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今年考研的种种,尘埃落定。
对于大部分考生而言,昨日下午走出考场的时候,已是一年漫长煎熬后的解脱。少数考生今日还有专业课的考试,长跑的终点近在咫尺。
一个朋友参加了今年的考试,遗憾的是因为没定闹钟,起晚了缺考了第二天的专业课考试。
朋友与我说这个事的时候,距离开考只有十来分钟了。我问打的过去要多久,朋友说十几分钟,最终还是决定放弃了。晚上的时候,和我说哭了一天。
后来看了看考试规则,开考15分钟前,其实还是可以进去的。如果抓紧时间冲一冲,理论上是可能赶上的,只是考试的过程会煎熬一点,因为吃不上饭。至少保留了一线生机。
对于考试的焦虑与畏惧,在最近的一个多月的谈话中,逐渐有所显现。
每次抛出的话题,多会落到“累”之类的字眼,愈是临近那个冰冷的日期,愈是觉得自己什么都没有学到,一无是处。考试的前一晚,发了张明年考研准备资料的截图,“开玩笑”地说着想明年再来话语。
我知道,朋友可能有点心灰意冷了。
那一天晚上,凌晨2点多才睡着,4点多又醒了。我早上醒来看见发来的消息。
大概是早已预见了自己的“惨败”,才会如此轻易的一蹶不振。连最后救赎的机会,也没有去勇敢地选择尝试。只是单纯觉得惋惜,长跑的路上,黯然退场的人陆陆续续。
或许朋友有自己想象不到的痛楚,我作为一个“无端揣测”的旁人,未能知道。
第三天的考试,朋友还是去了。
缺考的那天,内心很想支持朋友继续考下去的,即使最后的结果不言而喻。但考试的事,一直挂在心上说不了口,我很怕朋友心里想我都这样了,你还让我去考,你太无情了。
如果是我,应该会去的。不是因为自己的有多么勇敢、面对困难越挫越勇这类鸡汤式的自我感动,大半年的付出与煎熬,需要一个结束的仪式。
中午的时候,朋友说这一场考得不错,接下来最想做的,是简简单单睡个好觉。
-关于考研
自己最后一次考研,已经4年前的事。
以结果论来说,自己并不是这场漫长鏖战中,笑到最后的人,还输了两次。两次考研的失败,令自己错失了应届生这个唯一能够仰仗的身份。二战时在家复习的浑浑噩噩,也成为了最终倒向深渊里的一只推手。
与此同时,同学与朋友们工作的工作、上岸的上岸,基本都步入了人生的下一阶段,唯独自己,走在一条迷雾笼罩的道路上,满身泥泞。
尽管家人很希望能够去一所好的大学,去弥补本科学校的劣势。而一无所有的自己,再没有足够的勇气,第三次再踏上这个未见天明的路途。
不过宛如电视剧般波澜起伏的第二次考研,让我明白了一些事。
18年4月的一天,一个陌生的电话打过来跟我说,初试过了,明天去报考的学校报道。电话挂断后,心情复杂。原以为第一志愿无望,结果那一年居然没有报满,过了国家线就能去复试。
转头一想什么都没有复习,心情又沉重了起来。
毕竟是自己梦想的学校,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第二天毅然前往了南京。至于复试的结果,也是不言而喻。生活就像和我开了个玩笑一样。
如果能多给我一个星期复习,我想自己大概率能上的。最后出榜的时候,只刷了我和另一个人。当然,没有那么多如果。
现在回想起来,也稍有遗憾吧。人们总是期望被好运眷顾,等到好远真正来临时,又手忙脚乱地责怪好远的不请自来。好运不会眷顾傻瓜,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很多道理,不是人不懂,而是只有当亲身体验过后,才会显得刻骨铭心。
带着看完复试结果的失落,不得不开始了找工作的日子。
以一个普通本科、二战失败者的身份直接迈入社会,再加上零经验工科转文科工作的行为,是为许多公司所不接受的。数次面试的接连碰壁,培训机构的循循诱导,机缘巧合下的工作机会,关于“第一次”的故事,总是显得充满波澜与奇幻。
尽管第一份工作在如今看来,充满了各种不公与妥协,但也无疑成为了短暂职场生活中一个还算平稳的开始。如果不是这份工作,现在的我又将身处何处呢?
