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运动是什么?对谷妈蒋诗园而言,运动是接近大自然,从小在天地间野蛮生长,让她练就了生存技能;运动是生活方式,随时随地发生;运动又是理解生命,认识自己的过程。
运动到底如何深入影响她的个人成长、家庭和工作?一起来听听谷妈蒋诗园的自述。
我在成都郊区的一个三线厂长大,三线厂是*工保密业务,选址都在山坳坳里,我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去“野”。我发现小时候跟伙伴们每天在做的事,就是现在流行的“徒步”、“攀岩”、“跑酷”,都是纯天然的。
在石头泥土煤渣铺成的操场和沙坑中,我们自己创造了很多游戏,常玩常摔,摔着摔着就知道怎么玩不会摔了,玩着玩着就知道这游戏谁做王谁做兵谁提供弹药谁去掩护,就知道有矛盾该如何商量、有收获该如何分享。
10岁以前是我最开心的童年,我要感谢我爸妈,他们是双职工,早出晚归,没时间干预我的课余生活。我爸很爱钓鱼,周末经常拉着我走好几公里的山路去山涧河沟中去捞鱼。
有一段时间还拉着我每天晨跑,从山上的宿舍区,跑到山下的厂区,再跑回来,一大圈,教我体会长跑中的呼吸、心跳的变化、肌肉的紧张。我喜欢游泳,也要感谢我爸,那会儿厂区里的泳池分了深浅水区,大部分娃都带着游泳圈在浅水区玩水,但我爸很不像亲爹地把我扔进了深水区,真的就是扔下去……所以我就会了,也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心理阴影。
从小到大,我很多本领要么是自学来的,要么是主动要求学的,或者说是人的本能生发出来的。我想让行动变得更快,我学会了滑旱冰、骑自行车,甚至骑摩托车(现在还能看到膝盖上的伤疤),也是同龄人中第一波拿到驾照的人;我想把看到的美好记录下来,我去学习画画、学写漂亮的字、学写优美的文章;我想听到更动听的声音,5岁的时候跟我妈说一定要学小提琴;暑假里我要解决中午独自在家的吃饭问题,我就得学会做饭做菜,甚至还得去菜市场解决临时发现原材料不够的问题……慢慢地,我成了大家眼中的“好孩子”:不爱生病,皮实耐挫,成绩拔尖,有点艺术细胞,还因为爱打抱不平笼络了一群仗义小伙伴。
这种在天地之间的野蛮生长,让我胆大、自由,也有了较强的生存能力。
我有两个儿子,分别上四年级和一年级,求生的本能很自然地延续到了孩子的抚养中。我通过各种书籍、讲座、过来人、云谷学堂,学了很多育儿知识。“照书散养”更接近我的教养方式。我带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观察去理解书里的研究发现与成长规律。
孩子天生是好奇的,他们的探索是循序渐进的。哥哥刚学会走路就想爬楼梯,我没有阻止他,我在能保护他的范围内不去扶他,他对自己能力认知就慢慢清晰,哪些动作他能做,哪些是他使点劲儿就能做到,哪些是他做了就会摔跤的。
弟弟4岁那年,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个画面,在一个湖边,一根木头倒在水中,正好连接了两头的岸边,他看到这根木头特别好奇,要从这头走过去。他上去后,非常小心翼翼地挪动每一步,有几秒甚至停下来找平衡。我其实很担心,而且离他有段距离,但凡他掉下来我是接不住的。但谁让我从小胆子大呢,养孩子也是胆子大,我全程没有干涉他,只是默默地拿出手机拍下了这个过程的后半段。这一分多钟,我相信他知道自己可以过去,他有这个能力。最后他很安全地到了另一边,蹲下来玩石头,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
很多时候,看到大人们为了安全,切断了孩子去探索的机会,用科学的理论来讲,是切断了感统发育的机会,我其实很无奈。
任何事情都有风险,孩子们想要安全成长,只有让他充分了解自己、具备应对风险的能力,他才能做出判断,保护好自己。
年我有幸加入了云谷学校的创校团队,深度参与了大校区建设。当时,有三个国际知名的做概念设计的公司来竞标,我们几乎同时认可了有大露台退台设计的弹簧教室方案,因为这个设计大大提高了孩子们课间运动的便捷性和有效性。
“学习”应该随时随处发生,“运动”应该无处不在。我们必须看见孩子的生理与心理的发展规律,并遵循它。在大校区的设计阶段,从幼儿园到中小学,从室内到室外,从大型游戏器具到地面材料,我们在运动场馆上的成本与资源投入有很大倾斜。而新校区交付以来,为了更好地实现设计理念,我作为对外链接合作伙伴的角色,邀请了游泳冠*吴鹏的鹏之星团队入驻,对接了哈啰单车来支持绿色校园课程,也一路支持体育组发展丰富的体育课程与课外运动项目,包括四大节之一的“酷玩节”。
我希望从云谷走出来的孩子,都可以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能够收放自如;可以单打独斗,也可以团队合作;可以骄傲于荣光,也能接得住失败;可以顾得住大局,也能对得起自己。这些品质,是他们人生之路的磐石,一旦拥有,终生受益。
到底运动带给我什么?我喜欢游泳和瑜伽,现在每周保持1-2次的锻炼频率。因为亲爹,我的游泳全靠自学,这两年又自己琢磨会了自由泳。我很享受每次蹬壁出发时,整个身体及脑袋埋入水里的那个瞬间,水下的世界,安静而纯粹,我可以屏住十来米的呼吸,只是有节奏地蹬腿划水,直到憋不住了,浮起来换口气,觉得:哇!有氧气真好,我还能活下去!
我为什么喜欢瑜伽,因为通过这种方式,我觉察自己的身体与内心,学会控制被觉察的部位,去发现自己的边界,尝试挑战它,随着呼吸,每次挑战一点点,当控制不了时,有意识地退回来,接受失控,调整呼吸,积蓄力量,留一个机会下次尝试。
运动让我学会了理解生命、认识自己、同理他人(包括孩子)、拓展了对环境的适应性。
我要感谢运动这种生活方式带来的自律,让我的身心状态还能跟“90后”打成一片,还能陪两个“10后”跑跑跳跳各种野。我希望二十多年后,有了孙子辈,还能跟他们一起野,做奶奶级的运动达人,一定很拉风!
写在最后
在谷妈蒋诗园的分享中,我们看到了运动带给她发自内心的快乐与人生感悟,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最后也为大家推荐关于运动的一些书籍:《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掌控》、《运动改造大脑》。
先让自己运动起来,也带着孩子运动起来,一起感受运动带来的美好!
-TheEnd-
编辑:施俊特别鸣谢谷妈蒋诗园#欢迎联系#
如果您有育儿感悟或者教育理念想要分享,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parentschool
yungu.org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