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登:上山用时46分钟,下山用时18分钟,这一登,上山时有些累,速度明显慢了一些,到山脚时,刚好10:35,总计时是4小时,自认为还可以进行第5登,于是快速补给一下就出发了。
第5登:上山用时45分钟,下山的时间只剩15分钟,对我来说几乎不太可能完成,下山路上遇到叶晓明老师最后一登上山,他说不要赶速度,快5小时的运动,肌肉已经疲劳了,下山如果太快,容易出意外而受伤,于是我放慢了速度,到山脚时已经11:43了,总用时5小时零8分钟。下山超时了,被关门8分钟。5登共用时5小时8分钟,18:45公里,爬升米,平均配速16:42分钟/公里。每登途中饮水ml,每登结束后饮佳得乐ml,未喝白粥、绿豆沙、未吃西瓜、香蕉、玉米等。可能是跑马拉松多了,不习惯吃有渣的食物,平时跑马在补给站也不吃香蕉的。每50分钟补康比特盐丸2颗,能量胶1个。一共吃了12颗盐丸,5个能量胶。结束后我说吃了12颗盐丸,惊呆了队友,说把盐丸当饭吃呢,哈哈哈!非常感谢补给站的志愿者的辛苦劳动,为队员提供丰富的补给,争取了很多宝贵时间。同时感谢山顶和山脚的计时和摄影志愿者,高温下坚持5个小时,辛苦了。感谢跑马人团队组织了这么好的活动,感谢叶老师及师兄师姐的无私传承,使我受益良多。关于运动中怎么补盐,网上关于说法非常不一致。我之前是外科医生,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电解质紊乱及补液的问题,患者会因为各种原因比如腹泻、手术前后不能进食、大量出血等等血液中的电解质钠、钾、氯、钙等离子丢失,导致电解质紊乱,轻度的电解质紊乱人体没有什么异常感觉,严重的电解质紊乱会致命,所以需要及时补充,补多少需要仔细计算,不能多补,也不能少补,这个计算较复杂。运动中主要是汗液丢失,这个计算较简单。大家都知道跑步就会出汗,而汗是咸咸的,那是因为随着汗水,体内的盐分也一起排出来了。如果不及时适当补充盐分的话,体内缺盐会导致食欲不振,四肢无力,晕眩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肌肉痉挛、视力模糊、反射减弱等症状。1、汗水的盐分浓度
汗液中的盐分浓度也不是个固定值。它会变,不仅随各人体质不同而不同,而且即便同一个人做不同的运动时,排出的汗水中盐分浓度也不同。当然了,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做相同的运动时,也不同。一般来说,轻量运动和日常生活中的汗液的盐分浓度要低,而剧烈运动时的汗液的盐分浓度要高。那是因为,汗腺还有把汗水中的盐分再吸收回体内的功能。也就是说,出汗量少的时候,汗腺就把盐分从汗水里回收回体内了,而当大量出汗时,盐分的排出速度超过了汗腺的回收速度,汗腺来不及回收的盐分,就大量直接排出体外,导致盐分浓度变高。盐分的浓度虽然在变化,但是经研究测量发现,运动时的汗液中盐分的浓度在0.3%-0.9%之间变化。而日程生活的汗液,因为汗腺的回收机制,盐分浓度非常的低。2、汗液量的测量方法
浓度=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既然知道了运动时汗液中盐分的浓度范围,那么如果我们知道了出汗的总量,就可以计算出流失的盐分量。盐分=汗水的重量×浓度。至于汗水的重量,测量方法大家都容易想到。汗水的重量=跑步前的体重–跑步后的体重。当然了这需要你要穿着同样的衣服去测量。这时,聪明的同学肯定会问:“运动时也会消耗脂肪,糖原等来做能量,导致体重下降,这个这么算?”。这个真的可以忽略不计,因为跟汗量比起来消耗的能量重量太小,具体计算如下。消耗1kg的脂肪需要kcal的运动量,而体重60kg的人跑6km才消耗kcal,kcal÷kcal=1/20,消耗1kg的1/20,也就是才减少了1kg×1/20=50g而已。当然了这只是理论计算而已,实际肯定还有误差,但既然只有这点重量的话,还是先忽略了吧。3、随汗液流失的盐的计算
运动时的汗液中盐分的浓度在0.3%-0.9%之间变化,就按照最低的浓度0.3%来计算。那么1小时跑步10公里出汗0ml时,流失的盐分为:0×0.3%=3.0,也就是说流失了3g的盐分。有的人汗液的盐分浓度可能是0.4%或者更高,那么可能流失4g或者更多的盐。一起出去跑步,一样的配速,一样的距离,每个人出汗的量和盐分浓度各有不同,有人不怎么出汗,有人脸上/衣服上白花花的盐巴结晶。各人需要结合自身的出汗特点,来适当地补充水分/盐分。特别是作为耐力运动员的长跑或者越野爱好者来说,有必要知道自己的体质,有什么样的出汗特点。什么温度跑多少大致出多少汗?然后根据自己的出汗特点,来决定应该怎样科学地去适当补充流失的盐分。市场上几种盐丸的含盐量分析:(注:1克食盐(氯化钠)含毫克钠。)每粒白色普通盐丸含有毫克钠,相当于0.55g盐每粒绿色胶囊含有毫克的钠,相当于0.48g盐每颗康比特FAST加速盐丸含有毫克的钠,相当于0.27g盐按照我的出汗量来计算的话,1小时跑10公里,出汗约1公斤,至少流失3g的盐分,一般的运动饮料的盐分浓度也就只是0.1%多一点点而已,也就是说,喝0ml(2瓶)饮料,才补充了1克盐。如果比赛中每10公里仅仅喝运动饮料的话就的确是补少了,所以平时就要观察自己的体质,掌握自己的出汗情况,比赛时才能量身定制属于自己的补给方案,而不是道听途说每多少公里只吃运动饮料来补盐,所以,马拉松或者长距离越野运动员需要及时补盐丸,当然要根据自己的出汗量来估算补盐量。大尖山登登登,气温35度,太阳暴晒,运动强度又大,我的出汗量每50分钟算ml,丢失的盐分约mlX0.3%=2.4克,所以每50分钟补2颗FAST加速盐丸,才补了0.54克盐,加上山脚ml佳得乐,也大约0.5克盐,加上其它食物的含盐量,总补才不到1.5克,严格上说还补少了。只是人体对于少量的缺盐,是可以耐受的,所以很多人慢跑半马过程中,可以不补任何补给也能跑下来,但是结束后需要及时补充,不然缺盐的症状就会发生。所以,建议超过1小时的连续运动,需要一边跑,一边根据出汗量来补充盐分,可以预防缺盐导致的肌肉痉挛的发生。运动中补盐原则总结:
1、平常的日常生活的汗液中盐分浓度低,运动、高温等情况下大量出汗时盐分浓度高。2、通过测量运动前后的体重来掌握出汗量,根据出汗量来适当地补水补盐。3、大量出汗时,必须通过运动饮料等在补水的同时,还要补充盐丸。4、长时间的耐力运动如果大量出汗,仅靠运动饮料的盐分是不够的。5、即便运动,如果出汗不多时,仅喝水也可以。6、日常生活等出汗不多时,饮用运动饮料,小心摄入的盐分过量。7、出汗量和浓度,个体差异大,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来补充。8、平时掌握自己的出汗特点,比赛时制定属于自己的补给方案。9、一样的运动,随季节气候不同,出汗量也不同,要随机应变。跑马人越野赞赏号赞我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