚法:双手叉腰,上身挺直放松,用臀部和腰部的力量传递到脚板上,脚板后半部分用力蹬,看手表配速,大约在20分钟多一点,还不怎么累,气不喘即可,再加上还有3-4段平路可以加快一点,所以我认为38分钟完成第一次登顶应该没有问题。在我上山的过程中,很多师兄师姐们已经开始下山了,脚法健步如飞如蜻蜓点水一般,于是停下来学习学习,瞄一瞄他们的脚法。第一登7:12登顶,用时37分钟,比预计还提前一分钟,顿时有了信心,下山时也比较放松了,下山时,觉得没这么累了,与路跑的感觉有点类似。我自身的体验:下台阶时,身体如健身房准备做深蹲的动作状态,保持屈髋屈膝,背部要挺直,上身要有放松的感觉,脚踏向下一个台阶的时候,要感觉像踩向一个玻璃容器一样,不能让它爆裂,需要用后边脚的臀部肌肉控制一下,把前脚自然的放下去,而不是重重的跳下去,如果不加以控制,一是容易对膝关节造成大力冲击,二是容易使股四头肌疲劳。第一登下山用时20分钟,比预计的22分钟快2分钟。第一登用时57分钟。在山脚的补给站一口气猛喝了一瓶佳得乐饮料,上了一次洗手间,志愿者准备好了丰富的补给:西瓜、玉米、土豆块,绿豆沙、白粥、各种运动饮料,我拿出自己的私补:杭州小笼包,给大家一起吃,我只吃了一个。山脚补给用时大约都是5分钟,好在有大姐姐Jenny帮忙给水袋补冰块和水,节约了不少时间。第2登:上山用时42分钟,下山用时19分钟。42分钟含了补给时间,所以上山时间还是37分钟左右,有了第一登的体验,所以下山比第一登快一分钟。第3登:上山用时43分钟,下山脚法更顺溜了,跟着一位师姐跑了一段快节奏下山,下山只用了15分钟,出乎自己的预料。

第4登:上山用时46分钟,下山用时18分钟,这一登,上山时有些累,速度明显慢了一些,到山脚时,刚好10:35,总计时是4小时,自认为还可以进行第5登,于是快速补给一下就出发了。

第5登:上山用时45分钟,下山的时间只剩15分钟,对我来说几乎不太可能完成,下山路上遇到叶晓明老师最后一登上山,他说不要赶速度,快5小时的运动,肌肉已经疲劳了,下山如果太快,容易出意外而受伤,于是我放慢了速度,到山脚时已经11:43了,总用时5小时零8分钟。下山超时了,被关门8分钟。5登共用时5小时8分钟,18:45公里,爬升米,平均配速16:42分钟/公里。每登途中饮水ml,每登结束后饮佳得乐ml,未喝白粥、绿豆沙、未吃西瓜、香蕉、玉米等。可能是跑马拉松多了,不习惯吃有渣的食物,平时跑马在补给站也不吃香蕉的。每50分钟补康比特盐丸2颗,能量胶1个。一共吃了12颗盐丸,5个能量胶。结束后我说吃了12颗盐丸,惊呆了队友,说把盐丸当饭吃呢,哈哈哈!非常感谢补给站的志愿者的辛苦劳动,为队员提供丰富的补给,争取了很多宝贵时间。同时感谢山顶和山脚的计时和摄影志愿者,高温下坚持5个小时,辛苦了。感谢跑马人团队组织了这么好的活动,感谢叶老师及师兄师姐的无私传承,使我受益良多。关于运动中怎么补盐,网上关于说法非常不一致。我之前是外科医生,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电解质紊乱及补液的问题,患者会因为各种原因比如腹泻、手术前后不能进食、大量出血等等血液中的电解质钠、钾、氯、钙等离子丢失,导致电解质紊乱,轻度的电解质紊乱人体没有什么异常感觉,严重的电解质紊乱会致命,所以需要及时补充,补多少需要仔细计算,不能多补,也不能少补,这个计算较复杂。运动中主要是汗液丢失,这个计算较简单。大家都知道跑步就会出汗,而汗是咸咸的,那是因为随着汗水,体内的盐分也一起排出来了。如果不及时适当补充盐分的话,体内缺盐会导致食欲不振,四肢无力,晕眩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肌肉痉挛、视力模糊、反射减弱等症状。

1、汗水的盐分浓度

汗液中的盐分浓度也不是个固定值。它会变,不仅随各人体质不同而不同,而且即便同一个人做不同的运动时,排出的汗水中盐分浓度也不同。当然了,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做相同的运动时,也不同。一般来说,轻量运动和日常生活中的汗液的盐分浓度要低,而剧烈运动时的汗液的盐分浓度要高。那是因为,汗腺还有把汗水中的盐分再吸收回体内的功能。也就是说,出汗量少的时候,汗腺就把盐分从汗水里回收回体内了,而当大量出汗时,盐分的排出速度超过了汗腺的回收速度,汗腺来不及回收的盐分,就大量直接排出体外,导致盐分浓度变高。盐分的浓度虽然在变化,但是经研究测量发现,运动时的汗液中盐分的浓度在0.3%-0.9%之间变化。而日程生活的汗液,因为汗腺的回收机制,盐分浓度非常的低。