时常怀有一颗感恩与庆幸的心,当下的生活虽然并没有那么好,但也并有没有那么糟。一日三餐,一路风景,虽然一人漂泊在外,好歹不是流浪街头。
-关于逃避
为什么要考研?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我相信绝大部分正在考研的学生,没有完全想透彻这个问题。因为大家都考,所以我也要考;因为不想工作,所以我也要考;因为本校太差,所以我也要考;因为本科学历不吃香,所以我也要考…大部分的人讲出的原因,诸如以上。
学生时代的迷茫,每个人都会经历。与踏入社会的未知与恐惧相比,考研无疑是一条看似辉煌无比的大道,每年都有无数山鸡变凤凰的“英雄事迹”,看得人蠢蠢欲动。
关于这条路,前人铺得好好的,你只需要照着走就行。只需要智商、不需要情商的过程,显然简单许多。
天底下还有比学习更简单、更能快速获得提升的事吗?
考研其实很难了,21年万人报考,比18年的万多了将近一倍,最后只有不三分之一的能够顺利上岸,至于上岸名校的人数更是少之又少。但至少,它是一条非常明确的道路,关于结果,也只有考上与没考上两种。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大学学习是一种负向学习,玩乐与堕落无师自通。每每有人说到高中的时候是自己的知识巅峰,脸上还洋溢着一种飘飘然的得意,不知道如何评价。
再者,大学所学到的与社会所需要的,也存在着相当大的鸿沟与割裂。对所学无所用的焦虑与不安,阻碍了学生对于社会的正确认知过程。
现在想起来,自己选择考研,其实也是选择了逃避。
从学校到社会,我迈不过这道坎,招聘会上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我却如履薄冰,一心只想早点脱身。
4年的大学学习生活,什么都没有学到,半吊子都算不上。很多考试都是考前突击,稀里糊涂就过了,然后又忘了。
考研多好呀,大家上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你背书我看卷,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差距感的滞后,对于那些即使学得不好的人来说,也只有考了才会心有悸动。与其当下面对失败,不如给自己判个缓刑,还能有一丝顺利上岸的侥幸。
如果有一份现成的工作摆在面前,多少人会放弃?
不是说逃避不好,人的本能驱使身心远离危险的事物很合理,重要的是理解为什么要逃避?当下的逃避,是不是为了往后更正确的选择?还是说,只是为了让自己“躺”得心安理得一点。每个人都应想清一些事。
希望再次挥剑之时,不会犹豫。
-认清自己
两次考研失败的经历,令我认识到了自己的诸多错误。
一是不够认真,二是选错学校,三是选错专业,四是选择考研。一言蔽之,没有足够认清自己。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也不要低估自己的上限,清醒地认识并合理提升自己,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人的理性是有限的,理性不够时,最喜欢感情用事,自我催眠。很多人不是实力不够,而是实力与目标之间的差距过大,导致最终倒在了胜利的门口。少数人的成功,掩盖住了大部分人的失败。
你可以做一个理想主义者,但是你必须明白,你生活在一个现实主义的社会里。
关于考研,其实最遗憾的,可能是没有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吧。即使到了可以选择的路口,还是难以改变自己的惯性,事与愿违。
-写在最后
时间的推移,大事是变成小事,或者是不值得一提的往事。
回头再看,诸多当年天塌下来的事,也不过尔尔。重要的是,这些能否变为成长的养分。
人生的过程就像做选择题,总会面临无数的选择,大的,小的,自愿的,被迫的…但不要忘了走得太远,就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如果可以,希望你能保持自己的一份喜欢。
-关于17年考研的小记忆
图书馆的早与晚陪我了整个旅程的小闹钟帮同学画的自画像最后一场考完,大家等着开门一个人走在回旅馆的路上,也是圣诞节??-完年12月27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