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好书一种人生,10天陪你一段旅程。
本期“10天陪你读本书”,为您带来史欣悦的作品——《自洽》。
昨天我们读到,短视思维是不可取的,同时,终身学习、保持健康、帮助他人以及生活有节这四点,是需要我们贯穿一生去做的。
今天我们要讲分享的话题是“健康是1,其他都是后面的0”,那么接下来,让我们进入今天的内容吧!
身体是我们在世界上存在的形式,没有这个形式,内容都是谈不上的。这就是那句俗话,健康是1,其他事情都是后面的0。
身体是思想的容器,身体是行动的工具,世界上的一切创造、发明、文明和进步,都是人用身体思考的、设计的、生产的。
身体也是负担,是牵绊。假设没有身体,精神自然能够遨游十万八千里;假设没有身体,每个灵*都是无欲则刚的圣人。
可人就是这么设计的,从诞生那一刻开始,思想和灵*就像水一样,被盛放在一个叫作身体的容器里。
这个容器盛放着灵*之水,保护着灵*之水,但是也限制着灵*之水,在我们可以感知的世界里,并没有可以不依托这个容器还能存在的灵*。
我虽然现在天天劝人锻炼,但过去我是个不喜欢锻炼的人。
我所谓的不喜欢锻炼,是不喜欢枯燥的跑步和健身房的训练,对于有对抗的、集体配合的、需要技巧的运动,我都喜欢尝试。踢足球曾经是我的嗜好。
刚上班的那几年,事务所的足球队每周五晚上活动,我从周一就开始惦记着,心里痒痒得很,就盼着周五早点到来。
假设周五下午四五点钟接了一个电话,来了一个必须今天干出来的活儿——这种事情的概率还挺高,那会儿我服务欧洲客户,我这里的下午正是他们早上上班的时候——我当然是一百个不情愿,必须要默默地咒骂一通,方解心头之恨。
几年前我因为颈椎原因而头晕,听说游泳可以治疗颈椎,就开始游泳。
原来我只会蛙泳,我本来想在蛙泳上精进一下,就翻找一些教学视频。
一个视频教学的老师,对蛙泳表达了不太推崇的意思,我就听进去了,于是就开始看这位老师的自由泳教学。
我跟着视频,一点一点地就练会了自由泳。
说实话,游泳是个很累的项目,早上去游,白天犯困;晚上去游,又没什么力气,而且上岸之后特别想吃东西。
疫情期间游泳池都关门了,我浑身不爽,于是开始跑步。
对于长跑,我过去一向不喜欢,在学校里的米、米、冬季长跑等各种跑步,早就把我跑恶心了。
这回自己主动开始跑,竟然跑出乐趣了,一开始跑三五公里,然后可以跑七八公里,有时间、有劲头的时候还能跑10多公里。
一开始我在公园里跑,后来觉得枯燥,就开始路跑。
路跑有几条线路,从办公室跑到国贸一带再回来,这是5公里左右。这条路线适合晚上跑,没什么人,也没什么车。
早晨8点跑有点奇怪,因为满街都是步履匆匆上班的人,中间穿插一个跑步的,虽然活泼,但是毕竟破坏了CBD地区团结、紧张、严肃的气氛。
想跑得长点,我就跑到故宫,绕一圈跑回来,是11~12公里。
这条线路景色好,路上以游客为主,没什么上班的白领,不论白天还是晚上都适合。
因为在核心区域跑步,偶尔会被警察叔叔叫停看一下身份证,但是并不会太影响成绩,查身份证的时间一般不会比等红灯的时间长。
跑故宫的时候,耳机再播放一些相关的读物,如《雍正王朝》《明朝那些事儿》,就更加应景了。
跑出乐趣后,我又开始在各地跑,出差、休假到哪里,都要跑一下,可以叫打卡,也可以叫划地盘,从生物学上可以归结成一种雄性的领地行为——来到一个新地方,跑过即拥有。
村上春树有本书,叫《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里面记录了他与跑步有关的一些感想,他甚至把一个作家的职业生涯和跑步联系到了一起。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的确挺好奇,那些看起来健步如飞的跑步者,或者如浪里白条的游泳者,在跑步或游泳时都在想什么呢?
就我的体会,游泳的好处,除了锻炼身体,还能锻炼集中注意力。
我这个人一下水思维就容易跑偏,胡思乱想许多事情,而游泳要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