2、汗液量的测量方法

浓度=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既然知道了运动时汗液中盐分的浓度范围,那么如果我们知道了出汗的总量,就可以计算出流失的盐分量。盐分=汗水的重量×浓度。至于汗水的重量,测量方法大家都容易想到。汗水的重量=跑步前的体重–跑步后的体重。当然了这需要你要穿着同样的衣服去测量。这时,聪明的同学肯定会问:“运动时也会消耗脂肪,糖原等来做能量,导致体重下降,这个这么算?”。这个真的可以忽略不计,因为跟汗量比起来消耗的能量重量太小,具体计算如下。消耗1kg的脂肪需要kcal的运动量,而体重60kg的人跑6km才消耗kcal,kcal÷kcal=1/20,消耗1kg的1/20,也就是才减少了1kg×1/20=50g而已。当然了这只是理论计算而已,实际肯定还有误差,但既然只有这点重量的话,还是先忽略了吧。

3、随汗液流失的盐的计算

运动时的汗液中盐分的浓度在0.3%-0.9%之间变化,就按照最低的浓度0.3%来计算。那么1小时跑步10公里出汗0ml时,流失的盐分为:0×0.3%=3.0,也就是说流失了3g的盐分。有的人汗液的盐分浓度可能是0.4%或者更高,那么可能流失4g或者更多的盐。一起出去跑步,一样的配速,一样的距离,每个人出汗的量和盐分浓度各有不同,有人不怎么出汗,有人脸上/衣服上白花花的盐巴结晶。各人需要结合自身的出汗特点,来适当地补充水分/盐分。特别是作为耐力运动员的长跑或者越野爱好者来说,有必要知道自己的体质,有什么样的出汗特点。什么温度跑多少大致出多少汗?然后根据自己的出汗特点,来决定应该怎样科学地去适当补充流失的盐分。市场上几种盐丸的含盐量分析:(注:1克食盐(氯化钠)含毫克钠。)每粒白色普通盐丸含有毫克钠,相当于0.55g盐每粒绿色胶囊含有毫克的钠,相当于0.48g盐每颗康比特FAST加速盐丸含有毫克的钠,相当于0.27g盐按照我的出汗量来计算的话,1小时跑10公里,出汗约1公斤,至少流失3g的盐分,一般的运动饮料的盐分浓度也就只是0.1%多一点点而已,也就是说,喝0ml(2瓶)饮料,才补充了1克盐。如果比赛中每10公里仅仅喝运动饮料的话就的确是补少了,所以平时就要观察自己的体质,掌握自己的出汗情况,比赛时才能量身定制属于自己的补给方案,而不是道听途说每多少公里只吃运动饮料来补盐,所以,马拉松或者长距离越野运动员需要及时补盐丸,当然要根据自己的出汗量来估算补盐量。大尖山登登登,气温35度,太阳暴晒,运动强度又大,我的出汗量每50分钟算ml,丢失的盐分约mlX0.3%=2.4克,所以每50分钟补2颗FAST加速盐丸,才补了0.54克盐,加上山脚ml佳得乐,也大约0.5克盐,加上其它食物的含盐量,总补才不到1.5克,严格上说还补少了。只是人体对于少量的缺盐,是可以耐受的,所以很多人慢跑半马过程中,可以不补任何补给也能跑下来,但是结束后需要及时补充,不然缺盐的症状就会发生。所以,建议超过1小时的连续运动,需要一边跑,一边根据出汗量来补充盐分,可以预防缺盐导致的肌肉痉挛的发生。

运动中补盐原则总结:

1、平常的日常生活的汗液中盐分浓度低,运动、高温等情况下大量出汗时盐分浓度高。2、通过测量运动前后的体重来掌握出汗量,根据出汗量来适当地补水补盐。3、大量出汗时,必须通过运动饮料等在补水的同时,还要补充盐丸。4、长时间的耐力运动如果大量出汗,仅靠运动饮料的盐分是不够的。5、即便运动,如果出汗不多时,仅喝水也可以。6、日常生活等出汗不多时,饮用运动饮料,小心摄入的盐分过量。7、出汗量和浓度,个体差异大,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来补充。8、平时掌握自己的出汗特点,比赛时制定属于自己的补给方案。9、一样的运动,随季节气候不同,出汗量也不同,要随机应变。跑马人越野赞赏号

赞我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

1
查看完整版本: 训练复盘逸鸥大尖山登登登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