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跑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晨跑咬牙坚持之殇
TUhjnbcbe - 2022/4/18 14:43:00

前面我们聊到了一些关于晨跑的前期准备,接下来我们聊聊如何晨跑。

这里笔者不想探讨跑步的姿势、身形步法这些太过专业的细节,毕竟笔者不是专业运动员,我们和专业运动员跑步的目的也不尽相同。

说回正题,一般人们开始晨跑时,总要先决定跑多远,也就是跑步的距离,比如三千米、五千米、八千米等等,然后咬着牙,坚持下来。这样的跑步中途大都会经历一个极为痛苦的过程,也就是身体达到极限,从有氧呼吸过渡到无氧呼吸,胸部出现强大的压迫感,就像是肺快要炸了一样,还会感觉嗓子发甜等等。跑步结束后,胸肺的压迫感也需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才会缓解下来,当然随着跑步次数越来越多,压迫感缓解下来的时间会慢慢缩短。但是不管你晨跑多少次,跑步过程中的痛苦感始终都不会消失。这种强烈的痛苦感也是很多人坚持不下去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也是很多人磨练毅力的一个方法。

但事实上,跑前就先确定跑步距离,咬牙坚持跑完全程,这种晨跑的方式是很糟糕的。我们晨跑主要是为了身体健康,而不是为了磨练意志力,磨练意志力有很多其他的方法,没有比强迫身体忍受痛苦的运动更糟糕的了。强烈的痛苦感,实际上就是身体在大声疾呼“立即停止”的一个重要信号。虽然无视这个信号,坚持跑完预设的距离,确实会让人有一种战胜困难成就感,现代的文化倾向,似乎也鼓励这种坚持到底的品质。不过,从身体的角度说,这样的跑步对身体有着很严重的潜在伤害,跑步的益处会被大打折扣。

我们经常会听到运动员退役后大都是伤病缠身,特别是长跑运动员,往往会落下很多后遗症。老人讲这是年轻时候运动过激,伤力了。实际上就是运动过程中长期的严重透支心肺功能产生的后遗症。而一般人跑步过程中,出现的强烈痛苦感,实际上也是在透支心肺,只是这种伤害是潜在的,在生命的前半程不容易显现,而到了生命后半程的时候,可能会给身体致命一击。而且这种潜在的伤害,很容易被跑步过程中给身体带来的益处所掩盖,短期内也就更难以被发现。

医学期刊《柳叶刀》曾经报道,有氧运动可能对那些有潜在心脏问题人造成致命的动脉栓塞和心脏病。根据《美国心脏病学期刊(TheAmericanJournalofCardiology)》指出,慢跑也会有类似的情形,导致某些跑步者因心脏病发猝死。他们的身体解剖显示出有严重的冠状动脉疾病。任何规律性的、激烈的运动类型实际上都会对你的心脏造成如同持续性压力一样的损害。在过度运动期间,心脏其实处在持续性的冲击之下。

那么我们要如何避免这种伤害呢?这里笔者给出一种跑步的方法。就是渐进式的增加跑步的距离。

几年前,笔者刚开始晨跑时,跑步的距离估计大概只有五百米左右,当我跑到胸部稍稍有些压迫感的时候,就立刻停止了。因为笔者是在户外晨跑,所以我通过路边的树,或是电线杆来标记上一次跑步的大概位置。然后在下一次晨跑时,一般会增加几棵树或是一两根电线杆的距离。这样渐进式的增加跑步的距离,可以使我们跑步的能力不断增强,在胸部出现压迫感之前,跑步的距离也越来越长。不用多久的时间,就可以增加到一个自己感觉合适的跑步长度。然后坚持这一长度一段时间,当身体储备的基础能量逐渐增加后,可以再慢慢增加跑步距离。现在笔者每天早晨跑步的距离大概是三千米左右,而且在整个慢跑过程中,身体基本上不会出现任何程度的痛苦感。

这样的晨跑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潜在的伤害,只有运动给身体带来的益处。

这里还有另一种跑步的方式,这种方式笔者并没有亲身尝试过,不过根据笔者所了解的,这确实也是一种可以给身体带来很大裨益的跑步方式。

这种跑步不是慢跑,而是间断的冲刺跑。在做完准备活动后,就以自己的最快速度冲刺跑五十米、一百米或者两百米,根据自己的能力来确定一轮冲刺长度。一轮冲刺跑结束后,接下来用走路的方式休息一分钟或一分半钟,再继续做第二轮的冲刺跑,然后再换做走路的方式休息一分到一分半钟,再做第三轮冲刺跑。以此类推。同样根据自己的跑步能力来确定一次晨跑要做几轮冲刺跑。原则和之前一样,不要让身体产生强烈的痛苦感。

科学研究显示,大多数马拉松选手,其身体很多部位、包括心脏在内的肌肉质量都很差,甚至很多跑马拉松的人在刚达终点线时猝死。然而,那些短跑运动员,则往往会发展出健康的肌肉和强健的心脏。

另外,晨跑时最好不要超过自己运动极限的50%。我们运动的目的不在于向别人证明自己的能力有多强,而是从中获得身体的健康和满足。如果你跑步30分钟之后才会感觉非常累,那么你最好选择只跑15分钟。在跑步中感觉累,会破坏掉跑步的最终目的。若在跑步过后感到清新、充满活力且精力充沛,代表这次跑步是非常成功的。届时,你的运动极限会自然而然的增加。

如果你不知道怎样来确定自己运动极限的50%阈值,你可以透过呼吸的方法来帮助自己找到这个节点。在跑步的全程中都应该用鼻子呼吸,这种呼吸方式对我们的大脑有很大的帮助。而当你感觉用鼻子呼吸气不够用,必须透过嘴巴呼吸时,就应该立刻停止跑步了。一旦你透过嘴巴强迫自己呼吸,而不是用鼻子,代表你已经超过了运动能力的50%阈值。这是一个征兆,表示你的身体已经进入了肾上腺呼吸的模式,身体的基本能量和氧气储备已经耗尽了。再继续下去,大量身体细胞就会进入无氧呼吸,在体内积累大量的乳酸,对身体造成伤害。

如果你感到心脏猛烈的跳动、汗如雨下、必须大口大口的喘气,并且身体各处的肌肉都有明显的酸痛感,这时候说明你已经到达你的运动极限。在这种情形下过分运动的副作用已经开始在身体内发酵了。所以我们跑步时的一个基本的原则是,一定要透过鼻子来呼吸,而非嘴巴。

笔者从不认为人和人在意志力方面会有这非常大的差别,而那些看似意志力很强的人,能够做到坚持不懈的人,意志力在其中所角色未必如旁观者以为的那么重要,很多时候正确的方法其实才是这些人能够坚持不懈的秘诀。坚持一件快乐的事,不需要什么意志力,就像你不用咬着牙才能每天坚持吃一盒巧克力。

患有疾病或有兴趣与本人探讨健康问题的朋友可以加

1
查看完整版本: 晨跑咬牙坚持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